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畫家陳滯冬筆談中西藝術互溶互鑒

終日,無所用心,昔人所恥,乃拉雜筆記靜中思緒,以代喧言。大凡人之所言,有人言亦言者,有人不言己獨言者,如是我雲,則本不欲言而竟言之者,覽者幸勿以愚妄為怪。

白石老人題畫常書“制於某地”,此老真解人也。蓋畫繪之事,出於製作,雖曰畫家與所謂“手藝人”者何殊?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畫家陳滯冬筆談中西藝術互溶互鑑

陳滯冬國畫:工筆花鳥

今人動輒自詡“藝術”,其實尚不及小兒塗鴉,小兒天真未泯,下手自有真性情在,而今之畫家者流,先瀟灑作“藝術家”狀,然後肆意糟蹋紙墨,自以為可欺天下人,豈知道旁自有冷眼,汝誰欺?欺天乎?

只可惜中國畫“製作”之道掃地盡矣。有明乎此,甘以“手藝人”之技作奠基者,必能自立於後來畫壇大匠之林。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畫家陳滯冬筆談中西藝術互溶互鑑

陳壽嶽國畫山水作品

玉山硯齋主人云:“成才黃筌,用筆虛靜沖和,非兩宋畫院中故事頓挫者所能夢見。”此真篤論也,若非通明畫理,深究歷史困奧者,何能語此。

中國畫足不離地,充其極,絕不至於絕對抽象;西洋畫翼及於天,乃依抽象之思維而翱翔乎物象之外。二者居人類與情感、理性之兩極端而不可調合,以此知倡言中西繪畫融合者必妄談。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兩存之可也。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畫家陳滯冬筆談中西藝術互溶互鑑

萬一賓國畫寫意人物

近代西方繪畫,受日本浮世繪畫之影響,猶近代西方雕塑之受非洲、南美土著雕刻之影響固不待言,當代洋畫大師亦多受中國美術之影響,唯其取法僅限於形而下者,若思想根基,非但不因之有所改變,反而變本加厲,固守其傳統。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畫家陳滯冬筆談中西藝術互溶互鑑

陳滯冬國畫:紅白蓮花共一塘

以例言之:梵高之用原色點畫,克里木特之用金銀裝飾,米羅之用水墨並大量留白等,其取法中國繪畫之跡,宛然可尋,而大師風格之形成,實有賴於此者多多,然其思想根基,則自古希臘羅馬文藝復興以來一脈相承之跡亦宛然可尋。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畫家陳滯冬筆談中西藝術互溶互鑑

周明安國畫山水:武陵圖畫

反觀吾國之取法洋畫者,必先盡棄其傳統,謂之有“思想深度”,豈知此思想已非己之思想,乃其代之思想或人代其思想而已。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畫家陳滯冬筆談中西藝術互溶互鑑

陳滯冬國畫作品:工筆花鳥

吾人無知,不測其有若何“深度”,乃以“敬鬼神,避而遠之”之傳統態度處之,然固知鄙薄彼等,必先為洋人也。

古人有言:耳聞則淺,目聞則深。餘之所云若入目刺入,則作過耳秋風之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