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岳飛要迎回徽、欽二帝,宋高宗無奈殺岳飛?藉口!

宋高宗作主謀,秦檜為幫兇,二人合謀殺害岳飛的結果就是自毀長城,本來就將星寥落的南宋,從此又少一員得力的抗金名將。

雖然後人為宋高宗趙構找了千般理由,宋高宗是如何無奈,岳飛又是如何犯忌諱,不聽指揮,非殺不可,然而從當時的大局來看,種種理由都顯得有些牽強,宋高宗殺害岳飛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其內心的怯懦。

因為岳飛要迎回徽、欽二帝,宋高宗無奈殺岳飛?藉口!

《精忠岳飛》劇照

1、岳飛要直搗黃龍,威脅趙構皇位?

若真直搗黃龍時,且不說徽欽二帝此時是否還苟延性命於人間,退一步說,即便岳飛真的迎回了徽宗、欽宗兩位活生生的人,怎麼就能保證諸位大臣和武將一律都擁戴徽宗或者欽宗復位,而要將趙構從皇位上拉下來呢?

類似的例子並不是沒有:

戰國時期,趙家的先輩趙武靈王趙雍也曾經將趙國託付給兒子惠文王,自稱主父,全身心投入對外戰爭,在相繼平定婁煩,林胡,滅中山國之後,趙武靈王試圖扶植公子章成王,並藉機收回惠文王的權利,重新掌權。後來的結果是,趙惠文王在這場鬥爭中,通過沙丘宮變,餓死趙武靈王。這場較量中,惠文王能夠獲勝,其離不開身邊肥義等人的幫助。而在此之前,趙武靈王在國內的威信無人能及,肥義等人更是趙武靈王的忠臣義士。

再來說唐朝,唐高祖李淵從晉陽(今太原)起兵,經過多年鏖戰,最終統一天下。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不得不立其為太子,不久之後禪位給李世民。這次甚至不是李淵自願的,而是在赤裸裸的強行逼迫中不得不對權力做出妥協。然而之後李世民的皇位不一樣坐的穩穩的嗎。

試問,徽、欽二帝相比於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和起兵反隋的唐高祖,能力如何?靖康之恥後,徽、欽二帝相比於趙武靈王和唐高祖,其在國內的威信如何?甚至不說他們兩位能力非凡的君主,即便相比於趙構,徽、欽二帝的能力和威望也未必能與之向抗吧。

得人心者得天下,若趙構真能北上收復失地,恢復中原,到時候憑著軍功和威望,何愁天下無人扶持於他,無將擁護於他?屆時,徽、欽二帝所有的,無非是倫理綱常做籌碼,但是趙構擁有的是什麼?猛將如岳飛,韓世忠等人都是極其渴望建功立業的將才,為了成就更大的功業,到底該擁護何人為帝,他們不會不明白。

因為岳飛要迎回徽、欽二帝,宋高宗無奈殺岳飛?藉口!

岳飛《滿江紅》

2、岳飛不聽指揮,有謀反之嫌?

宋高宗確實連發12道金牌,才將岳飛召回來,如果這因此而猜忌甚至是嫌棄岳飛,還說得過去,但倘若以此就要對一位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動殺念,則是有些過頭了。

自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況屢見不鮮,何況岳飛此時正處於抗金節節勝利的大好關頭,從一名將領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想,他如何願意就此放棄到手的成果,功虧一簣?岳飛若真有反心,何必等到抗金勝利,全國齊心上下一盤棋之後再進行謀反活動,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岳家軍只受岳飛節制,他完全可以趁著南宋小朝廷立足未穩之時先與先行謀反,等內部平定後在全心全意對付北方的金人。

3、君暗臣強,埋下禍根

自古明君若遇強臣,則天下可定,大功可成。如漢武遇霍去病、衛青;楚莊王得孫叔敖;魏文侯得李悝,吳起等皆是例證。但倘若君暗臣強,要麼天下易主,如司馬氏與曹魏,宋太祖與後周;要麼則是有才能的強臣難以得到重用,逐步埋沒,碌碌無為,這樣的例子宋朝實在太多,而此種情況下,庸碌的君主身邊必有小人相隨。

相比於徽、欽二帝,宋高宗還算過得去,但是要相比於岳飛,宗澤等強臣,宋高宗的才能就顯得黯淡了。一句話,以宋高宗的才能和胸襟,他駕馭不了這樣的臣子。漢武帝求賢詔上曾說:“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言外之意,不論怎樣的臣子,都有駕馭其的方法。但對於宋高宗而言,即便天賜如此忠臣良將,他卻沒法駕馭。

宋高宗內心,太渴望和平了,不過他渴望的不是打敗敵人而得到的和平,而是乞和,求和。“求和”二字就像一株大樹,在他心中深深紮根,怎麼都拔不掉。這也可能與他過去的經歷有關,金人南下,靖康之恥時,趙構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也未曾見他主動站出來,振臂一呼,號召天下有識之士聚起來與金人決一死戰,倒是形勢所逼,半推半就地作了皇帝。趙構想必見識了金人的兵鋒,從此嚇破了膽。即便岳飛,韓世忠等人前線的次次勝利,也難以撫平他內心的那種恐懼感。他不敢與金人作戰,害怕因此招致金人報復,失掉江山;也沒那個自信迎回徽、欽二帝,害怕群臣發難,將他從皇位上拉下來。

而脾氣桀驁但又帶點愚忠的岳飛,就在高宗這樣的病態心態中,也是在自己揹負著“精忠報國”這種高尚理想的壓力下,一步步走向絕境,到死都未曾生過反心,只留下了一句“天日昭昭”!

因為岳飛要迎回徽、欽二帝,宋高宗無奈殺岳飛?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