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2017年11月18日当刘作虎站在帝国大厦86层俯瞰整个纽约城时,他想起了大学时代看过的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西雅图不眠夜》。就在48小时前一加5T在纽约发布成功,并且毫无悬念的获得海外媒体和粉丝的热捧,这让刘作虎十分兴奋。想到再有不到10天一加5T就将登陆国内市场时,他不由得攥了攥拳头,告诉自己这场硬仗迟早要面对。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手机在手机圈一直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身为一款国产手机却在海外市场极受热捧,新品上市时排队阵势堪比iPhone;但和海外市场大相径庭的是在国内它却被异常冷落,就连友商都懒得在公开场合提及,听说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甚至2016年一度传出了退出中国市场的谣言。好在谣言终归是谣言,2017年的11月27日一加5T还是和中国粉丝见了面。

拿到这款国行版一加5T虽然晚了些日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它,甚至褪去新品发布的蜜月期,我们可以更为冷静的看待这款全面屏产品。

仓促应对全面屏,一加并不孤单

一加5T在产品ID设计上可以说是完全沿袭了一加5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差别。唯独不同的是一加5是5.5英寸16:9屏幕,而5T搭载了时下流行的18:9全面屏,屏幕尺寸也达到6.1英寸。二者机身整体通体采用全金属设计,一加5的指纹识别在正面的Home键上,而5T由于搭载的是全面屏则将其移到了曾被刘作虎嗤之以鼻的机身背部。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虽然是带“T”的版本产品ID设计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一加5T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和iPhone 7 Plus实在太像了。尽管发布会后就不断被人提及,但郭老尸仍然想吐槽,尤其是机身背部的摄像头部分,简直和iPhone 7 Plus如出一辙。优秀的产品设计是要在传承基础上寻求变化,而面对如此近似的ID设计更让人觉得一加5T在产品ID设计上不够下功夫,或者说是应对仓促。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由于5T沿用的是一加5的ID设计,套用了时下流行的全面屏后就诞生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上下边框的弧度减弱了全面屏的视觉效果。和其他全面屏手机不同的是,一加5系列手机上下边框并不和屏幕平行而是有一个弧度,这个视觉差会显得5T的上线边框更宽,进而在可视面积上会有比其他全面屏手机小的错觉,这在寸土寸金的全面屏手机上显得格外不讨巧。而同样的全面屏如果能搭载在一加2的ID设计上显然会好很多。

这就又说到仓促的问题,一加5系列的产品设计到底适不适合搭载全面屏仁者见仁,但能肯定的是在推出一加5时刘作虎并没有考虑到全面屏能在下半年完全爆发开来。当然一加并不孤单,年末不少手机推出的全面屏方案也都能明显看出仓促应对的影子,甚至魅族至今仍然还没有打出全面屏这张牌。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关于弧度另外一点就是外观设计。目前全面屏手机中公认的视觉冲击力最强的三部分别是iPhone X、Note 8和Mix 2。这三部手机虽然在ID设计上各有特色,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屏幕边角的弧度和手机边框的弧度契合程度高。尽管刘作虎在发布会上一再强调屏幕边角和机身边角完美契合,但在郭老尸看来解释还是略显苍白。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值得肯定的是一加5T的整体手感和机身细节相当出色。经过了近四年时间的打磨使得一加5T在材质和产品细节上处理的极为精细。一体式金属机身,如丝般的顺滑手感,狭小的缝隙于和完美的接口处理,让一加5T捧在手中时犹如一件艺术品。另外由于搭载的是三星AMOLED屏,这使得5T的屏幕素质格外好,更广的色域范围使其色彩艳丽。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另外一点出色的则是按键。一加5T的按键反馈非常出色。尤其是标志性的三段式按键就像是ThinkPad上的小红点一样,使用起来特别享受,自从开始体验一加5T后我甚至都快忘掉如何调节音量,因为有三段式按键就足够了。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再就是3.5mm耳机接口。刘作虎曾说大部分手机去掉3.5mm耳机接口只是盲目的跟风行为,而一加5T落实在行动上的是耳机接口的保留。可玩性高不仅体现的刷机上,添加、更换配件来提升使用体验也是一部分,这才是安卓的魅力所在。盲目的去掉耳机接口,看似在为用户做减法,但实则是在强迫用户接受自己的价值观,这点苹果最为擅长,而作为粉丝向的品牌一加绝不会这么做。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虽然一加5T和大部分国产旗舰一样随机附送了保护套,但再好的保护套也替代不了一加1和一加2的可更换后盖。一体式金属机身、全面屏或许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但能真正延续自己的招牌才是一个品牌的根基,一体化金属机身和个性化定制后盖倒地孰轻孰重,相信一加的真爱粉自会定夺。

游戏超爽,看视频就略显尴尬了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虽然一加5T受整体ID设计影响上下边框显得稍宽,但这并不影响屏幕的视觉效果。搭载了三星AMOLED全贴合屏幕的一加5T在屏幕色彩上可以称之为惊艳。18:9宽高比的全面屏可以说在游戏体验上具有先天优势,而游戏利器也是一加手机一贯的追求,刘作虎也曾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强调,流畅的游戏体验是一加每一代手机最重要的DNA。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由于全面屏的爆发,目前大部分游戏都早已适配了18:9屏幕宽高比,为此郭老尸专门找来了时下流行的“农药”和“吃鸡”进行体验。由于搭载了高通顶级的骁龙835芯片,这让一加5T在应对王者荣耀的高帧率模式时毫无压力,60帧带来的不仅是更高的帧数,更流畅的游戏画面体验也让郭老尸觉得和低帧率简直是两个游戏的体验。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荒野求生》更是为全面屏做了更大的优化,更宽的视野范围可以在游戏时看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画面。所以说一加5T是一款合格的“游戏机”。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21:9视频资源效果(左图默认,右图拉伸)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16:9视频资源效果(左图默认,右图拉伸)

如果不打游戏,18:9宽高比的全面屏是否也适合观看视频呢,一加5T在应对目前主流视频时这可能就略显尴尬了。目前主流的视频比例为院线的21:9和流媒体的16:9,这两种视频比例所有全面屏手机的优化仍然有待加强。例如21:9电影资源在进行常规播放时屏幕的四条边都会有明显的黑边,但如果选择拉伸,屏幕左右虽能契合但整体屏幕效果就差了很多;而16:9的视频资源常规播放时两侧均匀明显黑边,但如果选择铺面屏幕则会损失一定画面。

当然这并不是一加5T自己的问题,而是所有18:9屏幕的手机共同遇到的困难,相信随着全面屏手机的普及,视频媒体在内容上适配18:9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从当下来看喜欢看电影的同学还是建议你大片去院线,平时随便看看那就放低心理期望值。

性能怪兽竟和我PC内存一样大

“不将就”是一加手机一贯的态度,甚至刘作虎都将其写在了一加手机官网。“不将就”除了体现在产品细节打磨上,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手机性能上,一加一向拒绝因为性能而影响手机体验,面对粉丝需求不将就,这正是一加手机的核心价值观。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在配置上,高通顶级的骁龙835芯片搭载6GB+64GB和8GB+128GB两套配置,可以说一加5T足以应对一切。其实6GB的运行内存就已经完全够用,但是作为一个粉丝向的品牌,一加在性能上不会将就仅仅是与其他品牌一样的水准,这也是一加一贯的做法。对于这样的配置跑分和测试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基本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在一加5T上流畅运行。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手机的性价比和千元级手机性价比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千元级高性价比只需要有不错的做工和高于千元的配置就能获得一个好口碑,但一加在性价比上的追求是顶级配置,在合理价格的前提下保证品质感。再配合上一加一直主打的“刷机小王子”称号,可以说一加手机是最适合安卓发烧友的手机。尤其是刷机资源,原生安卓的适配以及各种ROM的适配速度基本都要快过其他国内厂商,单从刷机一点上来说,一加甚至可能是最好的安卓机。

无比想念的氢OS

UI的变化还是巨大的,一加最初的想法是按照国内外分为氢和氧,国外版本几乎为原生,这并不是一加偷懒而是国外用户尤其是美国用户更喜欢原生安卓。再比如最近比较火的雷蛇手机Razer Phone就直接采用Nova Launcher反而受到了用户好评,在国外市场UI真的不能乱搞的。

这点在国内就反过来了,如果在国内还使用原生UI就会被骂偷懒,骂他的人有可能是粉丝也可能是友商。因为在中国“使用体验”这一评分项基本是要靠UI来实现的,这心态更像是用了别人东西还害怕别人看出来。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如果你看到某一家厂商很喜欢在这点上做文章,那么这家厂商一定不是一线的。如果非要从厂商在UI上的诉求做一个高低排行的话,那么佛系一般情况下都是一线厂商,而UI体验变化大的很可能就是二线甚至是三线厂商,这也是国内市场的一大特色。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5T的UI基本定格为准原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屏左侧一屏加入了一个插件页,这个东西本来是氢OS主屏无法添加安卓Widget插件的产物,但是被直接移植到原生系统上,存在意义不是很大,毕竟对于原生用户来说,还是更习惯将插件放在主屏幕上。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5T的UI还有一些呆萌的操作逻辑,它们更像是工程师思维而非产品经理逻辑。比如选择PIN码作为解锁方式时,输入完密码后手机并不会自动解锁,而是用户必须在按一下确认才能够解锁,这个奇怪的逻辑从一加1开始就一直存在。再比如使用任务栏关闭数据流量功能,相比其他安卓机的“单击开关,长按进入设置”,一加选择了一个更为奇怪的方式,用户需要点击数据流量的按钮进入次级页面才能见到开关。

还有一些极细小的细节一加5T有待加强,比如顶栏ICON因为底色变化做黑白色切换时,左右两侧的ICON变色的时间都不统一。虽然只是一些非常细微的细节,但是正是细节才是检验品牌对UI重视程度的试金石。

摄像头水平合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酒店拍了个夜景,比某P好了不止一点点。”就在纽约发布会前几天刘作虎发了一条微博表示了对一加5T的拍照水平的自信,而作为背景板的某P被怀疑是iPhone 7 Plus。但遗憾的是刘作虎的表态并没有换来外媒的认可,5T发布会后对摄像头铺天盖地的质疑占据了国外媒体的版面。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5T一改此前一加5的1600万像素广角+2000万像素长焦的方案,而是带来了全新的1600万像素高解析+2000万像素高感光方案,传感器分别为索尼的IMX398和IMX376K,光圈高达F1.7。按照官方的解释是,平时拍照时5T只启动这颗1600万像素摄像头,但当弱光环节下那颗2000万像素摄像头会被启动协同工作。

单从摄像头参数上来看一加5T绝对的顶级安卓机的水准,但实际拍摄下就是仁者见仁了。为此郭老尸专门在早已零下,雾霾爆表的北京户外为大家捏了几张,看看一加5T的摄像头表现是否能让你满意。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坦率的说一加5T的拍照素质基本上是中上水平。整体色调略显偏暖,锐度适中。在成像上还是比较满意,但在弱光环境下暗部还是有细节缺失的问题。在整个旗舰手机阵营中一加5T的拍照水平,特别是是夜拍能力基本上能达到合格水准,但相机没有自带滤镜还是有点小遗憾。

写在最后

一加5T体验:一款略显仓促的性能怪兽

就在一加5T发布后刘作虎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一加会坚持只做旗舰只做线上。差异化路线的策略本没有问题,但令人忧心的是如此优秀的产品看起来还是缺乏特点,仓促上线的全面屏和整个5系列的ID设计结合还是略显生硬。毕竟不是所有厂商都能像苹果一样呼风唤雨,也不是所有厂商都能像三星那样全供应链支持,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力是国产手机厂商共同面对的问题。何时推出全面屏,能拿到多少UFS闪存多少芯片这些都能成为影响产品成功与否的潜在风险,或许搭载全面屏的5T也是由于这些原因才稍显仓促。

但值得肯定的是超高的硬件配置带来的游戏体验和AMOLED全面屏带来的视觉享受,再加上整体机身的细腻的做工工艺,让这款2999的手机格外具有性价比。但如果一加5T能更加具备自身品牌特质,能有更多独家的元素显然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总的来看这款一加5T,郭老尸是可以拍着胸脯打包票是一台好机器,但在优异性能背后总觉得还是稍微少了点什么。衷心希望一加下一款手机可以更有自己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