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一旦入了職場,朋友圈就不僅僅是朋友圈,而是爭取人脈的社交圈、開發客戶的合作圈、獲得領導認同的表演圈。

在朋友圈的互相刺探下,生活成了超強探照燈下的一場裸奔:每個人都能從中瞭解我們的近況,甚至可以通過蛛絲馬跡推斷我們的興趣愛好、情感狀態和職業素養…

於是,我們開啟了朋友圈分組,甚至是屏蔽功能,但是這樣真的有用嗎?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朋友圈是面照妖鏡

分不開工作生活易被誤傷

好奇是人的天性,越是神秘,越是沉陷。

正如希區柯克的電影《後窗》所展現的,人永遠遏制不住想要窺探陌生窗戶裡的男女在幹什麼,而這窗戶後發生的事情遠比你想象中要複雜得多。

公司二把手敏姐,是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帶喘氣的女強人,四十出頭才喜得貴女。

為了給女兒創造一個優質的成長環境,她下定決心修身養性,改掉自己暴躁易怒的壞脾氣,每天早上5:45起床禪定半個鍾,並在朋友圈打卡。

後來公司空降了一個新老闆,一來就大刀闊斧進行制度改革,並給敏姐提出幾項高標準工作任務。敏姐大部分都順利完成,只有市場份額佔領沒有達到要求,沒想到開會的時候被老闆大罵一通:

“公司不是庵堂,工作需要的是狼性,不是佛性!”

敏姐既委屈又氣憤,自己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從無抱怨,只是在私人時間修身養性,怎麼就有礙工作了?

朋友圈就像是一面照妖鏡,我們透過朋友圈窺看他人,他人也從另一端探究我們。朋友圈也是一個大熔爐,工作不斷裹挾生活,生活也逐漸鍛造成工作。

為了將生活和工作剝離,還朋友圈一寸淨土,我們敲動食指屏蔽領導和同事。然而,這樣就一勞永逸了嗎?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朋友圈是職場人形立牌

過度屏蔽易成“孤魂野鬼”

就職於物流公司的婷婷是個勤奮上進的好員工,但也極注重個人隱私。她認為,工作和生活應該嚴格區分,於是剛入職就把同事屏蔽在朋友圈外。

年輕且充滿鬥志的婷婷一心想在職場上拼出一片天地,使勁渾身解數開發客戶促成合作。每天奔波在外,和同事的交流自然就少,又加上朋友圈屏蔽了同事,大家都對她心懷芥蒂,婷婷逐漸成了同事裡的隱形人。

有一次,領導要求每個人把營銷海報發到朋友圈,可婷婷恰好那天外出拜訪客戶,一時沒留意錯過了群信息。後來領導點開了她的朋友圈,發現只有一根孤零零的橫線,當天,婷婷就被辭退了。

進入了職場,朋友圈就不再是私人空間,而是職場社交工具,尤其在高強度缺乏交流的工作狀態中,更是打開溝通的重要橋樑,只有坦誠相待,真心換真心,才能引發你與同事間的生化反應,締結革命友誼,工作才會事半功倍。

如果一味屏蔽同事,你可能永遠也不會了解,他們豐富有趣的靈魂,竟與自己如此契合。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屏蔽分組治標不治本

改變姿勢才能享受職場

朋友圈分組並不能解決問題,而在於發朋友圈的姿勢是否正確。那麼如何發朋友圈,才能體現職業素養,為自己增分,給職場注力呢?

1、控制頻率

如果一個人每天高頻率地發朋友圈,就容易給人造成工作太清閒的負面形象,如果是在積極工作,又怎麼會有那麼多空閒時間社交呢?

所以優化朋友圈的第一步,首先是控制朋友圈頻率。美學上有個完美比例就是黃金分割點,任何事物只要符合黃金分割點就是最美的,比如吃飯7成飽,發朋友圈也同樣有適用。一個月30天,如果不是特殊需要,20條就是黃金分割點,每月也不能少於10條,太少就容易淡出圈內,被人遺忘。

2、優化比例

那些高頻發送同質內容的人,可能只是為了刷一波存在感,在大量的點贊和評論中,獲得認同感來彌補內心的某塊空缺。比如總是曬晚餐的人可能空有一手廚藝,卻沒有懂得欣賞的愛人;總是打卡讀書的人可能空有滿腹才華,卻沒有可以分享交流的伯樂。

但同質化很容易引起好友審美疲憊,這時候優化朋友圈內容比例,就會有利於改善你的整體人設。一個月2/3的工作時間,1/3的休息時間,朋友圈也可2/3響應工作,1/3展現生活,一個積極工作,又懂得生活的人更具魅力。

3、改善話術

好的朋友圈話術,應以提高職業素養為標準,即展現技能、傳遞價值、表達思想、改善習慣。

學會正確的發朋友圈技能,再也不用糾結於屏蔽和分組了,安安心心工作,穩穩當當上升。

朋友圈屏蔽老闆和同事,有什麼後果?

應聘:必高環保人才網 www.51hbjo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