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把糟糕的事+1°

從昨天到今天,心情都很低落,很多話要和你們說,可是又哽著說不出來。

昨天公眾號中評論的那條新聞,在網絡暴力中被迫自殺的安醫生,視頻中她被搶救時,丈夫嚎啕大哭,癱倒在地,始終在我眼前揮之不去。

她還有一個5歲大的女兒!

可憐的安醫生!

母親走了,這孩子才5歲,以後可怎麼辦?誰能替代母親啊!

同為母親,真的是跺腳要問她,你可怎麼這樣傻,誰能代替你去呵護孩子,給她媽媽的懷抱啊!

01

安醫生丈夫對媒體的證實:妻子在更衣室遇到3名男孩一方的親屬圍攻。

安醫生丈夫對媒體說,妻子從更衣室出來,身上有多處傷痕。膝蓋上有一個很深的牙印,幾天後已經擴散很大的一個傷痕。

永遠不要把糟糕的事+1°

可見當時發生了很激烈的衝突。

女知識分子,尤其是教師和醫生的群體,愛面子。

從她先後的一系列舉動來看,書生氣很重,對市井人情未必瞭解。正因為愛面子,自尊,保守,才會較真理論。

而這個衝突過程,對於女知識分子來說,真的是斯文掃地。

所以有一個細節,安醫生丈夫說,妻子始終都沒有對他說過更衣室裡的詳情。

為什麼?

因為太羞辱了……羞辱到一個不堪回首、必須屏蔽的痛苦深處。

這個狀態,特別能理解。哪個女性沒有那種非常受傷,非常受辱,別人看來也許不是什麼大事,自己卻終身耿耿於懷的經歷?

我十六歲時,從大學放暑假回來,我媽讓我去買菜,我在路邊買好了雞蛋,放在自行車車籃裡,轉身正在稱邊上的青菜,過來了一個騎著三輪車的五六十歲的老太太,她把我的自行車撞倒了。

一袋子雞蛋,全部打爛。

她瞅了一眼,漠然的眼神從我臉上掃過,我們四目交匯,她眼裡只有那種“你能咋滴”的傲慢,蹬著三輪車就走。

我火了:“你這人怎麼這樣?”

她非常蠻橫地說:“什麼怎麼樣?”

我:“撞了我車,雞蛋打了,你就想走?”

她搶白我:“道路這麼寬,誰讓你把車停在這兒?活該!”

這有的人吧,真的是欠揍。本來說聲對不起可能過去的事,她非要把事情朝惡化裡搞。

我脾氣也來了,抓住了三輪車車把:“不道歉別走!”

老太太甚是來得,啪唧跳下車,就地一躺,抓住我的褲腿,幸虧我穿的是牛仔褲,否則能給她拽下來,她拽著我的褲子撒潑打滾地喊:“打人啦,叫我兒子媳婦來,叫我誰誰誰來…”

原來她有兒子媳婦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好幾個人在這一帶賣菜,而郊區菜農本來都是極擅長鬍攪蠻纏的。

我算是踩到了地頭蛇窩裡。

呼啦啦啦,轉眼我就被好幾個女的圍在那,對我指指點點,拉拉扯扯,剛剛扶起來的自行車又被推倒在地。有人在背後敲我的背,掐我胳膊,也有人偷偷踢我幾腳(後來我看到牛仔褲腿上都是腳印)。

散了一地的蛋白蛋清就在那,她們一口咬定,是我打了老太太。而剛剛我買雞蛋的小販子,看看形勢不對,收拾筐子立馬就走了。

在被人推推搡搡的漩渦裡,我最大的感受,是屈辱,到,爆!炸!

一群身強力壯的菜農婦女(她們平時都是挑擔子的),我就跟個小暈雞一樣在她們七嘴八舌、七手八腳裡被推來搡去。

最後讓事件+1°的事發生了。

那老太太本來是跺著腳罵我的,罵得得意,我個兒比她高,她跳起來,邊罵邊朝我狠狠地唾了口。

嗡地一下,我的腦子裡全是滾燙的東西,矇住了。

我踹了其中一個婦女肚子一腳,踹開她以後衝到了邊上一個豬肉攤上,一把掇起一柄刀,滿腦子是蒙的,手裡的感覺是清晰的,覺得那豬肉刀柄好滑好膩。

還好菜場就是我家附近的,賣豬肉的大約認識我,就衝那幾個女的喊:“稍(著)點,得點兒跑!”(家鄉話,趕緊快跑)

賣豬肉的老婆蹲在攤子底下不知道幹嘛的,從背後死死地抱住我。

那撒潑的老太太和她的幫兇一鬨而散,沿著小巷全跑了。

等她們跑沒了影兒,賣豬肉的老婆才放開手。

回頭想起來,那一刻,我其實把自己的人生推到了一個可怕的邊緣。我真的揮刀傷人,就不能讀書,寫作的生涯,也就此結束。那時候我剛剛獲得大學的學校辯論賽冠軍,意氣風發。卻可能因為一念之差,折在幾個農婦手裡。

事件差一點再度+1°,或+100°。

值得嗎?不值得。

再來一次,還會這樣衝動嗎?我不知道。

那種無賴而惡毒的眼神,笑容,和“我就是欺負你、噁心你”的嘴臉,擱在今天,說不定我還是會拼了。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中國讀書人的潔癖,刻在基因裡的、跨不過去的劇情。

不可辱。

但我從來沒和父母說過這段往事,也沒和任何一個親密的朋友說過。

一直帶著很深很深的恥感,象一隻黑蛤蟆,藏在心裡最深最暗的角落裡。

02

而且,說到底,在游泳池裡動手打了那男孩一下的是安醫生的丈夫,為何去圍攻安醫生呢?

無非是持強凌弱罷了。

那麼更衣室裡一場圍攻,安醫生一方報警。

警方最終是讓他們雙方自行調解。

事情如果到此為止,也就算了。

但事態繼續+1°。

根據@皮膚科醫生林小清 梳理的事件脈絡:

  • 8月21日,男孩家長在微信群發言,表示使用輿論壓力。
  • 男孩一方在微博擴散泳池視頻,加上片面解說,擴散。
  • 男孩一方多人人在安醫生及其丈夫單位鬧事,希望單位開除二人。
  • 到這個時候,事件溫度是+10,再加10,再加10……
  • 8月22日 男孩方將人肉信息發至微信群,並提出利用梨視頻擴散。
  • 梨視頻發佈泳池視頻,配文字”疑因妻子游泳被撞到,男子竟在游泳池按著小孩打”(已刪除)
  • 微博德陽爆料王轉載。(已刪除,併發布致歉)
  • …….
  • 隨後,十多家官媒轉發了泳池視頻,都配上了信息片面來源於男孩一方說辭的解讀。
  • 8月25日,安醫生服藥自殺。
  • 8月27日,男孩母親接受採訪,稱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事件,在此刻,升溫到了100度,一口在安醫生心中的高壓鍋,內外交困,炸了。

安醫生以最慘烈的方式,向這些霸凌,做了一個沉默的回敬。

她丈夫應該是很愛她的。

還有才5歲的女兒。

吞下500多片撲爾敏。她還有母親。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女醫生,能夠做出這樣的抉擇,

痛苦有多深,她的自戕就有多烈。

03

在這個事件裡,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把事件升溫,升溫,升溫。

對於男孩一方的家庭來說,何必?畢竟你家孩子也有不當在先,哪怕就是撞了一下,也應該道歉。

對於安先生丈夫而言,那一瞬間不要衝動動手,多好。

男孩一方家庭,到了對方單位,也已經夠讓他們灰頭土臉。何必還要再發到媒體。

步步驚心,非常凌厲的。

到底是要出一口氣?

對於安醫生的丈夫而言,大概現在已經痛悔無地,如果不是一衝動上去打了那一下,他的妻子,他的家庭,現在還是完整的。

衝動真的是魔鬼啊。

而對於那些傳播的媒體來說,也許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社會新聞,誰也沒有留意。

誰也沒想到,真的出了一條人命。

信息的片面傳播,真的是可以黑白顛倒,指鹿為馬的。

永遠不要把糟糕的事+1°

永遠不要把糟糕的事+1°

甚至只要有一個關鍵字的變動,就能逆轉生死。

舉個例子吧。

過去,清朝有個命案,一個人在一個富戶家門口被殺。

富戶給了師爺賄賂,在錄入事實時,原來寫的現場事實是:“某某,天明時分被殺死場中。”

師爺收了銀子,給他掌眼,馬上提筆把“

天明”,改成了“未明”。輕輕加了一筆,天字,改成了未字。

在審案時,劇情就全變了。

這深更半夜,你去人家,非奸即盜,被人殺死,當然是正當防衛。天沒亮,誰也看不清楚,誤殺也是有的。

一條人命就此輕輕撇過。

在新聞報道中,有一個技巧,叫做選擇性報道

某些報道,可能每一字都是寫的事實,但每一個事實,都可以是斷章取義,再巧妙連綴的,你就是告上法庭,也很難贏。

哪怕每個人都能看出滿滿的惡意,你也奈何不得。

給你們示範一下。

比如記者寫現場

“某某的家裡,有冰箱,空調,和一輛小轎車和一棟二層小樓,氣派的不鏽鋼大門,走廊下掛著一個精緻的吊椅。”

公眾得出的結論,必然是,這個家庭比較富裕,生活品質不差。

而同樣一個現場,記者寫:

“某某家裡,冰箱是別人給的,空調是二手的,廁所破破爛爛。”同時不寫二層小樓、小轎車、吊椅等等。

公眾得出的感受必然是,這個家庭比較貧困。

記者再寫

“這個家庭裡,有4個人掙錢,每個人收入分別是2000-3000之間。”

讀者一算,哎呀,不少啊,一個家庭一個月一萬塊,又在農村。

而記者如果寫:

“這個家庭裡,母親懷孕4個月,還在走鋼絲表演。”

——讀者肯定非常同情,孕婦呀,懷孕4個月。

可是記者如果再寫:

“這個馬戲團是他們自己家的馬戲團,已經經營了十多年。”

……

上述每一個細節,都是確實無疑的新聞事實。

但把哪一個事實呈現給公眾,都會在公眾心中激發出不同的觀感。

04

大家也看出來我寫的是哪個事件了。

家有小轎車、冰箱,空調,買幾萬元的奶粉,從未給孩子做過任何治療,鄉鎮衛生院輸葡萄糖,錢是醫保報銷。這些是基本新聞事實。

但在部分媒體的節選下,只呈現了極力描摹王家貧困的“印象”。很多公眾一度就是得出了不同的觀感和結論。

我們的人心,我們的智商,是可以輕易被操控的。

就算是南週記者,也可能輕易相信某個黑料。我向她做了整整3個小時的電話解釋,但她在南周那篇糟糕之極、謊言百出的報道里,選擇性地屏蔽一切我的有效證據、澄清,放大對方沒有任何證據的抹黑,採信的新聞事實,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這些錯誤我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來過。她選擇性無視。

經過一年半的庭審,南周終於刪除全部報道。

但寫者可能不會知道,因為這篇報道,一個充滿希望的兒童庇護所,徹底破碎,十多個孩子失去家園,回到他們之前的困境生活。

而更多的孩子,可能也失去了一個救命的渠道。

於我個人,如果狠狠心,反而是好事,從此不必揹負這沉重的責任。這不是我能負擔的命。

然而我這個蠢貨,這輩子不都是折損在“不忍”上嗎?

昨天夜裡,李雪去巴黎前,來看我,我們長談很久。

她說:“我們要看到,一件事的成就,是無數的因果,無數的念力,無數的線索,集中在一起,才成了一件事。”

“你自己一個人,哪怕用盡了全部力量,也只是這個大因果裡的小小的一條線。”

我明白她說的意思,人認識到自己的有限,認識到自己無力。

實際上,我們可能真的救不了任何人。我們可以嘗試,努力地去救。也要學會接受救不了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至少我們可以做到,不去傷害人。

不要在生活的柴堆上,添加毒焰。

不要向一個你根本不瞭解的人,去投擲惡意。

更不要以詭計、陰謀去計算,去苟且,去蠅營。

聖經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迄今為止,在我有限的人生經驗裡,我還沒有見過一個,靠作惡,可以長長久久享受太平與鴻運的人。運營到最後,他計算得有多深沉,報應就有多刻毒。

05

今天一直在哀悼安醫生的死。

失喪,是人類最脆弱,最無能的面對。

而同樣經歷過網暴,也同樣抑鬱,並且不止一次,沉入了強烈的自戕和自殺的衝動中。我很多次做了離開的決定。也有很多次,在高樓邊翻起一躍而下的衝動。

就差那麼一瞬瞬而已。

所以我都能清晰地看到,安醫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經歷了什麼。

就是屈辱,無力,和憤恨,自我攻擊,淹沒了所有的求生的意志。

生命的火花就是在她感知到的滿滿惡意裡,熄滅了。

而我,只是因為那一陣黑暗時刻裡,一直有摯友、親人,還有很多鐵粉忠粉,不離不棄、時時刻刻的陪伴,如續命般不斷給我續航,渡過了最低潮,爬出了死的幽谷而已。

真的很感謝你們。

感謝每一位不離不棄的你。

也希望每一個善良的你,彼此相愛,彼此扶持,如果遇到山高水低,一定要向前看,再壞的事,忍耐一週,再忍耐一週,數著日子,萬箭穿心,也數著日子,讓自己度過30天,一定會好起來。

死亡如黑暗的巨口,死本能肆虐的世界裡,我們去傳播生的能量。

我們,活著的人,勇敢地活著,並互相溫暖吧。

永遠不要把糟糕的事+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