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疗愈就是允许所有被你压抑下去的痛苦情绪上浮进入觉知

真正疗愈就是允许所有被你压抑下去的痛苦情绪上浮进入觉知

心理学家说,当一种行为反复出现二十七次的时候,就会成为习惯。而这些行为内在的动机在于被你压制进入潜意识的情绪,记忆跟体验,它会让你的思维不断强化泛化,比如有人有过不洁的性接触,担心感染艾滋病,于是思维不断泛化,经过垃圾堆的时候担心被感染,外出如厕的时候担心被感染,于是强迫的思维导致强迫行为,强迫行为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安全感,过度的安全感就导致了习惯性的行为,这种习惯让人处在无意识状态。

这种习惯还体现在失恋导致的抑郁症上,你开始思念一个人,然后进入头脑编制故事,沉浸其中不愿出离,就像是吸毒上瘾,在疗愈过程中遇到的人格障碍也处在持续的无意识状态,一般来说人格障碍大多源自原生家庭带来自卑感不安全感,所以他们要自我保护,将痛苦的感受降到最低,但是这种无意识的保护导致行为上的孤僻高冷使之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个中痛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同时在思维的参与下,你会在头脑层面极大的曲解这些情绪,对于情绪的曲解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医生天天都会碰到此类问题。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因情感失意而极度沮丧的病人身上。当他们潜意识层面的情绪被激发,他们无法忍受孤独,甚至产生轻生之念或以自杀相威胁。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她)啊!”我不得不告诉他们:“你描述的不是爱,而是过分的经过头脑曲解的依赖感。确切地说,那是寄生心理,你根本就不爱他们,你甚至连自己都不爱。

所以真正疗愈就是,你在允许所有那些被你压抑下去的、痛苦的情绪和记忆上浮进入觉知,因为当时它们太痛苦了而无法被体验,所以被暂时压制进入了头脑潜意识。存在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权利,包括受伤和愤怒的感受。如果在过去,你否定了它们的存在权,你就必须要纠正过来,要允许这些感受上浮并有觉知地表达出来。这样,它们就会放松,就会消失。而你会从过去里被释放出来进入深层意识状态,这样会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这也是《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的疗愈体系。

在被疗愈的过程中,凡是隐藏起来的都要被揭露。如果你要从自己小我的控制里获得自由,那么小我的各个方面,包括那些所谓的负面特质都必须被带入觉知,要被承认、接纳和坦白。换言之,要进入真实的自己,你必须要接受非真实的自己,这个过程是痛苦的。

我们大部分人在内在都带着童年时就压抑下来的情绪。我们大部分人都压抑了童年或过去世未被疗愈的痛苦或创伤的记忆。只要这些东西在你的内在仍然处于压抑状态,它们就会不断地被激活,而把你拉出当下,或阻碍你与意识的合一!

小我会一直处于警戒状态,保护你避免这些痛苦的经历重演。而如果小我处于警戒状态,它就会把你困在头脑的无意识世界里,小我就是一种无意识导致你长久以来的习惯,习气,习气是很根深蒂固的,它主导你的一切言行,推动着你,佛教称之为「业」,即便是佛陀在世也无法改变业力。活在习惯的炼狱当中。你过着囚犯般的生活,就像失去自由的奴隶,因为这座炼狱是由你的习惯、制约及你过去的所作所为构成的,它将你重重包围住、捆绑住,但是你还一直欺骗自己,以为是你在决定做这些事的,这是处在低谷期的人的常态。

这些情绪和记忆需要被允许上浮进入意识之光进行疗愈和释放。当这一切发生时,我们可以说,过去在你之内被释放了,你也从过去里解放了出来。这会有助你深入并安住在当下!当下是摆脱你习惯桎梏的一剂良药,习惯有它的持续性,习惯活在时间里,而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新生,当下会打破时间的惯性,所以你要让你的意识保持在当下,这在很多心理疗愈法门里称之为“临在”

如果你在当下的日常活动以及与他人的各种关系里能够保持与意识的合一,而且你一直所处的状态是寂静,接纳,祥和,与内在的和谐,那么很显然,你就不需要任何疗愈。如果你的小我基本上是臣服的,不活跃的,而且也不再坚持控制你的生活,那么就不需要疗愈。如果你没有任何恐惧和欲望把你拉出当下时刻,那么就不需要疗愈。如果你在生活中对人、对己都没有任何评判,那么就不需要疗愈。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是否有过灵光乍现开悟的体验,而是在生活的各种境况里你是否能够保持清醒。如若不然,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要疗愈过去。这并不是说你是不完整,不彻底,不充分。你所体验的是完全的自由,是生命的实相。展现给你的一切都是真相;没有独立出来的自我感,不需要疗愈,也不存在选择。正如《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到的,当你全然的处在当下,你就是无选择的,你前面的每一条路都是对的,当下就是一种意识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