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孝惠帝刘盈明明有六个儿子,为什么皇位会传到弟弟刘恒手里?

风过初夏雨过天晴


汉室皇位从仁弱的汉惠帝刘盈过度到外柔内刚的汉文帝刘恒,中间非常有意思。大致有这么两条。


第一,刘邦后宫女人的争斗,薄姬成了最后的赢家。

第二,三方势力角逐,靠边站的刘恒成了皇帝。

刘邦后宫女人之争,厉害的就两人,戚夫人和吕雉,那时候,薄姬毫不起眼。

楚汉议和,被楚军俘虏的吕雉回到刘邦身边,但此时的刘邦爱上了戚夫人。一个年老色衰,一个年轻貌美。

等刘邦称帝时,吕雉自然而然成皇后,吕家人也自然而然势力庞大。要知道,刘邦发迹之路上,吕家人功不可没,一帮跟着打江山的臣子都很认可贤妻良母的吕雉。


所以,大汉开国就形成了三方势力,一是刘氏宗室,二是吕氏一家,三是功臣势力。

正是如此原因,刘邦在发觉“刘如意类我,刘盈不类”之时,打算更改太子,动吕家势力,拉毫无大背景的戚夫人上位。

实在没想到,吕势这么强悍,刘邦也有心无力,“易储风波”才平息,戚夫人的好日子也快过到头。一幸中的而被长久冷淡地薄姬生下的刘恒已经被封代王。

刘邦死前,定下“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否则天下共诛。病榻问相时,刘邦埋下“陈平为相,周勃为太尉”的棋子。

总之,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吕后势力增大,取代刘氏江山。

果然,刘邦驾崩,戚夫人被人彘,刘如意被杀,要不是庶长子刘肥机灵点,他也去见阎王老爷。

但是毫不起眼地薄姬被吕雉放过了,去往自己儿子刘恒的代国做起代国太后。似乎她被疏远了,似乎吕雉成了赢家。不管怎样,薄姬毫不关心,她依旧不争不抢,符合“思危思退”原则,静等“思变”。



大汉帝国吕家独大,早年的三方角逐,吕氏独占上风,刘氏被打压,功臣在蛰伏,也在似狼,侯等“思变”。总之,朝廷上各怀鬼胎,矛盾重重。

直到公元前180年,六十二岁的吕雉病逝,吕雉临终前扶立起来了一个“少帝吕家外戚”的班子。但齐王刘襄兴兵伐吕,一场“诸吕之乱”彻底爆发。

注意刘襄这人,他是刘肥的长子,当年刘肥割据齐国土地,才换来生存。他是肯定反对吕氏的,弟弟刘章位居长安,知道吕氏阴谋后,所以联合起兵伐吕。

刘氏诸侯也随之起兵。但当时局势还未彻底混乱,若刘氏子侄纷纷响应,到时才是天下彻底混乱。

功臣们有心思了,要么继续拥立少帝,要么趁着可控制的混乱,更换皇帝,将利益最大化,赌吧!

但他们不采取“战争”方式,所以,紧接着功臣发动宫廷政变,罢黜少帝,一致宣布:“刘盈的余下四子非刘氏子孙,是他们吕家的。”因此,将其纷纷杀死。加上处女皇后张焉的缘故,刘盈无子。实际上,加上吕后诛杀的前少帝刘恭,刘盈一共有六个儿子。


借助宫廷政变,先发制人,功臣派掌控了主动权,但谁是下任皇帝?为保证刘邦的合法地位,皇帝候选人一定是刘氏子孙。零零总总务必保证这么两个原则。

第一,不会被秋后算账。正因此,功臣才否认刘盈之子的合法性,且杀害。说白了,候选人不能跟吕氏牵扯上关系。

第二,不能是诸吕之乱的人。若是诸吕之乱的人当皇帝,平吕之乱的功劳算谁?之前,功臣和吕氏的牵扯是不是“小把柄”?

所以,刘恒成了皇帝。刘恒被选中,除以上“两个原则”,原因有三点,一是薄家的外戚势力不强大,二是薄姬不强横,不会拥尊自立。三是现存的高祖诸子中,刘恒为长。

实际上,根据以上两个原则筛选,也就只能是刘恒当皇帝。当然,不排除功臣立其余子孙的办法。

好吧,刘恒当皇帝了,连夜赶忙进宫,该换人换人,该掌控掌控,该……当夜,他也下了一道安抚的诏书。



从诏书中可以看出这么几点,第一,定性。这是一场“平乱”,之前的宫廷政变是平乱。第二,功臣派又立功了,且是平乱的首要功臣,而诸吕之乱中,比如刘襄等,人呢?宗室之列中。


非常茴香豆


汉惠帝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但他却是个性格软弱的人,其母却是大名鼎鼎的铁腕皇后吕雉。刘邦去世后,刘盈即皇帝位,这年他才16岁,但24岁的时候去世。他虽然当了八年的皇帝,但在位期间,所有的大事都是吕后掌权。并且她虽然生了六个儿子,但却没有一个是嫡长子!



原来这六个儿子,都不是汉惠的皇后所生的。因为他他皇后张嫣是他的亲姐姐鲁元公主的闺女,也就是他的亲外甥女。亲舅舅和外甥女怎么能成为夫妻,所以这场婚姻是非常不幸的。那么他们可能从未成为做真正的夫妻,所以也就没有一个孩子。



吕后对此也非常不满,就没有再给汗惠帝纳其他嫔妃。于是于汉惠帝便经常和宫里的一些宫女们私会,而这些宫女由于身份卑微,所以他们生的孩子也并不尊贵显赫。并且汉惠帝年纪轻轻就死了,便留下了六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汉惠帝死后,吕后便在他的儿子中,选了一个叫刘恭继承皇位,但这个孩子由于对吕后出言不逊,没多久便被吕后废掉了。之后,吕后又立汉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继承了皇位,并为他娶了吕后娘家人的女儿为皇后,于是这个少帝刘弘,在位一直到吕后去世。



吕后在世的时候,她的娘家吕家人的权势就非常强大。她去世后,宫中大权由她的侄子吕产和吕禄掌控,当时吕产为梁王,统领南军,吕禄为赵王,统领北军,几乎掌控了整个大汉朝。于是吕后一死,吕产和吕禄便准备叛乱,自立为王。


但这时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儿子齐王刘襄,也早有图谋。他联络事先就策划好的诸王们,准备进京讨伐吕产和吕禄。

吕产和吕禄由于手握兵权,自然不怕刘襄,他们派出大将灌婴,率军去平定刘襄。但身为刘邦旧部的灌婴,率军来到荥阳后,却按兵不动,并放出信息愿意平定诸吕一族。

这时候刘邦的老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知道刘襄是个很勇猛的人,为了避免成为他的刀下之鬼,两人选择了倒戈。于是他们率领人马在宫中就发起了政变,开始诛杀吕氏一族。并且很快将叛乱的吕产和吕禄等吕氏一族给灭掉了。结果刘襄还没来到长安城,诸吕就被陈平和周勃给杀掉了。

吕氏被灭掉之后,接下来就该考虑选谁当皇上呢?

刘襄虽然有实力当这个皇上,但他不但勇猛而且凶狠,他等了皇上之后肯定对这些老臣没有好果子吃;


继续让汉少帝刘宏当皇帝吧,他不但年龄小没实力,而且他娶的皇后却是吕氏一族的女儿,那将来她得势后会不会报复这些老臣呢?所以这个皇位绝不能让少帝刘弘再坐下去。

那么现在刘邦的儿子中能入选的人,就只有淮南王刘长与代王刘恒了。但淮南王刘长缺是吕后一手带大的,那他当了皇帝之后,会不会对这些老臣们怀恨在心呢?

那么可选的就只有刘恒了,而且刘恒不但为人低调,性格敦厚,而且把代国治理得也非常好,你是陈平和周勃等老臣觉得易于控制,他继位后对自己的利益更大,所以刘恒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这些老臣打定主意之后,陈平赶紧派人去告诉刘襄,诸吕已经被灭了,你也赶紧回去吧,没有必要再来京城,并且有灌婴在荥阳把守,刘襄一时也打不进去,于是刘襄只好打道回府了。

次后,为了顺利的将代王刘恒扶上皇位,这些老臣们和皇族们便诬蔑说惠帝没有儿子,现在的少帝刘弘帝是吕后从民间找来冒充惠帝的儿子即位的人,便以此为理由便罢黜了后少帝,从而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不过汉文帝刘恒,也不是吃素的,他的能力完全超出陈平和周国等一干老臣的想象。他即位没多久,便集中中央政权,并出示了一些富国强民的政策,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从而为文景之治的大汉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由于,后来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成就都很大,并深得民心。于是惠帝与他那几个无辜的孩子,便很快淡出了历史的角落。


超能博士


或许因为中国历史太长的缘故吧,所以中国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各朝代时所用的篇幅都很少。

具体到汉朝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汉高祖高后时期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之后便是文景之治,而后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和对匈奴用兵了。

学这样历史教科书长大的中国人往往会有一种感觉,汉高祖刘邦驾崩后,由刘邦的妻子汉高后掌权,汉高后薨后,由刘邦的儿子刘恒掌权,刘恒驾崩后,又由刘恒的儿子刘启掌权,刘启驾崩后,由刘启的儿子刘彻掌权,刘彻便是汉武帝,看起来,很有一脉相承的感觉。

这种感觉,你说它对,也对,汉朝皇权的过渡,大体上是这种模样的,但往细了说,这中间又或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了一段历史:刘邦驾崩后,继承皇位的人是刘邦的嫡子刘盈,而非刘邦的发妻吕后,吕后在刘盈当皇帝时权力很大,但并没大到独自掌权的程度。

而且,刘盈是有儿子的。

刘盈有六个儿子,其中的两个先后在太皇太后吕后的扶持下登上帝位,虽然两个少帝在位时以太后吕后纪元,但两个少帝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两个少帝的皇位也是得到了汉朝皇室、诸侯王和朝廷大臣承认的。

结果,让人想不到的是,吕后刚刚撒手人寰,少帝便被人从皇位上赶了下去,代替少帝坐上皇位的,竟然是刘盈异母弟弟刘恒,也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汉文帝。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吕后说起。

吕后当政时,汉高祖刘邦已经封了十个兄弟子侄为诸侯王,这其中包括刘邦的七个亲生儿子、一个异母兄弟、一个亲侄子、当然,还有一个在刘邦驾崩前被造反的异姓王英布杀死的族兄弟。

轮到吕后当政,吕后对这些刘姓诸侯王并不放心,先后通过各种方式换掉了一些诸侯王或削弱一些诸侯王的势力,取而代之的,是吕后的娘家人和吕后的孙子。

待到吕后一死,某些曾在吕后当政时受到波及的刘姓诸侯王和有野心刘姓诸侯王便发兵,挺进关中,意图改换权力格局。

这其中,最热心的,便是齐王和齐王的兄弟们。

当时的齐王刘襄是已故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是最早被封为诸侯王的三个刘氏子孙,另外两个分别是刘邦的异母弟刘交和族兄弟刘贾,刘交和刘贾都曾在灭秦和楚汉之争中做过贡献,被封为异姓王没任何不妥,而刘肥在刘邦定鼎天下过程中唯一的苦处便是在项羽的军营中蹲了笆篱子。

刘肥在吕后当政时薨,齐王的位子由长子刘襄继承。

刘襄能力出众,充满野心,把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派到长安,意图在吕后薨后里应外合,吕后这边厢刚死,刘襄就在那边厢劫持了琅琊王刘泽的兵,发兵直指长安。

长安这边的老臣见刘襄来势汹汹,便先下手为强,做掉了吕后一家,先行解除刘襄的借口,而后又谋划迎立刘邦四子刘恒为帝,堵住刘襄欲望。

众位老臣之所以放弃刘盈的儿子,一方面是因为刘盈的儿子是吕后指定的继承人,既然已经清算了吕后一家,就要避免刘盈子嗣长大后秋后算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少帝还是孩子,还没法亲政,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也没有吕后那样站在少帝背后的合法性。

所以,老臣们放弃了刘盈的儿子,并在刘恒继位的那个晚上,杀掉了刘盈的五个儿子,并对外宣称他们都不是刘盈的儿子,而是吕家抱来冒充的。

为什么老臣要选择刘恒呢?

第一,刘恒是刘邦还活着的儿子中最年长的,按照继承顺序,刘恒最合适。

第二,刘恒在代王位上的成绩有目共睹,是个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王。

第三,刘恒不曾觊觎皇位,所以政治班底不足,若是刘恒继位,老臣们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就这样,刘恒在老臣们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而作为刘邦长子长孙的刘襄却与皇位失之交臂。当然,刘襄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刘盈的五个儿子,他们还只是孩子,没做过任何恶事,就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失去了生命。

《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孝文本纪》、《史记·荆燕世家》、《史记·楚元王世家》、《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遥望燕园


主要是吕雉插了一杠子,否则无论如何轮不到刘恒。惠帝刘盈死后吕雉大封吕姓王并立刘氏为傀儡的行为让她出现信任危机,诸吕被灭后大臣们再选继承人肯定要和她撇清关系。如此,刘邦与其他姬妾的孩子就成了热门人选,代王刘恒也因此脱颖而出。

刘邦有8个儿子,跟吕雉只有一个,就是刘盈。但刘盈毕竟也姓刘,他的后代与吕氏血缘会越来越远。吕雉为了强化血脉便强制联姻,让刘氏男娶吕氏女——比如赵共王刘恢、赵幽王刘友都被迫娶了吕家女。其中给亲儿子刘盈找了个最亲的,他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

刘盈没办法,只能以不生孩子做无声抗争。吕雉着了急,就把刘盈和其他姬妾的孩子拿来冒充,并立为新的帝国继承人——先是刘恭后为刘弘。吕雉死后吕氏遭清算,新皇帝肯定不能和吕雉沾边。当时刘盈尚存三子——包括后少帝刘弘,都管吕雉叫奶奶都得pass,众臣于是拿吕雉冒充一事做文章,说这些都是假的都给弄死了。

刘邦和其他姬妾的儿子当时也仅剩2个,就是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刘长是吕雉带大的也很敏感,刘恒年长名声又好,和吕雉又没什么关系,就成了最终人选——当时热门人选还有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因为种种原因也被pass,关于这点我在之前的问答中已有说明。


路卫兵


汉惠帝刘盈已经死了,吕后也死了,吕氏家族也被诛灭了,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权在一帮功臣元老手中,刘盈的儿子们势单力薄,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功臣元老们为了保证自己不被清算,就不会立有吕氏家族血统的刘盈诸子,所以他们选择了以孝顺闻名天下,且母族很弱的刘恒当皇帝!

刘盈是吕后的儿子,刘盈的儿子们都是吕雉的孙子,如果立刘盈的儿子为皇帝,他们一旦掌握了大权,说不定就会为奶奶复仇,清算功臣集团!前少帝刘恭因为生母被吕后所杀,出言不逊,说长大后就要诛杀吕太后,结果被吕太后提前诛杀。后少帝刘弘作为傀儡皇帝,身世被功臣集团怀疑,周勃、陈平功臣元老以刘弘不是汉惠帝亲生儿子为由,将其秘密杀害!



功臣集团为了确保自己能安享晚年,子孙后代荣华富贵可保,他们必须选择一个可以控制不强势的人当皇帝,而薄夫人的儿子刘恒成为首选!吕后过于强悍,诛杀了不少功臣元勋,比如韩信、彭越等等!所以功臣元老们不愿意齐王长子刘襄继位,因为刘襄強横霸道,又有齐国作为支持,功臣元老们控制不了刘襄!刘恒的母亲薄夫人性格温婉,不争不抢,母族势力基本没有,因此刘恒当皇帝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元老们的性命!



周勃、陈平、曹参等一班重臣认为刘盈的儿子们迟早会给吕后翻案;且刘盈的皇后张焉是吕后的侄女,没有生育孩子,刘盈诸子皆宫女所生,没有刘恒的血统纯正,毕竟刘恒是刘邦的儿子!最后周勃等人派使者去代国迎接刘恒为皇帝,刘恒一继位,诸臣就诛杀了后少帝刘弘!事实证明功臣元老们的抉择是正确的,不仅保住了他们的性命富贵,刘恒为成长为了一代著名皇帝一汉文帝!


大秦铁鹰剑士


冒名顶替,窥伺大位

首先,汉惠帝刘盈的六个儿子,究竟是不是亲生之子,这个是存疑的。因为按照群臣们的说法,这六个孩子根本不是刘盈的血肉,而是吕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冒名顶替的。

关于这点,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吕太后本纪》中有明确的记载,群臣在诛杀诸吕之后,对汉少帝等六人便做了判决。他们一致认为,汉少帝等六人定非刘盈的血脉,而是吕后的余党。

尔虞我诈,各取所需

但是毕竟名义上,汉后少帝还是皇帝,谁都不愿担这个罪名。这时候一个叫刘兴居的人走了出来,如果大家对他不熟悉,那么大家对他的父亲和哥哥肯定有所了解。刘兴居的父亲是齐王刘肥,而他的兄长就是刘襄和刘章。

在反吕行动中,刘襄在外佣兵自持,刘章、刘兴居作为内应,实力强大。他们这股势力是除了功臣勇将外,实力最强的一路诸侯,很多人也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一脉。刘兴居同滕公夏侯婴进宫将少帝废黜,不久之后,少帝等六人便被杀害。

强兵于外,强援于内

谁来继承大统的决定权,其实并不掌握在他们手里,而是掌握在以陈平、周波为首的功臣集团手中。他们认为刘襄、刘章以及刘兴居实力过于强悍,如果让他们继承大统,对自己不利。

且刘襄的外戚一脉也实力非凡,很难受到控制和约束,他们实在不想再发生吕后专权的悲剧。

群臣之谋,文帝之功

为了防微杜渐,功臣集团先是利用刘襄、刘章、刘兴居除掉诸吕,并鼓动刘兴居和夏侯婴将了汉少帝等六人诛杀;第二步是以限制外戚专权为名,阻止刘襄继承大统;第三步在所有诸侯王之中,选择了最没有根基的刘恒来继承大位。

因此,与其说刘恒继位是实力所致,还不如说他是幸运儿。不过功臣集团都看错了,看似懦弱的刘恒深通韬光养晦之道,继位之后便逐步控制了兵权和政权。刘襄、刘章等人的狠在表,而刘恒的厉害在心。攻心者治人,劳力者受制于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汉惠帝是有六个儿子,可是这六个儿子并非是汉惠帝的皇后生的,汉惠的皇后是他姐姐鲁元公主的闺女叫张嫣。

张嫣的婚宴是不幸的,因为他的姥姥也就是吕后个人的私心,强制让他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

因为这个亲事是吕后亲自定下来的,汉惠帝也是没有办法。

吕后可以为汉惠帝指定皇后,但是,吕后管不了他宠幸谁?

因为汉惠帝根本就不喜欢这个叫张嫣的皇后,所以,他经常和其它宫女私会,这六个儿子就是宫女或者其它妃子生的。

很不巧的是,汉惠帝二十四岁,年纪轻轻就死了,留下了六个孤苦伶仃的儿子。

汉惠帝死后,吕后掌权,然后吕后就把为汉惠帝生儿子的女人全部给杀了,汉惠帝的这六个儿子就成了孤儿。

虽说现在是吕后掌权,但是,名义上他还是要立一个皇帝的,于是他就在汉惠帝的六个儿子中,选了一个来当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历史的的前少帝。这时候的前少帝也就是几岁而已,当他知道自己的母亲被吕后杀掉之后,他就给身边的大臣说道,吕后怎么能杀我的母亲呢?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杀光姓吕的。

就这一句话,传到吕后的耳朵里,要了小皇帝的命。

吕后对外宣传小皇帝已经生病了,而且病重的很严重,要不我们在立一个人当皇帝吧。吕后的意思大臣们当然都明白了。所以,吕后又从汉惠帝的五个儿子中选了一个儿子来当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历史上的后少帝。

后少帝当然也是一个傀儡小皇帝了。这个后少帝在皇位上一直做到吕后死掉。

到了汉文帝刘恒来做皇帝的时候,夏侯婴和刘肥的儿子刘兴居就把在皇宫里的后少帝,连同他的四个兄弟给赶出了宫,此后再也没有这弟兄五人的消息,如果没猜错的话,汉惠帝的这五个儿子应该是被杀了。

这些大臣不能不杀汉惠帝的儿子呀,因为吕后在执政期间,掌权的时候,把刘邦的皇子皇孙给得罪了一遍。

后来刘邦的皇子皇孙联合大臣,把吕家给灭了族。吕后的这五个亲孙子留着肯定是个祸害,所以不如斩草除根了好。

下面我们说说皇位为何跑到了汉文帝刘恒的头上?

前少帝和后少帝当皇帝的时候,真正执政的人是吕后。等吕后死了后,吕后的侄子吕产、吕碌想谋反,来挟持后少帝。

这件事被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知道了,这两个人在宫中就发起了政变,开始诛杀吕氏一族了。

当然,最先起事,要剿灭诸吕的是刘肥的儿子,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襄。

刘襄可是一个猛人,若是他带兵杀到皇宫里来,陈平和周勃也是会倒霉的,因为陈平和周勃在吕后执政期间,没少欺负他们这些皇子皇孙。

为了不至于成为刘襄的刀下之鬼,陈平和周勃选择了倒戈,一起来响应刘襄屠杀吕氏的起义。

结果刘襄还没来到长安城,诸吕就被陈平和周勃给杀掉了,全部灭了族。

陈平赶紧派人去告诉刘襄,诸吕已经被灭了,你也赶紧回去吧。就这样刘襄打道回府了。

陈平作为宰相赶紧组织了一帮人商议立谁为皇帝,刘襄功劳最大,但是这个人太猛了,立他为皇帝,大臣们以后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想到这里他们就选了一项比较老实的刘恒来做皇帝,刘恒也就是汉文帝,他就是这样被选上当皇帝的。


史学达人


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其母吕后,是刘邦的皇后,刘盈16岁即皇帝位,24岁去世,在位仅8年。

刘盈性格软弱,其母吕后性格强势,刘盈在位期间大权仍为其母吕后掌控,刘盈去世后,吕后立刘盈的儿子刘恭为帝,是为前少帝,刘恭由于出言不逊被吕后所废杀,随后吕后立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是为后少帝。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宫中大权由吕后的侄子吕产和吕禄掌控,吕产为梁王,统领南军,吕禄为赵王,统领北军。吕后一死,吕产和吕禄准备叛乱,齐王刘襄联络诸王准备进京讨伐吕产和吕禄,吕产和吕禄手握兵权,于是派出大将灌婴率军平定刘襄,但灌婴率军来到荥阳后就按兵不动,并放出信息愿意平定诸吕。

在朝中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并无兵权,于是通过计谋诱骗吕禄交出兵权,随后周勃调动北军杀死吕产和吕禄,将诸吕赶尽杀绝。



平定诸吕后,周勃与陈平掌控朝中大权,经商议选代王刘恒为帝,并诛杀刘盈剩下的4个儿子,从此刘盈无后,刘恒即位汉文帝。

周勃和陈平之所以选刘恒为帝有以下原因:

1、刘恒为人低调,性格仁厚,周勃和陈平认为刘恒好控制,认为刘恒即位自己利益最大。

2、刘盈一脉均被杀无后,只能从刘邦儿子或孙子中选,刘邦儿子仅存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而刘长是吕后带大的,不可能选,孙子辈中较出名的齐王刘襄由于太强势,周勃和周平也没选。



3、灌婴驻扎在荥阳,荥阳是进入关中的门户重镇,把刘姓诸王的首领齐王刘襄阻挡在京城之外,刘襄又不能攻打灌婴,又无法凭武力进入京城,诸吕被杀后出师无名,自然无法影响掌控朝权的周勃和陈平选皇帝,如此,只有刘恒入选。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汉惠帝刘盈其实也想做一个好皇帝,但是母亲太强势了,汉朝大权已经旁落。刘邦死后,吕后开始对情敌大开杀戒,在不听劝阻的情况下,杀了赵王刘如意和戚夫人以后,刘盈曾一度病倒,患上抑郁症,从此开始不理朝政。吕后对刘盈的压迫不仅仅在朝政上面,连私生活吕后也管着。吕后为了控制西汉政权,连刘盈娶皇后都由吕后一手操办,要知道刘盈所娶的皇后张嫣可是自己姐姐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亲外甥女,连婚姻都没有自主权。堂堂一个皇帝,私生活也没有,久而久之刘盈已经对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可见这个皇帝是多么的悲剧啊!

刘盈死的时候23岁,名义上有六个儿子,但是这几个儿子都是庶子。在古代封建宗法制的影响下,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其他庶子都没有资格做皇帝。张嫣嫁给刘盈的时候才11岁,没有生育能力。吕后为了达到长期专权的目的,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刘盈与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抱过来,为了掩人耳目,然后把其母亲杀掉,假装是张嫣生的儿子,然后立为太子。这样,汉惠帝刘盈死后,假太子就可以做皇帝了,而吕后可以继续控制西汉的政权。

其实,刘盈也知道自己儿子多,也知道张嫣的儿子不是她亲生的。但是皇后是吕后的外孙女,也是个傀儡,自己也不敢立其他儿子做太子。就算有那个胆量,立一个太子,估计会被吕后杀一个,刘盈没必要那么做。所以,刘盈已经放弃了立太子的想法。吕后自怎么折腾他都不想管,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吕后立谁都一样。

另外,汉惠帝有没有儿子也很难说,大臣在诛杀吕氏家族的时候也说:“刘盈的几个儿子并非亲生,都是吕氏的血脉。”刘盈的婚姻全部被吕后掌控,毕竟吕后的哥哥和妹妹比较多,随便抱一个过来立为太子,谁也不知道。所以,吕氏家族被诛灭以后,大臣们没有在刘盈的儿子当中选继承人,大臣只好在刘邦的几个儿子当中选继承者。而刘恒在当时口碑也好,年龄才23岁,正是男人的黄金年龄,所以刘恒做皇帝是最好的人选。历史证明,大臣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朕史


因为那些毕竟是吕氏的后代呀!

吕后死后,周勃等人迷惑了吕产,拿到军权。联合功臣派直接清除了吕氏势力,把齐王的军队挡在的荥阳附近,拥立了代王(汉文帝)

吕后时期,朝中的力量基本可以分为三派:吕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派,刘氏宗亲。吕后是跟刘邦共患难的,而且跟功臣派很熟,有很大威望,她在世的时候,其他人自然不敢妄动,一旦去世,功臣派和宗亲就想恢复刘家天下。

功臣派主要以周勃等人为代表,宗亲以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为代表。而且齐王已经发兵长安,想要清除吕氏势力,恢复刘家天下(进一步当皇帝),而功臣派率先发难,清除了吕氏势力,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弄死了刘盈后代,因为就继承人合法性来说,刘盈后代最有资格继承帝位,于是功臣派就以不是刘盈亲生的为由把他们都杀害了,同时也为诛除诸吕找了借口。

刘盈死后,继承帝位的最有实权(也最能得益)的就是直接反对吕氏的刘氏宗亲(刘章、刘襄等人),但是对功臣派来说,这些人能力太强了,一旦他们当皇帝就会影响功臣派的利益。最终选定了温和,不显山不漏水的代王,便于功臣派控制,而且代王是刘邦的儿子,在当时是刘襄、刘章等人的长辈,有资历。

所以,最后选定代王,是功臣派和宗亲妥协的结果,而杀刘盈后代则是为了证明他们铲除吕氏势力的合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