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母若养女-文、亦凡(原创)

侍母若养女-文、亦凡

这几日里母亲的病情越发的重了!

我从城里赶回乡下,第一眼看到母亲的时候,心里猛然如有一块巨石坠下。

只十来日不见面母亲又苍老了许多。一手抚着肚子,一手扶着后背........

小儿女很乐见我的归来,刚一下车,便猛的扑到我的怀里要我抱抱。我抱起他的时候,妻已经上前搀着母亲。我们一起往屋里走回去。妻在单位上班,每日里总是加班到深夜。且单位离家甚远,母亲不放心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回奔波,总是不让她回来。不过却也没有多少多余的时间空下来,所以我们也是很难得经常回来。我同母亲聊着最近工作状况的时候,妻已经开始在厨房里忙碌了。孩子调皮的坐在我的腿上任性的玩弄着我的脸。母亲看着他笑着说,“这是多久没见了,最近有点调皮”。我笑着说“小孩子嘛,还小”。话还没有说完他又一溜烟的跑去厨房找妈妈去了。只余我坐在阳台的折叠桌旁,母亲却早已起身给我端来了一杯茶。我捧着茶杯,眼角的余光透过透明的杯子,忽然发现母亲的目光中始终透漏着一丝希冀的光。“妈,最近老大常来吗”“常来,就是太忙,来的急,走的也急,估计生意上事情太多”“老小呢,有打电话来吗”

“还好,有段日子没有电话了”。

母亲这一生、生养了3子一女。岁月在她曾经姣好的面庞上刻画了一道一道的皱纹。曾今,我的母亲也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呵。等到将我们都养育成人,她却没有逃过岁月的摧残,腰弯了、头发花白了、腿脚不利索了、手也开始抖了。可是,如今的她却还不到60岁.......

不光岁月不曾饶过她,就连病魔都还在一直折磨着她。是啊,母亲这么多年一直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多方寻求良方未果......也许只是我们做子女的付出的不够多吧........。可母亲却从来不曾怨恨,不曾消沉。整日里只要能动的时候,绝不会让我们动手。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在我回家的第二日,突然卧床了。

我下班回家的时候特意去看望她,此时她已经卧床了。“中午回家还是在这边吃?”“回去呢,得做饭”“哦,我想着你不回去的话,顺带着帮我也做点。今天实在无力起床”。刚转身欲走的我,瞬间大脑如同重锤锤过。是啊,母亲何曾在饭点还没有起床过呢。我立马回答“太远了,不回去。就在这吃罢。你想吃些什么?”“这几日实在没胃口,你便煮些粥来吃吧”说罢,又交代我怎样煮粥。说完母亲又沉沉的睡去了,我则去了厨房。自从那次的事故以后,我大概有几年没下厨房了。看着满屋子的锅碗瓢盆,头瞬间大了起来。不过总算还好,叮叮咣咣的做好了一锅粥,吵了两个小菜。端上桌,又去接回了在幼儿园的孩子。母亲仍旧没有起床。孩子一到家就迫不及待的寻找奶奶,我走进母亲房间的时候,只见他排在奶奶床头小手摸着奶奶的头“奶奶,奶奶,你怎么啦。我回啦,你怎么还不起床”母亲睁开眼,微笑着看着他“奶奶有点不舒服,就起来”“老师今天表扬你没有啊?”“表扬啦,老师说我是好孩子”看着这奶孙两个谈话。我咧着嘴笑了,“妈,饭做好了,起来吃饭吧”。

我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看着母亲吃饭。只见她一小口,一小口的吃,吃完一口总是皱着眉头停留一会。就像我现在的小儿女,吃饭像是一个很为难的问题。看着空荡荡的房间,瞬间我明白了什么。自从孩子长大后,母亲再也难得有机会像现在一样祖孙三代一起吃饭了。甚至作为子女的我们,也难得陪着她一起吃饭。父亲工作性质特殊,亦是来去匆匆。偌大个老家,如今只得老母亲和小儿女两人坚守,却是空旷了许多。

原来,母亲缺乏的只是关心......只是为人父母者,谁又愿意同自己的孩子承认自己的落寞。韶华易逝,当他们繁华落幕“含饴弄孙”的背后也许藏着一颗同我们一样的心。自己的孩子才是能带着给自己欢乐,让自己感觉青春犹在的那个对象。“含饴弄孙”终究也许只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吧。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观念告诉他们,不能麻烦孩子,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需要,要给孩子减少负担.........一代传承一代....到最后,我们记住的只有子女的需求,对子女的关爱。然而,又有多少人想起,曾几何时,我们也是她心里最柔软的存在。一如如今的我们,总是想将最好的留给子女!或许,我们该像养育儿女一样的来侍奉她,或许这才是她心里最大的希冀吧!

连着几日给母亲做饭的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不管我曾经的厨艺是否还在,不管做出来的饭好不好吃。若是带着养育儿女的心,哪怕粥糟菜烂,母亲吃的不过是一种心情。她所盼的不过是有人记得她,不管病情如何,不管生活好坏。所求着不过有人挂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