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貴族出身打天下,爲什麼李密失敗,李淵卻成功了?

Newest創意時代


“太工於心計而缺少正義”,這句話本來是呂思勉說劉備的一句話,不過放在這裡也不失恰當。

李密這人心思縝密,滿腔抱負,不堪平庸。可以簡單一點將他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跟隨楊玄感,這個時候他就算是正式被掛在了楊廣的黑名單裡了。

李密乃權貴子弟,有幸在楊廣身邊侍衛。結果有天楊廣和李密擦肩而過之後,竟然跟宇文述說我看這年輕人眼神不對勁,最好不要讓他幹了。

於是,一句話,李密就丟了官。李密丟了官以後就在家讀書,結識了楊玄感,兩人關係不錯,楊玄感叛亂後就拉來了李密。

李密給楊玄感按照套路出了上中下三策,結果楊玄感好死不死就覺得下策挺好,直取東都號令天下,嗯一聽就是條捷徑。當然,捷徑也可以用另一個詞來形容——短命。

總之一來二去楊玄感就嗝屁了,李密也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開局一個人,偷偷去教書,結果被舉報,狼狽投親戚,親戚大慫包,將他給密友,密友很仗義,將女嫁給他,蜜月沒過完,全家被滅門,李密怒上山,兩次被邊緣,最後上瓦崗。

李密也是夠慘的,剛娶了媳婦就被滅門了,兩次上山投土匪還不受重視,最後才在瓦崗站穩腳跟。

第二個階段就開始飛黃騰達了,糟粕的日子過夠了,李密開始利用一系列的手腕,比如提高屬於自己的戰績,僱人用童謠將自己粉飾成皇帝,找了些託跋山涉水不怕死的來投靠自己,找人在濯讓吹耳邊風等等,成功的逆襲為王。

這個階段,他成功的運用心計將自己抬到頂點,他就是自己的智囊團。這個階段其實沒太多好說的,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已經將他的實力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武力值雖然不值錢,但是智力卻無人能比。

不過這種人還有一個致命缺點,容易工於心計反而剎不住車。從他殺了濯讓,他就此進去了第三個階段,失敗期。

這個時期的李密不再有他的機敏和穩重,瓦崗寨內部人心惶惶,馬上就分崩離析。外部王世充虎視眈眈,幾次敗仗打的李密頭都大了。

如果把李密當成將領,那就是名將附體。如果把李密作為謀士,那也能是諸葛在世。但,讓李密自己創業,那隻會讓他找不著北。他善於用兵,卻沒有政治目的。他工於心計,卻不得人心。所以,他的失敗是難以改變的。

而李淵開局就比李密好,既有心計又能穩住。如果把李密歸為時代造就的英雄,那麼李淵可以說是英雄造就出時代來。

雖然我們受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的影響,一直覺得李淵是一個聽兒子話,愛枕邊風的廢物,但如果李淵是廢物的話,李世民真能成功嗎?

四個月取長安,半年稱帝就成為最強的勢力。能足不出戶調動兵馬取得天下,雖然他的身份固然重要,但問幾人有這樣的能力?

李淵能被兒子這麼黑都掩飾不了他的能力,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小說豬腳。而李密不論心胸還是用人,都要差一大截。手下人四散而逃的結果,足見李密的向心力之差。


魔術掘史貓


首先要搞清楚,李淵和李密雖然都是李氏,但李密是趙郡李氏,李淵是隴西李氏,兩個“李氏”不是一回事,沒半毛錢關係,並不是同宗。兩人都是貴族沒錯,但雙方的地位相差懸殊。

李密只是一個破落的貴族,家道中落,本來就不受待見,再加上參與了楊玄感叛亂,早已成為國家的通緝犯。李密這個貴族的身份早被剝奪了,也就只能在江湖上唬唬人。真正的貴族們,比如關隴集團,哪個會正眼瞧他?

人家李淵就不同了,不僅是隴西李家的主幹,還是皇親國戚。獨孤信的四女兒嫁給了李淵的爸爸,小女兒嫁給了隋煬帝楊廣的爸爸隋文帝楊堅,所以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李家和皇帝是親戚,和獨孤家是親家,李世民後來又娶了長孫家的姑娘。可以說,李淵家族和當紅的關隴集團幾大家族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再加上李淵本人是太原留守,有軍隊也有地盤,還有著名的龍城太原作後盾,其深厚的實力遠不是李密所能比的。

故此,當李淵起兵時,關隴集團給了他足夠的幫助和支持,比如元家和獨孤家都給了幾十萬石糧食,以及足夠幾萬人的武器裝備。李淵大軍到哪裡,就有當地的名門望族去勸服本地的地方官不要抵抗李家軍隊,乖乖開門投降。舊隋的官員對李淵這樣的前同事,也很難生起抵抗到底的決心。

再看李密,李淵具備的優勢他都沒有。他起兵靠的是借雞生蛋——借瓦崗軍這隻雞,生他李密自己的蛋。這樣有好處,就是可以最快發展起來,但缺點更明顯:一來,他和農民軍搞在一起,貴族集團就不再把他當成是貴族陣營的一員,自然不會給予支持;二來,他和農民軍原來的高層格格不入,最終會兵戎相見。果然,當他下狠手鏟除原瓦崗軍老大翟讓的時候,造成人心惶惶。這樣的軍隊一直打勝仗還可以,遇到挫折就容易四分五裂。這也是李密為什麼敗了一次,就徹底完蛋了。

綜上所述,李淵能戰勝包括李密在內的天下英豪,最終開創大唐帝國,並非偶然。他的出身、背景、謀略和隱忍,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些方面,李密比李淵差得遠。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李密的失敗,從小了說是他的性格原因,從大了說是戰略的失誤。

殺翟讓

殺翟讓這事是好是不好歷史上爭論不休,不過我認為,這是他人生的一大敗筆。李密最初跟隨楊玄感起兵反隋,兵敗後逃匿。他在身無分文、身邊無一人相助的窘迫狀況下,靠投奔瓦崗義軍一步步上位,這與翟讓的提攜是分不開的。翟讓對李密是真正的信服和出於真心的對待,他看到李密有勇有謀,能征善戰,不顧手下反對,親自力推李密稱王。可李密僅僅因為聽說翟讓手下人勸他奪權便開始猜忌他,接著不問緣由對翟讓舉起了屠刀。試想,翟讓這麼對他有恩的人,他連問都不問就殺了,手下將領士兵,誰不膽寒,誰還會真心地擁護他?這恐怕也就是他洛陽一敗之後再也不能翻身的原因。

攻洛陽

圍攻洛陽是戰略上最大的失誤。洛陽城池堅固,且王世充兵強馬壯,手下人才濟濟,極難攻下,而且容易處於腹背受敵的四戰之地。當時上策應為繞過洛陽直取長安都城,佔據關中富饒之地作為自己的後方。可李密卻沒有聽從部下柴孝和的意見,一意孤行堅持要攻下洛陽後再挾威進攻長安。結果喪失了先機,被李淵起兵後直取長安,佔據了關中富饒之地。最後李密不但未能攻下洛陽,反而遇到了從江都帶驍果衛西返的宇文化及,要知道宇文化及雖是菜鳥,這些驍果衛士兵可是一等一的強手,最後血拼之下,李密實力耗損,最後慘敗於王世充。

叛李淵

李密投奔李淵後,被拜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但李密不甘居於人下,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同年,李淵派李密去安撫部眾,王伯當隨同前往。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又反悔將其召回,於是早就不甘心的李密決定叛唐。可他只同身邊的幾個手下匆忙合計了一下,根本沒有跟山東、河南那裡自己的舊部取得聯繫,在沒有接應的情況下自己帶著幾十個人就想一路衝過李淵的勢力範圍,事實證明這是極其愚蠢的做法。結果是預料之中的:在熊耳山中了熊州守將盛彥師埋伏,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慣與長夜



恬然滋味


一是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最先成了眾矢之的。應該說,瓦崗軍從勢力上看,在當時戰鬥力是最強的,只是從頭到尾瓦崗軍處在風頭浪尖,更多的受到了官軍和其他軍閥的圍攻與打擊,戰鬥力被嚴重消耗,特別是在邙山之戰中,本身在與宇文父子交戰中損失慘重,在尚未得到休整的情況下,途中卻遭到王世充大軍的埋伏和突然襲擊,最終被王世充徹底打敗。而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較遲,起兵後向西渡過黃河,直取兵力相對薄弱的關中,不但攻下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長安,而且還佔據了關中平原這個可靠的大後方和根據地,使李淵日後逐鹿中原,最終奪取天下,在後勤供給上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李密這個人始終對隋朝抱有幻想。李密一心想為朝廷做事,他因為在朝中受到宇文父子排濟和陷害,最後不得意投靠了瓦崗,做了瓦崗軍統率後,還念念不忘朝廷,最終因奉旨平息宇文化及父子叛亂,中了王世充一石二鳥之計,在和宇文父子兩敗俱傷的情況下,被王世充螳螂捕蟬,來了個黃雀在後,於邙山之戰中被王世充消滅。李淵雖和隋煬帝為表兄弟,但李淵對隋煬帝沒有任何感情,聽說隋煬帝被殺後,立即在長安稱帝,建立大唐。

三是李密從能力上看,不及李淵、李世民父子。特別是李世民,隋末唐初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打仗不要命,用謀出奇招,用人馭將無人能及,許多人都願意投奔他,樂意跟著李世民幹事情。而李密到了瓦崗寨後,放不下官架子,做領導太死板,條條框框和講究太多,和許多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在時局的判斷上又嚴重失誤,死心塌地為隋朝賣命,導致瓦崗軍徹底被王世充在邙山剿滅。謝謝!


知未是也


有句話叫:“出頭的椽子先爛”,李淵之所以能成功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夠沉得住氣。在隋末亂世,天下群雄興起為了爭奪地盤打的你死我活時,李淵卻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疲憊不堪時,李淵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拿下了關中地區。


除了籌劃得當以外,李淵的成功還與三方面原因有關。

第一,李淵雖然出身高貴,年幼就繼承了父親唐國公的爵位,但是他身上沒有一點膏粱子弟的跋扈氣,反而他性格很寬和,這使得他得到了很多人才的支持,也取得了民心。

第二,李淵教子有方,他最寵愛的三個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文武雙全且能獨當一面的人傑。這三個兒子為李淵的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幾乎大唐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太子李建成坐鎮後方指揮,調度軍糧,齊王李元吉曾在李淵攻打長安時負責留守晉陽根據地。所以李淵很幸運有三個好兒子,幫了他很忙。

第三,李淵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如此顯赫的家世使得李淵在關隴貴族集團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掌握了大量財力和人力的關隴貴族集團早對他失望透頂,而李淵性格寬仁,有帝王之氣,自然他就成了關隴貴族集團利益的代言人。得到這股力量支持的李淵,奪取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於李密,論軍事才能,他比李淵要高明多了,可是論眼光和個人魅力,實在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李密雖然同樣出身關隴貴族,但他曾參與過楊玄感謀反,後來逃亡輾轉到了草根變民集團瓦崗寨,實際上已經斬斷了與關隴貴族集團的聯繫。

貴族出身的李密顯然不會與身邊的草根同僚搞好關係,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他殺了瓦崗寨前寨主翟讓,正是這件事徹底激發了瓦崗寨內部的矛盾。內部已經有許多人將領對李密不滿,還有人十分不安,怕李密謀害自己。這樣一個離心離德的集團,自然失去了戰鬥力。等到李密與王世充決戰時,李密頓時兵敗如山倒,徹底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

李密僅僅失敗一次,就喪失了捲土重來的可能。這是因為他不像李淵一樣,背後有支持他的利益集團,他手下只有幫窮苦出身的變民將領。你要是打了勝仗,他們有肉吃還好說,可如果你敗了,就會立刻把你丟棄。


歷史探索機


我小的時候聽評書中說到“瓦崗軍”首領李密,總以為李密和李自成等人一樣都是農民起義軍領袖,後來看了這段歷史才明白,原來李密出身貴族,而且是非常“貴”的那種。

李密的出身

說到李密的出身,我們習慣用到一個詞

“四世三公”,“三公”指的是古代最高三個官職,可見李密出身確實不一般。

李密的祖父李弼,和李淵的祖父李虎,都曾位居西魏“八柱國”,和權臣宇文泰,楊堅岳父獨孤信地位不相上下。

李密的起義之初

李密是個挺傳奇的人物,他是最早一批參加起義的隋朝貴族,先是在楊玄感的起義軍中充當智囊,也提出過很多建設性的意見,而當時李淵還在奉命鎮壓起義。

楊玄感失敗後,李密加入了翟讓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貴族出身加入農民軍,說明在李密心中,所謂的階級關係並不是牢不可破。

起義經過

在瓦崗軍中,李密如魚得水,並且最終擊殺翟讓奪得了瓦崗軍的指揮權。

當時李密傭兵三十萬,進逼洛陽,在諸多起義軍中,瓦崗軍是最具實力的一支。

怪只能怪李密“運氣”不好。

圍攻洛陽,讓李淵鑽了空子率先佔領了關中。率大軍抵禦宇文化及,結果被王世充撿了便宜,控制了洛陽。

李密戰敗後無奈投奔了李淵,軍中大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也都投唐。

悽慘結局

李密降唐後,不甘於人下,最後叛唐被殺。

縱觀李密的起義始終,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總結一下李密失敗的原因,先說表面原因吧,李密棋差兩招。

第一,沒有放宇文化及入關中,而是選擇與其死磕。第二,被王世充打敗後不該投降李淵,走投無路來投,手中沒有資本,註定結局不會很好。

再說根本原因吧,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沒有嚴密的組織,而李密殺翟讓取得的領導地位始終也不牢靠,經不起波動。

李密之所以沒入先入關中,更是因為手下這幫山東豪傑和關隴貴族無法調和。而在這方面李淵就做的很好。


一點點歷史


賈家樓結義的一幫好漢最開始是奪了翟讓的瓦崗寨佔山為王。後來,隨著李密加入,瓦崗寨才開始步入問鼎天下的序列。因為最早儘管程咬金為混世魔王期間,瓦崗寨也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每天也只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李密加入後,由於其野心太大,殺伐又重。瓦崗寨眾人人人自危。弄得李密身邊只剩下一個王伯當。於是,眾人詢問徐茂公。徐茂公一摸他的山羊鬍須,裝模作樣的掐指算了一番。閉目點頭道,蜜(李密)久了發酸。需要另做打算。程咬金急得讓他說白話。徐茂公道,蜜不甜,投(放)糖(唐)。於是,秦瓊程咬金等人便陸續投靠了李世民。哈哈,說個笑話。


風雨中的梅雲


李淵祖父李虎西魏八上柱國之一,父李昞隋柱國大將軍封唐國公。李密曾祖父李弼西魏八上柱國之一,父親李寬隋上柱國四世三公。兩個人都是關隴軍事貴族。李淵雄材大略,老實厚道,能忍耐,審時奪勢能夠抓住機遇。617年太原起兵三萬,兵進長安殺掉宋老生佔領長安立隋恭帝以號令滅天下,派李世民滅關西薛舉,薛仁杲統一關中,兵出潼關滅劉武周,王世充和竇建德,叫說楊廣被殺以後廢隋恭帝建唐朝。李密出身同樣不凡,以濟士為已人作一翻事業,但他沒有李淵那樣不世出的兒子和團隊。孤家寡人一個,或者沒有獨創能力,只能因人成事。613年,楊玄感叛亂把李密接去做智囊。李密獻三策:上策襲據涿郡,拒臨榆關使隋軍潰散關外。中策佔長安拒關中抗隋煬帝,下笨佔洛陽。結果楊玄感選下策就近攻洛陽失敗,李密被抓後逃走。又投靠瓦崗山翟讓。獻攻滎陽計策殺死隨將張須佗,被推舉為魏公,取得領導權。後來殺掉上司翟讓,諸將離心離德嚴重削弱了軍事實力。同宇文化及火拼中屢次失力,後被王世充擊敗。沒有忍耐性,只能打順風仗,不懂得東山再起。失敗後只想投靠他人。邙山被王世充打敗逃入虎牢關投降李淵。瓦崗起義軍就此走向下坡路。投降李淵後封邢國公,不久奉命東征,半途稱王謀反。被李淵追兵擊敗。被唐將盛彥師斬於熊耳山。死時三十七歲,瓦崗義軍反隋最大勢力恢飛煙滅了。



關東俠客


李密跟李淵的成敗,首先跟兩人的戰略選擇有關,跟兩人的人脈資源也分不開。

雖然李密和李淵都是出身北周貴族,但還是有不小的差別。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bǐng)襲封唐國公,李淵七歲襲封唐國公 。而且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哥 。所以李淵雖受猜忌,卻能化險為夷。

而李密就差了不少,他的曾祖父為西魏八柱國將軍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為北周的邢國公,父親李寬為隋朝的上柱國,封蒲山郡公。李密承襲父親的蒲山公爵位,成為隋煬帝侍從官。

某天隋煬帝見他相貌不凡,命人問其名字。李密認為煬帝殺心已起,當即逃亡,並沒有積累起眾多的人脈。

李淵一直在隱藏積蓄實力,在沒有足夠實力前,他是不會造反的,可李密不同,已經逃亡的他孑然一身,有機會就闖。所以當舊友(逃亡後認識的)楊玄感叛亂時,李密前往投奔,楊玄感失敗後李密逃得一命。

後來李密通過王伯當的介紹投奔瓦崗軍,經過一次次的獻計成功,他在瓦崗軍內的聲望日增,並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支持。

隨著瓦崗軍的勢力越來越壯大,隋朝派兵征討,結果被李密接連擊敗。李密的威信越來越高,翟讓讓位,後被李密所殺,這使得瓦崗軍內部震盪,部眾離心,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隋煬帝死後,宇文化及率軍北上,被李密大破於黎陽。此後李密變得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府庫中沒有什麼積蓄,甚至打了勝仗李密都不把戰利品分給將士們,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

此後王世充進攻李密,大批不滿於李密的將領投降,李密損失慘重,投降李淵。

在李密紮根瓦崗山的時候,李淵已經完成了造反的準備工作,北邊跟突厥談好了條件,山西已經基本掌握。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起兵。

起兵後,李淵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霍邑、渡黃河。此時李密正跟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所以李淵在同年農曆十一月就攻入長安。

厚積薄發,在適當的時機適時出手,這是李淵的高明,而且他選的地盤也極具優勢,他沒有進攻爭奪激烈的洛陽周邊,而是進入了兵力薄弱的關中,更是很快就解除了關中其他勢力的威脅,這是他制勝天下的基礎。

而李密已經腐化,在投降李淵受到善待後又向脫離自立,結果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