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太“规矩”,你中招了吗?

文|多米爸

父母对孩子长大后的生活都会有很多的憧憬和期望,包括孩子有什么样的爱好,将来做什么工作,与什么样的人结婚。每位家长的愿望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就是,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快乐、自由”。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习惯于按照一定的规矩和我们的认知标准来培养孩子,孩子的行为和想法经常受到约束、压抑,长大后反而碌碌无为。自由、快乐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渐行渐远。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太“规矩”,你中招了吗?

生活中,会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总是很乖很听话,怕受到批评,尽力让自己中规中矩,符合每个人的标准,在接受别人传授的知识时从来不会怀疑,其实这就是比较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为什么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呢?有研究表明,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襁褓中的婴儿想踢腿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腿被束缚;当发现宝宝吃手时,妈妈把干脆把孩子的手臂放进袖筒里,或是把一些难闻的东西涂在宝宝的指头上;当宝宝越来越闹腾时,父母总是用“淘气”“不听话”之类的话来斥责宝宝;吃饭时,孩子需要留心自己在饭桌上的举止,无论有多么饿都不能狼吞虎咽,大人说话的时候,也必须管住自己不能插嘴。父母的这一系列要求都成为了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的条件。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太“规矩”,你中招了吗?

家长在很多时候把自己的标准和规矩强加给了孩子,父母们往往认为,早早地教会孩子为人处世,这样自己就能过上更安静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不会被孩子搅到一团糟。不少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被邻居或朋友认为没有规矩、没有教养,这种评价让父母觉得很失败,无颜面。所以,他们努力培养礼貌、恭顺、习惯于服从的孩子。但是,与此同时,孩子自由的天性也在这种教育过程中被扼杀了。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太“规矩”,你中招了吗?

在很大程度上,孩子们所受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如何拒绝自由、如何压抑天性,简而言之,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拒绝生活。孩子的生命变成了一个漫长的被不断制止和否定的过程,不能淘气、不能吵闹、不能不干净,长辈面前不能随便说话。

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很乖、很规矩,但我们是否想过另外两个词,叫惟命是从、思想狭隘呢?我们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这样的人吗?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为人父母是一种艺术,是关于分寸和力道拿捏的艺术,也是普天下最需要的工匠精神。不要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试着从我们的教育方式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