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時報:碧桂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

3月2日,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發全版報道《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社會資本助力全面富裕實錄》,介紹碧桂園在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為,稱“碧桂園正探索出一條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特色之路。”

以下為報道摘錄。

習時報:碧桂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

《學習時報》報道

整縣幫扶,全面脫貧

2010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楊國強選定廣東英德市樹山村作為碧桂園“綠色產業扶貧”的第一個點,派駐扶貧工作人員駐紮幫扶點,發展以苗木種植綠色產業為龍頭,加住房改造、飲水、道路、電網、通信的“一帶五”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如今產出已超過2000萬元,村民實際獲益1000多萬元,農戶戶均增收約6萬元。

2017年10月,碧桂園在樹山村扶貧項目成功的基礎之上,選定英德作為扶貧工作的主戰場,捐資約5億元幫扶英德78個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將協助所有貧困村實現“一年脫貧三年振興”,並助力英德4萬多貧困人口2018年全部脫貧奔小康。

習時報:碧桂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

2018年1月,清遠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鋒(左三)與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右一)在魚咀村考察

自簽約以來,碧桂園堅持“真扶貧、扶真貧”,成立碧桂園幫扶英德市新農村建設指揮部,積極與清遠市、英德市政府有關領導和部門召開務虛會、聯席會,深入農村開展調研,制定出“先脫貧、後振興”的幫扶思路。

楊國強任碧桂園幫扶英德市新農村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全面調動集團資源,計劃採用“整體規劃、重點打造、分步實施、連片推進”的模式,助力推進示範村建設工作。

碧桂園在英德的鄉村振興戰略,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攬”“黨建引領扶貧”三項原則,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企業參與”的機制,於2018年1月5日設立碧桂園鄉村振興基金,充分調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

習時報:碧桂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

2018年1月,碧桂園集團黨委副書記、集團副總裁朱劍敏(左)、魚咀村黨總支部書記陳路建(右)為黨建

碧桂園集團黨委也積極探索黨建共建扶貧模式,堅持以黨建為抓手,推動集團黨委下屬101個黨(總)支部與英德78個省定級貧困村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同深耕精準扶貧。

產業興旺,質量興農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激發了楊國強的共鳴。“40年前我種田。”作為新中國第一代農民工,楊國強對農業農村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尤其是現代農業,而現代農業需要規模化經營,有必要在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將農村人口集中起來,配套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各種生活設施,實現就近城鎮化。與此同時,連片整合原有的“空心村”發展現代農業,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提供產業基礎。楊國強希望通過進軍現代農業,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習時報:碧桂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

參與苗木產業精準扶貧項目的農戶正在為苗木澆水

“造血式”產業扶貧本就是碧桂園踐行精準扶貧的主要特色。每選定一處扶貧點,碧桂園都最大限度地發揮當地資源、地域、生態、傳統等優勢,發揮“一村一品”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積極作用,助推精準扶貧工作。

2016年起,碧桂園在韶關新豐縣營盤村,結合當地農業種植番薯傳統,打造產業精準扶貧示範基地;在潮州市饒平黃正村,扶持打造茶葉產業園。碧桂園還將建設農產品加工廠,提升農特產品的品牌附加值,帶動當地農產品穩定銷售和貧困戶就近就業。

據瞭解,在英德縣扶貧、鄉村振興的行動中,碧桂園已初步制定出2018年產業扶貧項目規劃,並與旗下社區直營超市鳳凰優選和百果園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在英德打造產業興旺的精準扶貧示範基地。

農民增收,振興保障

自2012年起,針對農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組織難度大的特點,楊國強探索出一條教育扶貧的新路徑:把職業教育的課堂設在田間地頭。

他在經過仔細的調研和篩選後,決定在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開展“送技術技能下鄉培訓項目”,以自願為前提,對全鎮16-60週歲適齡勞動力開展免費的技術技能培訓,並多次組織現場招聘會,疏通就業渠道,幫助受訓農民找工作。

習時報:碧桂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

碧桂園技能扶貧培訓班上,村民正在接受育嬰師專業培訓

至2015年底,項目總共投入2500萬元,培訓17006人,除農用技術外,還培訓叉車、電工技術、焊工技術、財務會計、家政育嬰等九種技術,四分之一的學員通過推薦就業進城工作,平均收入提高約20%,月嫂廖休蓮,月薪高達1萬元。

此外,碧桂園還為英德“筍農”開放SSGF鋁膜技術培訓班,SSGF是碧桂園首創的工業化建造體系,培訓合格如成為工人,每月收入最高達上萬元,讓村民告別“看天吃飯”的日子。2018年,碧桂園計劃將培訓覆蓋至英德78個貧困村,實現半數以上培訓學員增收脫貧。

綠色生態,保住鄉愁

多年來,碧桂園充分發揮建築與地產領域的優勢,通過科學規劃、生態設計、綠色建造等多種方式打造宜居宜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樹山村的面貌就經歷了從破敗的泥坯房到美觀聯排別墅,從村裡汙水橫流到清水繞村的華麗轉變。

除樹山村外,碧桂園在廣東肇慶市懷集縣下帥鄉、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清遠市佛岡縣生水塘村、潭洞村、四川馬邊及甘洛等地開展的整村推進改造扶貧工作中都植入了綠色生態理念。

習時報:碧桂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投身鄉村振興大業

煥然一新的樹山村

2016年,碧桂園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號召,在廣西田陽縣橋馬片區啟動苗木產業精準扶貧項目,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為當地增添了一處新的鄉村旅遊景點。

英德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重鎮,享有“中國英石之鄉”和“中國紅茶之鄉”等美譽。千年古鎮浛洸鎮魚咀村裡的古城牆、古碼頭、古樹等仍保留完好。緊鄰魚咀的白米莊村,則保留下400多間堅固古樸的鵝卵石房。白米莊村90後書記楊嘉勇希望碧桂園牽頭進駐,做好規劃,把當地連片打造成周末休閒生態旅遊的景點。

實際上,楊嘉勇們對於家鄉建設的願望,與碧桂園鄉村振興思路不謀而合。通過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開展道路、飲水、垃圾和汙水處理、房屋等硬件建設和產業幫扶、培訓就業、教育扶貧等軟件建設,“軟硬兼施”,系統幫扶,碧桂園正探索出一條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特色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