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人为了留在澳洲甘愿做清洁工”

还是在问答上的回答。

我是第一批拿打工度假签证过来澳洲的,现在是在澳洲的第二年。过去的一年我一边打工一边环澳,在这边做过的工作包括农场,华人餐厅服务员,度假村房间清洁。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不觉得凭自己的劳动挣钱是丢人的事情,清洁工也好服务员也好,并不可耻。而且,努力工作一段时间存钱就能实现买车的计划或者完成某一趟理想的旅程,让我感觉在这里,只要想做就有实现途径,很自由。对大部分人来说,体力的竞争应该是最公平差异最小的了吧,很努力就有,不需要拼背景资源。澳洲很多农场工厂,薪水不低,时间自由,很适合长途旅行者。

不过,单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只能接受短期内以这样的方式去工作。很多人为了留在澳洲选择在这里读技校,争取机会移民。我没考虑过,就是因为技校读出来之后在澳洲的工作机会应该也是仅限于体力劳动范畴,而我不希望一直做这一类工作。我不认为这是对工种的歧视,希望摆脱劳力劳动只是对于更轻松舒适生活的本能追求,体力工作大多是更辛苦,毋庸置疑。其次就是看自己喜爱的事业领域,我在国内的时候有喜欢的职业,并且想在那个行业里深耕发展,所以,我不会单纯为了想要留在哪个国家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为了留下而留下。

为留在澳洲甘当清洁工,大多也不是真的想要一直做清洁工,而只是为了最终实现移民目的的权宜之计。熬过几年,拿到澳洲身份之后选择就会多些,相当于为了更长远的未来在当前受些苦。就算熬到最后自己的一生能改变的很少了,也可以为后代争取一个更好的环境。现在的移民二代三代N代的美好生活大多都是需要一代的付出的。没有值不值得,看个人选择。

至于现在澳洲也好美国也好到底是不是比国内更好,有更多机会,值不值得受这些苦去达到,从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等来说都太难一概而论了,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不过从客观指标,像经济发展程度,环境,社会福利各方面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就相当于在国内可能要拼到中产的阶层才能过上发达国家普通的生活水平。同样的付出,得到的是不一样的物质回报和尊重。这就是区别。

主观总是难有定论的,像我妈就坚定认为只要一家人团聚,好坏都是一餐无所谓,再好的地方也无法吸引她的。而我就总是自我鼓励,所有的发展都是需要突破自己原本的领域不停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够得到的。

她有自己的期许,不管旁人是否看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