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和清朝做對比,是進步還是更爛?

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宣告滅亡中華民國成立。雖然中華民國以民主共和取代了清朝的分封建專制,這是一個大的進步,但在實力上中華民國反而還不如清朝。

一、軍事實力:清朝實力強於民國

首先對比一下海軍,清朝的北洋水師完爆中華民國的海軍,民國海軍的船隊全都是從清朝手裡接過來的沒一艘超過500噸,艦隊規模也比不上清朝水師,清朝在北洋水師覆滅後好歹還能湊出南洋 福建 廣東三支水師,民國連一支像樣的艦隊都湊不出來。清朝的船廠雖然造不了軍艦,但還能造民用船,到了民國時期大船是造不了只能造一些小船。

至於陸軍很難對比,清朝時期國家還是統一的,到了民國時期就陷入了軍閥混戰互相割據的局面,各地軍閥部隊的武器裝備完全不一樣。但總體上清朝略強一點,好歹清朝有統一的制式裝備,機槍火炮等重武器都不缺。民國的軍閥部隊的裝備五花八門,有德國的 有日本的 有美國的 雜七雜八一大堆。而且大部分的軍閥部隊缺少火炮及機槍等這些重武器,但他們的單兵裝備比清朝好,畢竟清朝滅亡後的一戰讓武器發展進步不少。空軍就不用對比,雖然民國的空軍實在弱的不行,但大清沒有這個軍種。

二、丟失的領土:民國丟失的領土比清朝更多

晚清失去的土地主要是為俄羅斯佔據,在東北和新疆,總共最多也就100公里,而且大部分是人煙稀少而且寒冷生存條件差的地方。

民國和清朝做對比,是進步還是更爛?

中華民國地圖(1931年)

那我們看看,國民黨自1928年掌握政權後,丟失土地的不完全統計:

第一次:1929年失去黑龍江黑瞎子島。

第二次:1931年不抵抗日本侵略丟失東北三省和1933年不抵抗日本侵略熱河省共約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三次:1930年代法國正式佔領白龍尾島,蔣氏民國雖有抗議,但沒有實際行動。

越南佔領百龍尾島的依據就是來自法國的佔領。1954新中國指揮越南打敗法國,法國放棄白龍尾島,1955年新中國收復白龍尾島。

第四次:1937年至1945年丟失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約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國民黨一直消極抗日,如沒有美蘇對日宣戰和我黨領導抗日,還很難收回。

第五次:1937年丟失鴨綠江一系列江心洲,包括薪島和綢緞島。

1945年蔣介石在蘇軍手中接過東北,沒有追究鴨綠江一系列江心洲,包括薪島和綢緞島。北朝鮮獨立後,那些地方永久失去。

第六次:1943年11月蔣介石不要美國送的硫球群島,令中國失去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第七次:1945年丟失外蒙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蔣介石同意戰後承認外蒙古在1945年10月20日舉行獨立公投。結果在蘇聯的操縱下,外蒙公投結果支持獨立,蔣的國民政府在1946年1月5日承認公投結果,並與蒙古國建立外交關係,承諾支持蒙古加入聯合國。

第八次:1944年丟失唐努烏梁海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1918年-1919年,沙俄被蘇聯共產黨推翻,中華民國派兵驅逐盤踞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沙俄殘餘勢力,乘機取回唐努烏梁海。1921年8月14日,蘇聯在唐努烏梁海立“圖瓦人民共和國”,當時中華民國政府不予承認。但1944年10月,“圖瓦人民共和國”蘇維埃通過決議加入蘇聯,改名“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唐努烏梁海自此正式成為蘇聯領土。

第九次:1945年丟失中緬邊境30萬平方公里國土。

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借保護滇緬公路為理由,以關閉公路為威脅,於1941年6月18日,國民政府通過政府換文形式,在中緬未定界南段的撣 邦阿佤地區重新劃定邊界線,將班老、班洪等地割讓給英國殖民地的撣邦(屬於英屬印度行政區域內,英屬印度包含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巴基斯坦等國, 其中並無作為行政區域的緬甸),史稱 “1941年線”。

第十次:中緬未定界中段緊鄰雲南瑞麗範圍的南坎,自清朝起以“永久租借”的方式繼續租借給當時的英國。緬甸獨立以後歸於緬甸邦聯的撣邦政府繼續 租借。而在1945年1月15日,國民政府的中國遠征軍經過戰鬥後從日軍手中收復了英國殖民地霸佔的南坎,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主動退出南坎地區,在軍事 實力上和國共內戰期間都沒有保持著實質佔有,在法律上由於英國在1943年已經宣佈放棄了對華“租借地”,中國可以收回南坎,但是國民政府於1945年卻 繼續把南坎給撣邦政府“永租”,緬甸本部和各邦獨立後,國民政府也沒有去要回南坎(更南的撣邦金三角地帶由1949年後,國民黨戰敗殘軍逃至國外和少數民 族武裝實際控制),並追認了由緬甸本部繼承原英國殖民地各邦的權益“永租繼續有效”——每年收取租金1000盧比。緬甸獨立後,很多土地永久失去。

第十一次:1945年丟失部分長白山。

晚清時就有大量朝鮮人到長白山定居,引發朝鮮對中國提出長白山的領土要求。晚清還在1909年收回了延邊地區。1945年蔣介石在蘇軍手中接過東北,沒有長白山。北朝鮮獨立後,那些地方被朝鮮佔據,後來新中國收回部分領土(見《蔣介石讓出長白山給朝鮮》)。

第十二次:1948年丟失藏南。

1948年獨立後的印度向麥克馬洪線進發,佔領了藏南。

第十三次:1970-1980年期間,蔣家皇朝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侵佔南沙群島毫無動作, 導致南沙群島被外國佔領(見《蔣家皇朝令中國差點失去南沙群島》)。

根據這些不完全統計,蔣氏民國共丟失了5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其中永久丟失的有200多萬平方公里。此外,蔣氏民國還丟失了約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大部分並沒永久丟失)。相比晚清丟失的100萬平方公里領土,蔣氏民國丟得更多!

三、簽訂不平等條約數量:清朝與民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數量相當。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梁為楫,鄭則民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1993出版

民國和清朝做對比,是進步還是更爛?

實際是晚清簽訂五百多,民國時期簽訂五百多,把民國簽訂的也黑在清朝頭上。想想,晚清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算,到1912年清帝遜位,將近72年簽訂五百多不平等條約。而民國自1912年到1949年只有37年,也就晚清時間的一半,就簽訂五百多不平等條約。

網上很容易能找到晚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民國簽訂的卻很少能找到。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一書收錄的民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選編一覽

民國和清朝做對比,是進步還是更爛?

四、國家統一:清朝總體保持大一統,民國軍閥割據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併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採用各種手段,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國共產黨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則是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軍閥(又分為皖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和南方軍閥。後期則由桂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民國和清朝做對比,是進步還是更爛?

袁世凱

軍閥割據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東北易幟,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蔣中正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相當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總體來說,民國時期雖然在實質的社會生產力方面沒有建樹,但在社會意識和國際政治的覺醒中還是有所貢獻的,生產力建設和社會意識相比較,虛實差異各有所重,但假設這個時期還是清朝的那套系統在對陣兩次世界大戰,結果可能會更悲觀,別指望洋務運動的那些實業可以武裝起來民族抗戰力量,政治上思想上沒有解放的軍隊如同一盤散沙,戰鬥力是凝聚不起來的。到那時候可能我們就真成了案板上的肉,誰想要哪塊就自己動手切。這樣看來,能說民國沒有一點進步嗎?

民國和清朝做對比,是進步還是更爛?

蔣介石

中華民國取代大清國無疑是歷史的進步,終結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但命運多舛,很長時間國家實際上處於軍閥割據的分裂狀態,國民黨崛起,日本大舉入侵,國共合作抗戰,到抗戰勝利,民國已經是聯合國5大創始國,以前的不平等條約被廢除,光復臺灣,可民國的命運實在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