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设立的铁牌,是谁胆敢移走

明朝初年,朱元璋鉴于历代宦官干预政治的教训,对宦官立有种种规定,不许宦官识字,不许兼任外臣,不许超过四品,并在宫门前立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对宦官的各种制约从朱元璋到惠帝朱允文都执行得相当严格,自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宦官在朱棣身边起了一定作用,永乐年间便对宦官有所委任。从命名上可见一斑,宦官原来只有监正,副监等职,永乐时改监正为太监,一个“太”字,标志着宦官地位的提升。

朱皇帝设立的铁牌,是谁胆敢移走

朱元璋

从此太监慢慢正式渗透入大明的国家行政,出使国外,参与军事,插手经济领域,甚至在永乐皇帝驾崩时太监和大学士密谋暂不发丧,实际上太监在永乐年间已经深度参与政事。

到了宣德年间,宫里设立“内书堂”,培养小太监读书写字,太监懂了文墨,通了古今,呆在皇帝身边可以让皇帝省心省力,帮助皇帝朱批文件成了司礼监的例行公事。司礼监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超出了内阁,从制度上使太监干政成为必然。

太监王振以前读过书还当过教官,自阉后被派往东宫陪太子朱祁镇读书,王振知道眼前人是大明将来的皇帝,就极尽奉承,挖空心思讨朱祁镇的欢心,两人形影不离,关系密切。

朱皇帝设立的铁牌,是谁胆敢移走

英宗朱祁镇

等到英宗朱祁镇继位做了大明皇帝,但他还是个孩子,当时的张太后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女人,她以不破坏祖宗法度为由,拒绝大臣们请她垂帘听政,并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老臣辅政。这时的王振因有太后和三杨在,狐狸尾巴还夹着,只是搞点两面派小动作,稍有一点干政的苗头就引起杨溥的注意,提醒太后郑重挑选皇帝的近侍。

一次太后传唤三杨,讲了一番各位都是三朝老臣,应该同心辅佐皇帝治国安民的大道理,马上又将王振招来,严厉训斥他在皇帝身边有不轨行为,应当赐死。侍卫刀都驾在他脖子上了,吓地王振魂飞魄散,在皇帝和大臣的求情下,太后表示只要以后绝不干政,暂时宽恕了他。

英宗在位七年以后,张太后过世,王振抓住庄简王朱佐敬向杨荣行贿一案不放,杨荣受不了沉重打击而忧愤至死。杨士奇又被牵涉到儿子行凶案,引咎辞职不理政事,三杨中只剩下杨溥,年老体弱势单力孤。

朱皇帝设立的铁牌,是谁胆敢移走

王振

制约王振的势力越来越小,王振凭借英宗对他的信任日益跋扈起来。朱元璋在宫门前立的铁牌,虽然自成祖以来各种规矩被破坏,但这块铁牌一直没人敢动,直到宣德年间还立在那里。随着王振野心的膨胀,每当看见铁牌就格外觉得刺眼,他命人摘掉铁牌,英宗也不过问,其他大臣更是巴结他还恐之不及。

从此以后,王振肆无忌惮地公开树立党羽,扩大势力,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时投机之徒钻营取巧,同流合污者升官发财,行贿讨好者步步高升,耿直刚烈者谪戍荒蛮,政见相左者治死狱中,朝堂上下乌烟瘴气,吏治官场唯王振是瞻。

王振的权势炙手可热,其党羽也胡作非为,一直要到土木之变后,这股势力才被彻底铲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