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療愈就是允許所有被你壓抑下去的痛苦情緒上浮進入覺知

真正療愈就是允許所有被你壓抑下去的痛苦情緒上浮進入覺知

心理學家說,當一種行為反覆出現二十七次的時候,就會成為習慣。而這些行為內在的動機在於被你壓制進入潛意識的情緒,記憶跟體驗,它會讓你的思維不斷強化泛化,比如有人有過不潔的性接觸,擔心感染艾滋病,於是思維不斷泛化,經過垃圾堆的時候擔心被感染,外出如廁的時候擔心被感染,於是強迫的思維導致強迫行為,強迫行為的目的本來是為了安全感,過度的安全感就導致了習慣性的行為,這種習慣讓人處在無意識狀態。

這種習慣還體現在失戀導致的抑鬱症上,你開始思念一個人,然後進入頭腦編制故事,沉浸其中不願出離,就像是吸毒上癮,在療愈過程中遇到的人格障礙也處在持續的無意識狀態,一般來說人格障礙大多源自原生家庭帶來自卑感不安全感,所以他們要自我保護,將痛苦的感受降到最低,但是這種無意識的保護導致行為上的孤僻高冷使之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箇中痛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同時在思維的參與下,你會在頭腦層面極大的曲解這些情緒,對於情緒的曲解就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心理醫生天天都會碰到此類問題。這種情形,多出現在因情感失意而極度沮喪的病人身上。當他們潛意識層面的情緒被激發,他們無法忍受孤獨,甚至產生輕生之念或以自殺相威脅。他們痛苦地說:“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沒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著還有什麼樂趣?我是多麼愛他(她)啊!”我不得不告訴他們:“你描述的不是愛,而是過分的經過頭腦曲解的依賴感。確切地說,那是寄生心理,你根本就不愛他們,你甚至連自己都不愛。

所以真正療愈就是,你在允許所有那些被你壓抑下去的、痛苦的情緒和記憶上浮進入覺知,因為當時它們太痛苦了而無法被體驗,所以被暫時壓制進入了頭腦潛意識。存在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權利,包括受傷和憤怒的感受。如果在過去,你否定了它們的存在權,你就必須要糾正過來,要允許這些感受上浮並有覺知地表達出來。這樣,它們就會放鬆,就會消失。而你會從過去裡被釋放出來進入深層意識狀態,這樣會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這也是《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的療愈體系。

在被療愈的過程中,凡是隱藏起來的都要被揭露。如果你要從自己小我的控制裡獲得自由,那麼小我的各個方面,包括那些所謂的負面特質都必須被帶入覺知,要被承認、接納和坦白。換言之,要進入真實的自己,你必須要接受非真實的自己,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我們大部分人在內在都帶著童年時就壓抑下來的情緒。我們大部分人都壓抑了童年或過去世未被療愈的痛苦或創傷的記憶。只要這些東西在你的內在仍然處於壓抑狀態,它們就會不斷地被激活,而把你拉出當下,或阻礙你與意識的合一!

小我會一直處於警戒狀態,保護你避免這些痛苦的經歷重演。而如果小我處於警戒狀態,它就會把你困在頭腦的無意識世界裡,小我就是一種無意識導致你長久以來的習慣,習氣,習氣是很根深蒂固的,它主導你的一切言行,推動著你,佛教稱之為「業」,即便是佛陀在世也無法改變業力。活在習慣的煉獄當中。你過著囚犯般的生活,就像失去自由的奴隸,因為這座煉獄是由你的習慣、制約及你過去的所作所為構成的,它將你重重包圍住、捆綁住,但是你還一直欺騙自己,以為是你在決定做這些事的,這是處在低谷期的人的常態。

這些情緒和記憶需要被允許上浮進入意識之光進行療愈和釋放。當這一切發生時,我們可以說,過去在你之內被釋放了,你也從過去裡解放了出來。這會有助你深入並安住在當下!當下是擺脫你習慣桎梏的一劑良藥,習慣有它的持續性,習慣活在時間裡,而當下的每一個瞬間都是新生,當下會打破時間的慣性,所以你要讓你的意識保持在當下,這在很多心理療愈法門裡稱之為“臨在”

如果你在當下的日常活動以及與他人的各種關係裡能夠保持與意識的合一,而且你一直所處的狀態是寂靜,接納,祥和,與內在的和諧,那麼很顯然,你就不需要任何療愈。如果你的小我基本上是臣服的,不活躍的,而且也不再堅持控制你的生活,那麼就不需要療愈。如果你沒有任何恐懼和慾望把你拉出當下時刻,那麼就不需要療愈。如果你在生活中對人、對己都沒有任何評判,那麼就不需要療愈。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有過靈光乍現開悟的體驗,而是在生活的各種境況裡你是否能夠保持清醒。如若不然,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要療愈過去。這並不是說你是不完整,不徹底,不充分。你所體驗的是完全的自由,是生命的實相。展現給你的一切都是真相;沒有獨立出來的自我感,不需要療愈,也不存在選擇。正如《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提到的,當你全然的處在當下,你就是無選擇的,你前面的每一條路都是對的,當下就是一種意識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