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封面照片 | 南京古城门

从经济条件上看,武昌所属的荆楚与成都所属的巴蜀,在历史时期,确实未必比江东吴越之地条件差,巴蜀、荆楚、吴越在东周、三国、东晋、十国、元末等时期也频频与中州政权分庭抗礼,但为什么一旦由群雄乱局进入南北对峙便往往由南京(建康)来统领整个长江流域呢?私以为,这与三城所处区块的域内形势以及地缘角度的邻地形势之差异有关,换言之,南京城在江南域内外有着远超武昌城、成都城各自在荆楚平原、四川盆地的域内外形势的优势,所以才频频被选作南北对峙时的南方江域首府

宁、汉、成三城各自的域内地位

定都是一件需要综合考虑军事险要、政治凝聚、经济供给三种因素的,且军、政、经三因素统统需要映射到城池的

交通条件与地形条件上。换言之,都城至少必须是在一个“形胜”区域内足以调动域内资源并对内有压制态势的城池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宁、汉、成三城之中,南京不仅距离上下游渡口较近,而且即便相对于整个江南地区,也是拥有军事险要可资守备的城池,而同处江南的苏、杭,则虽然财粮充沛,却身处太湖平原无险可守,这就为南京取得对江南域内的压制态势,奠定了基础。换言之,京口、燕子矶、采石矶、幕府山、紫金山、丹阳山岭共同构成了南京周围

应对北方的“江防”应对江南的“山隘”龙盘虎踞,此之谓也。

例:六朝时期的扬州刺史始终紧密跟随着建康方面的政治态度,或者干脆就是由当朝大员所担任,除了刘宋中后期曾经设置东扬州制衡扬州,也并未见扬藩像荆藩那样,冒然与建康撕破脸皮。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反观武汉,自古以来荆楚腹地便被江陵、襄阳、江夏、长沙四个地区所“分势”,武汉(武昌)作为古江夏地区最晚近的一处核心城址,江陵、襄阳、江夏、长沙又各有各的险要可守、各有各的腹地可资,这就从军事攻守、政治凝聚、经济供给三个方面,瓦解了武汉(武昌)独大的可能。

例:南朝刘宋时期,除了东晋时期州治江陵的荆州以外,还设置了州治襄阳的雍州、州治江夏的郢州、州治长沙的湘州,在从此以后的南朝历史中,荆、湘、雍、郢四州便基本处于相互制衡的局面,从此便再未出现像东晋那般荆藩独大的情形,除非因为某种人神共愤的原因团结在一起(反邵战争),否则便很难再行对抗建康(刘义宣之败)。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再看成都,四川盆地一向是巴中与蜀中两部分,成都与重庆各自把持了盆地两边的险要之地,成都把持了金牛道以南的剑阁、绵竹、葭萌诸要地,重庆则把持着巴中道与三峡水道,呈分陕之势。所以,即便在四川盆地域内,成都也并未能取得对重庆的压制态势

宁、汉、成三城所处三区各自的地缘条件

南京所处江南地区,内外水网最为发达,既有恰到好处地捍卫住大片良田以供经济运作的宽阔江面,还有通过水利工程勾连便能通过淮泗甚至黄河直达中州要地,这就使得江南既能阻挡北方铁骑于江南良田之外(典型如元嘉失利),又能在蓄积充分后向北攻伐(典型如桓温三伐、刘裕北伐),即便孙十万都能频频水路出兵合肥,是攻守两得的。且边警频频深入江北,对于建康政权也是一个不小的刺激,有助于南方政权提高警惕,不被安逸弱化(南宋九妹就受不了这种刺激,所以可不就远遁杭州图安逸去了么)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返观成都所在的巴蜀地区,不论是向北争霸,还是向东争雄,都有着重重山岭阻挡,唯有依靠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山谷之地行军,这样虽然拥有了极佳的防御力,却也彻底丧失了进取心,不仅北伐如同逆天而行,就连统一南方都很难做到,一旦定都此处,即便原先拥有了整个长江流域,也会如同公孙述、刘备丧失荆楚西部那样整个丧失掉。

再看武汉城所在的荆楚地区,无论是攻击还是守备,九省通衢的交通形势,就决定了荆楚无法通过乱世早期的偏安一方积累资本,以至于荆楚之地完全就是一个南方版的中原,江南势力、巴蜀势力、中州势力、关中势力甚至晚近的两广势力都能插上一脚,绝非一个可以稳定定都的地区。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而且,这种荆楚的域外地缘形势,也影响到了荆楚的域内四分格局,四面八方的可能来敌,越发强化了历史时期四座城池的“分势”,定都此处的任何一城,都很难做到军权的集中

综上,江南龙虎之地:建邺/建康/江宁/南京,便先后成为历代坐拥整个南方江域的政权首府,而非巴蜀的成、渝或两湖的荆、汉、襄、湘。

整理于网络

南方选择建都城市时,武汉和成都跟南京相比到底差在哪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