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耍货儿

 

我一直很疑惑,洛阳人为啥把玩具叫:耍画儿,或耍话儿,这个“huar”究竟该怎么写?好难啊,不管我怎么费劲儿,就是无法对应。搞了几天,总算是找到了:古代的北方人把玩具叫“耍货”,到了洛阳不能再说耍的是“货”,因为洛阳人很多时候也把不太好的人比喻:这货,这货色儿,这就出来了“货儿”添加了儿化音的区别:耍货儿。

给孩子买耍货,在汉朝已出现了。汉王符《潜夫论·浮侈篇》在评述当时的社会现象时,有这么个说法:“或取好土,作丸卖之”、“或做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在王符的时代,已有人卖耍货,那么给孩子买耍货,就应该是其时家长可以做的事了。

有老师研究:古人管玩具也叫“玩物”,不是有“玩物丧志”成语吗。早期,玩具业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制作玩具非“正业”,而玩具消费则是“浮侈”行为。情况到宋朝发生改变,家长爱给孩子买玩具了,北宋的家长如果不给孩子买玩具,便显得太抠门。宋朝的玩具生产和销售规模都是空前的。玩具市场相当成熟,出现了“玩具专卖店”、“玩具一条街”,制售玩具已成宋朝手工艺人谋生手段和发财之道。

明清时人们又称玩具为“耍货”,以苏州生产的耍货质量最好,也最有名。因为玩具市场集中在城北虎丘一带,故苏州产玩具又称“虎丘耍货”,外地家长到苏州,都会买虎丘耍货带回去给孩子。古代的玩具其实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重排九宫”,“七巧板”、“九连环”。哄孩子的拨浪鼓,布娃、泥娃娃儿等。

成年人耍:蟋蟀儿,蝈蝈,耍斗鸡,耍鸟,耍狗等。王公贵族的成年人玩耍这些玩意儿,会被文化人嘲讽“不务正业”,老百姓的劝说乃:先解决吃饭的事儿吧,还有钱、有时间耍这些东西?“好耍之人”遇上熟人都说:买个耍货儿;不管是过去或是当今,在老集花鸟市场上见到熟人曰:耍货儿,耍货儿。发音似洛阳人的“话儿”。这种捎带有暗语的“遮丑”话儿,洛阳老城人都懂,人家是自己爱好,先说出来堵住你的嘴,听此言,心领神会,就不要找麻烦、不自在的去多嘴多舌劝人家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