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本来打算一篇写完的,但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几点关于荣县历史记载的问题,而对于历史,应该要严谨的对待,所以考虑再三,将分为了几篇文章分开书写。

前言

关于荣县的古籍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而所有关于荣县历史的描述,都是以周朝为开始。网络上存在的荣县历史文献,多以《荣县志》为参考,而这样的历史,在小林看来,并不完整,待我向你一一道来。

恐龙篇

“1915年夏天,受中央地质调查所之邀,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带领着一个地质调查组,长途跋涉来到中国的西南腹地——自贡。他在距离荣县东南3公里处的一个砂岩崖壁上,发现了一个类似牙齿化石的东西。小心翼翼地用鎯头敲打化石周围的岩石后,很快,一段直径约20厘米,长约30多厘米的大腿骨化石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同时,在周围,他又发现了一颗匕首状的、边缘具有小锯齿的残破不全的牙齿。于是,他判断这是一个巨型恐龙的骨骼化石。”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没错,荣县最初的原住民是已经灭绝的恐龙——荣县的恐龙发现比大山铺早了半个世纪。且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遗迹群比大山铺范围更广,骸骨数量更多。金花乡现存的桫椤是侏罗纪时代的古孑遗植物,是食草类恐龙的食物,还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荣县峨眉龙是以荣县命名的恐龙,是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蜥脚次亚目(Sauropoda),马门溪龙亚科(Mamenchisaurinae),峨嵋龙属(Omeisaurus)的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中期。化石发现于荣县。是四川盆地中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由杨锺健与Camp于1936年共同描述命名的。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恐龙时代,荣县这片土地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恐龙,他们奔跑于河溪之间,在荣县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它们的脚印,几亿年过去了,他们以化石的形式长眠于荣县这片土地岩层之下。

扩展阅读:深度揭秘,这些珍贵的历史宝物最早是在荣县发现的!!!

人类起源篇

四川地域发现的原始人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200万年前的巫山人。中法专家认为,中国最早的人类就是生活在三峡的巫山人。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史前人类地域一览

巫山人,距今200万年,离荣县500公里左右。其次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也离荣县500公里左右。

从地理条件推断,距今3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 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 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江水浩浩荡荡,注人东海,今日之长江形成。

我们都知道,古文明都是伴水而生,几百万年前的荣县地域,处于长江上游,且在巫山人与元谋人这大范围内,气候环境适宜动物生存,所有可以断定荣县史前也是有人类栖息的。

三皇五帝时期

三皇五帝时期,是古中国文明的开端,从“帝挚(青阳)”时期开始,史料上有了关于荣县的记载。

先来看一下历史进程

▼▼▼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燧人氏,为有巢之子、华胥之夫、伏羲女娲之父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华胥氏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与女娲氏之母。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伏羲氏为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女娲氏的妹妻。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女娲氏是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妻。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神农氏,氏族首领为炎帝,又名烈山氏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传说神农氏部落后期,有熊部落、九黎部落相继崛起,与原氏族酋长炎帝后裔三足鼎力;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有熊氏轩辕黄帝先后经历阪泉之战(与炎帝)、逐鹿之战(与九黎),最终统一华夏。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高阳氏,陵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青阳氏——帝挚(玄嚣)时期

三皇五帝 “帝挚(玄嚣)” 时期,史料上开始有了关于荣县的记载(荣县开始纳入大氏族版图)——据《史记·黄帝本纪》载: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子,其一(少昊)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

网络上众多文章都说荣县是玄嚣封国-青阳国中心,这一点还有待考量,地理位置上,荣县地域处于版图边缘,而身为太子的玄嚣不可能只得到处于边缘且是弹丸之地的荣县吧?

少昊(约公元前2598年—约公元前2525年),姬姓,名己挚。三皇五帝之一,中国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颢,史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云阳氏或朱宣,一说其为玄嚣,是黄帝长子。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定都穷桑。

《史记·五帝本纪》:“少昊青阳氏降居江水。”《尸子·仁意》:“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青阳氏即黄帝之子玄嚣,江水即古渎之一的沂水;(这里江水常以地理考究被解读为荣县地域)穷桑在鲁北泗水之阳,是黄帝氏族的发祥地,是当时泰山周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青阳国当真是在荣县吗?”

西周篇

历代的《荣县志》都有记载:“荣是禹贡梁州之域,梁当夏殷之间为夷国,后周荣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在十臣列。相传公盛德,此其封国”。荣县因荣公封国得荣名。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首先由“荣是禹贡梁州之域,梁当夏殷之间为夷国”。在由《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应劭曰:梁州者,言西方金刚,其气强梁也。夏殷之间,梁州为蛮夷国,所谓巴、賨、彭、濮之人也。”可以看出,梁为蛮夷国。荣县在这个蛮夷国地域之内。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荣公是谁?

《论语·泰伯》云,“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融注:“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是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荣公为武王十乱之一。”

《国语·晋语》云:“文王诹于蔡原,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此句亦即“文王诹访于蔡原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意思是说文王“咨询蔡公、原公、辛公、尹公等史官,重用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大臣”。将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置于近乎相等的地位。

西周时: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在周王朝辖区内,王是指周天子而言,公是指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据《左传》及其他佐证资料。另《左传》又有记载:“毕、荣皆国名,入为天子公卿”。所以,荣公为国姓,部分史学家认为荣公名为“姬霞”。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对于荣公封国的历史考究,基本都是说明其封国约在今陕西户县西(或说在今河南省巩县一带),正处于王都附近,从地理位置和人物关系可以看出这有一定的可信度。

另外,荣国第六位国君“荣夷公”,在荣县的史料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多言荣县城南十里地,有荣夷公之墓。

而荣夷公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太好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那么,仅凭《荣县志》,是否就能以此断定荣县真是荣公封国得其“荣”字?

秦朝

秦灭蜀后,在开明蜀国故地上设蜀郡,又同时保留开明蜀王为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到公元前285年秦取消蜀侯国“但设蜀郡”,开始实行单一的郡县制。蜀郡下辖成都等县,乐山一带设南安县(荣县亦在南安县范围之内)。南安县设置的时间各家说法不一,或说是秦惠文王时司马错伐蜀后(公元前316年);或说是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秦灭丹犁后;或说是秦昭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5年)蜀侯绾被诛,秦废除蜀国单独设立蜀郡之后;或说是秦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夜郎国

秦朝灭亡以后,西南诸蛮夷国皆开始吞并小诸侯国,荣县亦在夜郎范围之内。不知道“夜郎国不要紧”,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应该知道吧。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夜郎国本为一个外族蛮夷小国,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沉淀,随着西周的土崩瓦解,得到了很大发展,秦一统时成为其附属国,最后被汉王朝所灭。

在川南境内,多有关于夜郎国-竹王的传说,荣县亦有竹王祠。陆游到仍荣州时,在《入荣州境》中曾写道:“渺然孤城天一方,传者或云古夜郎,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

《蜀记》记载——犍为郡,安阳县:(今荣县城关镇),竹王庙:“昔有女人于溪浣纱,有大竹流入而触之,因有孕。后生一子,自立为王,因以竹为姓。汉武帝使唐蒙伐牂柯,斩竹王。因有此故,故土人不忘其本,立竹王庙,岁必祀之。不尔,为人患。”

——本期完。

参考文献

《荣县志》

《蜀记》

《黄帝本纪》

《禹贡》

《论语·泰伯》

《国语·晋语》

贴吧老哥:为初代和27而来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荣县历史考究-【前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