無論你怎麼努力,將來都會失業!

想了很久,一直想談談我對於未來的期望與焦慮。首先值得說道的是我們科技的進步其實是讓富人和平民不斷的走向同一個點,比如現在你拿一個Iphone,比爾蓋茨也拿一個Iphone,*大大老婆也同樣拿一個Iphone,美國總統或者你崇拜的某某明星也都如此。你想想以前這是很難達到的。有這麼個笑話,古時候有個農民向同伴吹牛,說我要是當皇帝了,我就天天吃十根油條。這句話其實單在農民身上並沒有錯,因為他一輩子也不可能知道皇帝是怎樣的生活,或者說他能理解皇帝的生活就是天天吃油條,僅限於此而已。

無論你怎麼努力,將來都會失業!

那究竟富人與窮人在未來會不會真的就走向同一個點?我的回答是:並沒有那麼樂觀。可能充滿政治理想主義的人,或者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人,會有這樣天真的想法。但事實上我認為,從20世紀科技的高速發展以來,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人類開始走向趨同,但在新技術的不斷推進,人類最終又將走向兩極,甚至這距離越拉越遠 。

前幾天阿爾法狗打敗世界第一棋手柯傑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很明顯是不如去年對戰李世石那樣讓人顛覆。就這麼說吧,關於科技的事情,反應最迅速的當然是股市,去年的人機大戰讓人工智能板塊一時無兩,而今年卻如死寂一般。因為人們基本都意識到人類依託算法的任何事情都終將落後機器

其實關於失業的討論,從工業革命開始就一直不斷,我們一邊依賴機器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也一邊害怕機器取代我們維持經濟來源的工作。但最終歷史的結果告訴我們擔心是多餘的,比如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機,取代的馬車伕。但是也造就了大量的鋼鐵和基建工人。互聯網革命是與我們最近的,沃爾瑪全球員工達到230萬人,而亞馬遜全球員工到2016年才剛突破30萬人,僱員比例相差接近8倍,但營收卻只相差3倍而已。同樣的互聯網巨頭如Facebook、谷歌、阿里、騰訊、百度。也都是僱員很少,營收和淨利卻都非常高,也就是說互聯網革命讓越來越少的人創造了越來越多的財富。到最後是什麼?經濟學家的擔心依然是多餘的,儘管互聯網企業用人少,但間接創造的工作機會卻異常巨大,如快遞行業沒有淘寶怎能如此興盛?還有外賣、電影(沒前幾年的團購熱潮,中國的票房奇蹟還會在起步期。)、滴滴打車、直播、電子競技等等。

無論你怎麼努力,將來都會失業!

這一次科技革命又是什麼了?是智能革命,我從前兩次革命的本質來進行剖析,你會發現工業革命是一次從下到上的技術革命,底層的勞動人民從手動插秧到機器插秧,手動拉車到動力拉車,其實從根本上並沒有完全取代人類的職能,因為機器依然需要人來進行生產和操作。互聯網革命的本質則是由上而下,由一個個互聯網公司首先來制定遊戲規則,再讓底層的人來實行,所以依然離不開人類的協同合作。但這一次,是全面的替代,機器可以生產機器,機器也可以管理機器,機器取代的不再是底層勞動人民從事的簡單重複性動作上。

BUT,我下載了兩段美國波士頓研究的機器人視頻,可見目前機器人的進展階段。之前網上盛傳的什麼快遞機器人、刀削麵機器人,那些其實都只是初級的。

無論你怎麼努力,將來都會失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絕對不需要全才,因為現在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古時候全球一年產生的知識也許在今天用不著一天就可以了,以前你可以說讀書破萬卷,但現在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完全學到現存的所有知識存量。以後的學科會越來越精細,越來越來單一。

我能想到的兩個工作趨於接近未來,第一是內容生產,機器最缺乏的是獨自思維和邏輯的能力,比如人可以很快學會怎麼認識一隻貓,下次碰到另外一隻貓也能很快確定這是一隻貓,但機器卻需要向它輸入大量的貓的圖片和細節特徵才能辨識。所以人可以生產內容,但機器只能基於內容才能生產內容,阿爾法狗在圍棋上贏得人類是通過學習人類的下棋模式,再通過大數據算法掐斷人類贏得棋局的所有可能性,但它卻永遠不能發明圍棋。

無論你怎麼努力,將來都會失業!

還有一種就是特立獨行,大家都知道默劇大師卓別林,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那個時代已經開始有了有聲電影,幾乎絕大部分的演員都去涉足有聲電影,但卓別林卻依然堅持演默劇,最後反倒讓當時的貴族以看卓別林為榮,認為他是逆潮流的高端的象徵。舉個例子,計算機的發達讓以前打算盤的人都失業了,但為什麼學會計專業的人依然每人拿個算盤?道理其實也很簡單,一旦打算盤成為極少數人的專長,那麼它就變得尤為珍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