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付懒汉”脱贫记

「脱贫攻坚」“付懒汉”脱贫记

「脱贫攻坚」“付懒汉”脱贫记

中秋节前夕的一天下午,记者来到林西县五十家子镇水泉沟村脱贫户付占山家采访,远远就看见一户三间崭新砖瓦房的农家院落,门口拴着4头牛,院子里不时传出“咩咩……”的羊叫声。村民慈凤祥指着院落对记者说:“这就是‘付懒汉’的家,现在他可是今非昔比了。”

今年53岁的付占山以前是村里有名的懒汉,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就两口人,18岁的女儿在读中专。他媳妇是二十多年前在黑龙江打工时领回来的,女儿5岁那年,媳妇嫌他家太穷跑回了娘家。从那以后,村民眼里的付占山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付懒汉”。他平日里就种家里那10多亩山坡地,靠天吃饭混日子,还不愿意出去打工,搞个经营啥的也不上心。村里人都说,他不但懒,还有些犟,他要是不想干的事情,别人说出天花也没有用。穷且懒,日子也就越过越紧巴了。

2014年,林西县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各单位都组织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工作落实到全县每个村。这时候,付占山也自然成了精准脱贫扶持的重点对象。当初,驻村工作队员每次来到他家,不是见他在睡觉,就是在打牌,要不就是在喝酒。有人帮他联系外出打工,他不领情还没好气,让他发展产业也总是应付。政府发救济款是他最高兴的,但钱没多久就吃喝花光了,生活依旧是穷困潦倒,毫无起色。

对此,驻村工作队派出第一书记带队专门做他的工作。根据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要求,他属于应当“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帮扶范围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详细了解和分析了他家的情况后,无数次上门进行政策宣传和耐心细致的开导,把扶贫政策讲清、讲透,用文件讲不清就用身边的脱贫例子讲,最终说服他同意发展养殖业,很快为他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

考虑到他不愿外出打工,驻村干部便联系县、镇两级政府,为他争取到了“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帮他购买了1头优质基础母牛和2只基础母羊。此后,驻村干部定期去他家走访,邀请畜牧技术人员上门为他讲解养殖、防疫技术,协调养殖大户为他传授养殖经验,帮他家修建了棚圈,解决了饲草问题。最终,他被帮扶干部的真情所感动,开始对养殖上了心。一年下来,他家竟然成了水泉沟村首批精准脱贫户。

如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悉心经营,付占山家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母牛发展到了8头,羊也发展到了60多只,还额外经营了5匹马。每年仅卖出几十只羊和两三头牛犊,收入就能达到两三万元。

靠劳动致富后,村民们背后对他的称谓再次发生改变:“付懒汉”变成了“老付”。尝到了劳动致富甜头的他,对发展生产也更有信心了。2016年,他又承包了村里40亩坡改梯耕地种植甜菜,虽然新整理的土地地力有些薄,但收获也很喜人,40亩甜菜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村民开玩笑说:“没想到‘付懒汉’居然成了致富典型,今后我们得好好跟着老付学致富了。”

也是在2016年,村里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老付一家是第一批受益者,在政府每人2万元建房补贴的帮助下,老付自筹部分资金盖起了三间砖瓦房。同时,经过驻村工作队多方努力,老付的女儿也落实了“雨露计划”扶持政策,在读书期间每年能获得1500元的教育资助。

从懒汉变成了致富能手,如今的老付可谓喜事连连——盖起了三间砖瓦房,女儿在学校又获得了奖学金,去年买的母牛也产下了小牛犊,家里新添置了液晶电视和全自动洗衣机。最近,老付正合计着到媳妇的娘家走一趟,看看能不能把一直未改嫁的媳妇请回来。相信靠勤劳致富、面貌焕然一新的老付,实现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曲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