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文刷屏,還記得你的高考怎麼過來的嗎?

用戶4474589971


本人是文科生,參加高考前,整日拿著課本背,背書也有技巧。



尤其是政史地簡答論述題。先勾勒要點,既然是要點那就得簡明扼要,要點勾勒完,合上課本努力的回憶,能回憶起來更好,實在回憶不起來,就看看書,加深一下印象。考試時不能只答要點,要在回答要點的基礎上充實血肉,使答案顯得豐盈充實。


其次是英語,英語沒別的辦法,就是不停地刷題。在刷題的過程中總結要點語法。強化單詞的記憶,培養上下文語境。還有就是背英語作文的範文,這個沒有巧,只能死記硬背,範文也不需要多,多了容易亂,挑精準度高的去背,數量十來篇為宜。

再次是語文,語文臨考前除了背誦古詩詞的天空外,還要強化一下語法記憶。還有就是背誦作文範文,這個可以根據老師的指導進行背誦,不要盲目的亂背一通,這樣的結果往往得不償失。



最後數學,提起數學,文科生真的傷不起,有時候認認真真作答還沒有抓鬮考的分數高,更可氣的是高考的時候數學題普遍偏容易,整的自己在考場上不知道是該抓鬮好還是認認真真做答好,結果成績下來,滿分150的數學才考了88分,真丟人啊!



薛文傑主編


今天剛剛看完這篇文章,感觸頗多。我還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的高中就是在文中談到的祿勸一中讀的,所以祿勸一中是我的母校。

我於2008年從祿勸一中高中畢業,高考分數544(一本550,二本510),最後我上了一個二本師範院校,大學畢業後在昆明主城一所中學任教,今年是工作第六年。

我想就我所知道的事情簡單談談以下幾個問題,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

第一、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問題。城市和城市以外的縣域學校教育以及更加偏遠的農村學校教育的不均衡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有些農村地區的老師的水平說實話真的夠低,我想這一是因為學歷問題,二是學校教育環境問題,大家都懂。學生的水平也普遍不高,一是因為生活環境太閉塞,接觸不到新的好的東西;二是家長普遍沒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或者說家長的教育孩子的水平太低。三是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是低水平的教育,能好到哪去?所以農村教育真是糟糕得一塌塗地。辛苦了那些全心全意付出堅守崗位的鄉村教師們,你們辛苦了,實在是環境太差,要不然你們也是能教出更多好學生的!

對於縣域學校來說,如文中作者所言,有錢的、分數高的都被城裡的學校挖去了,他們只能收收剩下的水平不理想的!所以教育質量還是不理想。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縣域學校和農村學校基本都是公立學校,教師缺乏競爭意識,缺乏創新意識,不能及時獲取最新的教育動向反而在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時還相當滯後,這也是教育水平低的原因。

第二、農村學生的出路在哪裡?很高興祿勸一中有考取清華北大的學子,我為你們也為母校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畢竟只是少數,那些更多的考不上大學的普通班的學生怎麼辦呢?他們沒錢上城裡接受更好的教育,沒錢去補課,沒錢去獲取更多的有益的資源……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最終只能被迫延續社會底層的生活……他們怎麼辦?他們有選擇的權利嗎?

第三、一些可能的想法和建議。所以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一是教育部門強行要求縣域學校農村學校積極改革,教師管理嚴厲一些,真正實行合同制下崗制度,不行就下課。二是引進民間力量辦學,和公辦學校競爭,適者生存!三是國家加大對鄉村教育的各種投入:硬件投入,教師培訓投入,校長培訓投入,城鄉教師交流投入,城鄉學生交流投入等等。四是民間也可以自願多多地支持鄉下學校啊,比如捐款、設立獎學金等等。

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有些事情國家早就在做,只是效果沒有那麼好而已。




一條小河向西流


這兩天,中青報《教育的水平線》讓一塊“改變命運的屏幕”刷屏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祿勸一中,通過三年投入七八十萬(一次性投入四五十萬加上每年的七萬的維護費),鏈接成都七中的直播課堂,參加課程直播以前,一年僅有20多個學生考上一本,今年一本人數接近150,而且30年來第一次,有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

通過這塊屏幕受益的總共有7.2萬學生,祿勸一中兩個班的學生僅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關注這塊屏幕的很多,有人想繼續加大投入讓更多的人收益,有人表揚祿勸縣政府對教育投入上的勇氣,但是我想說,如果廣告屬實,這塊屏幕果真有如此魔力,那麼假以時日,中國大地上可能又要出現一個跨行顛覆的典型案例了——沒錯,正如微信幹掉移動,支付寶打敗銀行一樣,遠程教育可能會讓學區房成為歷史。

房地產之惡有目共睹,但是學區房更是其中惡之魁首。不說帝都上千萬的樓道房,連昆明這種邊疆地區都出現95萬買25平方的老破小案例。很多人本可以接受租房,但是為了孩子,就算是打掉牙也要弄一套學區房,為的就是讓孩子不受自己受的罪。

十多年來,即使房價有過些微的動盪,但是優質學區房始終高高在上,常常有錢都買不到。

假如成都七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全國名校都能開通網絡直播課程,鏈接到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即使是有償使用,按照祿勸一中兩個半一年7萬的費用,讓家長和學生自主選擇,算下來也比學區房便宜得多,而且效果也更直接(直接聽名校老師講課總比上一個掛著名校牌子的學校更保險)。

現在遠程教育、知識付費的技術門檻已經越來越低,普及度越來越高。照此發展下去,假以時日,一些打著名校的學區房附加值會大大降低。優質教育的門檻就會越來越低,門檻低,普惠的人群則會更高!

這不是意淫。我的孩子送去幼兒機構學英語,與外交面對面,但是我發現,網上各類軟件的在線課堂對他的吸引力更大,學習的效果更好。我正在考慮,是不是把價格不低的培訓費用來換一臺平板,購買線上課程!

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傲嬌的學區房會不會被遠程教育徹底幹掉!


經濟圈外圍女


我覺得這塊屏幕或許真能夠改變命運。說實在的,我就是來自農村,農村的中學高中和城裡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不僅是設施設備上的差距,在教育方法上教學條件上和能力上也有完全不同的區別。

畢竟像很多偏遠的地區,教訓能力好,你為學生付出,又有幾個老師會主動去偏遠山區教學呢?


那現在科技發達了,我們就要充分的利用起來,充分利用直播教學。看這個問題的描述,成都七中有70多人考進了清華北大,一本上線率居然高達90%,這是多麼好的條件啊,如果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那還是能夠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通過直播教學,我們可以看一下好多學校的上課方法,看一下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行為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積極學習,共同進步。


像我們以前的學習,靠老師的板書,不僅效率低,方法也特別差。沒有得到好的榜樣,自己在班上考了個60多分,就感覺自己已經很厲害很了不起了,這就是教育水平有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般上本科率特別低,一個班上二本的都只有幾個,然而這個屏幕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讓我們充分的利用起來。


只要能讓偏遠山區教育水平有所提高,能夠和城市拉進距離,讓那些中間商做點錢又何妨呢?


MT螞蟻數學


這個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至少在往努力推動教育的公平性上做出了貢獻。現在的中學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痛點了。

從211和985再到雙一流,大學生就業從社會層面上,已經出了問題,都是十餘載苦讀而得的畢業證為什麼硬生生分了等級,那麼大學擴招還有意義嗎?上大學可能是普通家庭孩子改變命運的希望,但現實......教育不應是讓社會人有所長,人盡其才嗎?創新創造僅僅是某些小眾?

教育改革初衷是好的,可是真的給普通孩子們帶來的是什麼?給大眾家庭帶來的是什麼?無止境無上限的補習,額外高昂的教育支出,普通中學師生的自卑自棄......

教育資源一大症結在於師資,這是長期的老問題了。


Q-空心菜


同步直播的方式真的有可能改革中國教育的基本模式,只要能在技術上搭建,在政策上支持,這是一種打破教育資源不公平、地區教育不均衡的一種有效方式,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網課一定是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現在很多大的教育機構,孩子過去上面授課都是在一塊大屏幕前聽著網課,旁邊安排一位助教來解釋與說明,這樣的課既節省了師資,也提高了講課效率,不必再一遍一遍地安排現場講解了。而助教的存在,也解決了孩子聽課過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如何解決的問題。


而一些偏遠,或是三四五級城市的地方。網課對他們來講可能意義更大。因為大城市如果不上網課,仍然可以在線下找到好的老師和機構去學,這就是大城市的優勢,人才多,教育資源豐富。可是一些小地方呢,當地的師資與教育機構就是那麼多。好老師大家都搶,可總是不夠用。那麼怎麼辦?這時候網課的意義就突現出來了。網課是不限制區域的,內容都是相同的,師資也是面對全國,全網絡的。如果小地方的家長和學生如果能更快地接受網課,相當於與大城市的孩子享受了同樣的教育資源。


小地方與偏遠地區的孩子與大城市的孩子有區別嗎?孩子絕對沒區別,但是環境有區別,這就造成了他們的眼界與視野的區別,又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話,能力上的差距就出來。所以說,成長環境很重要。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當井底之蛙。可是蛙想生活在井底嗎?當然不。如果能給它一塊屏幕,給他一個看世界的通道,他一定不比井外的青蛙差。


這塊屏幕,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不再是井底之蛙。


林老師講作文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文章講了啥,但是就高考怎麼過來,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個藝考生,在15年十一月份去培訓,此前並沒有接觸過藝術專業的培訓,到了來年一月份,就參加了省統考,但是成績並不理想,個人當時覺得。後面逐漸的參加各個院校的考試,就這樣,校考過了好幾個。

放假回家的時候,本來學校通知要回高中報道參加考試,但我沒有回去,直接回家了,過完年成績出來了,年前報考的院校並沒有上線,在一陣糾結後,年後開學又去報考省外院校,當時報了兩個,幸運的是兩個都過了,知道消息是在四月份左右,本來不知道之前,我已經廢了,基本上不學習,老師講課我睡覺,讓討論作業我吹牛,閒著沒事還撩撩小姑娘啥的,後面知道分數了,我轉變了態度,認真學習,雖然有點晚,但是最後還是考上了,雖然現在很後悔,當也快畢業了。

高考真的很好玩,當你進入大學後,你會發現,高三是你最好最美的時候。


歐陽昊磊


我是1997年參加的高考,當年的高考模式為大文大理3+2,我學理科即考語數外+理化,高考的時間為7月7、8、9三天,我高考的考場就分在了本校,那時候沒有監控錄像,學生基本也沒有小動作,都自己也認真作答,當時的監考為不同縣區交換監考,給我們監考的是臨縣高中的老師是監考組長,另外兩個老師是本縣的中小學老師。一直到高考結束前也沒啥感覺,就是最後一科交卷走出考場的時候下意識抬頭看看天,低頭嘆了口氣,想到這輩子就這樣了,第一次為自己的不努力而有了自責。你一年的高考就業政策是一保公安二保教育,所以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沒有聽從班主任復讀的建議,而上了一個三流的師範院校,也茫然過,但當走上三尺講臺,面對學生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謝高考!


老師光哥


首先為這些學校的突破和學生的成功表示祝賀。

哲學上講過,內因決定外因。內因是主要矛盾。一個人,內心強大了,有強烈的進取心,高度的自律性,堅持不懈的努力 。加上外部的因素,機遇 ,成功就容易。上面所說的薄弱校,因為和成都七中同步,靠網課,成績明顯提高。外因確實起了很大作用。但也不全是外因的結果。文中提到,有的如何如何。這顯然不能代表全部。只有在內驅力相同的情況下,才能顯示出外因的作用。就好比生病吃藥。同樣的症狀,同樣的治療,結果卻不同。這是因為外因相同而內因不同而導致的。每個人體質不同,生活環境 ,習慣不同,自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和成都七中同步,只是使那些努力上進且堅持自律的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很顯然,內因起主要作用,外因不是決定因素。

至於我本人。我是70後。從小生活於農村。當時農村條件差,我家更差。除了種地,別無他法。很小的時候就隨母親下地幹活。接近中午,陽光毒辣。年幼的我餓得頭昏眼花,曬得無處躲藏。只能苦苦哀求母親早點回家做飯。卻招來母親的呵斥。稍大些,秋天農忙 又要和父親去地裡往回拉莊稼。我們當地叫排子車 ,純人力,一路上坡,好幾里路,全靠我們一步一步的連推帶拉的弄到家。然後卸車,用繩子拔到房頂上。從那時起,我就立志,好好學習,考學,跳出農村。上學後,努力學習。不用誰督促。小學,初中,一直班裡前三。高中到我們本地重點高中上學。然後大學。現在是一名事業編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哥哥則是我們當地一名很出色的醫生。我只想說,感謝高考,給了我這樣的農村子弟一個機會。

綜上所述,高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只強調其中某一面而忽視或弱化另一面都是不科學也不負責的。

希望所以的學生可以努力學習 ,在加上合適的外因。走上更好的未來。

補充下,今天是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為逝者哀悼。為祖國今天的強盛自豪。今天的中國不就是千千萬萬箇中國人自己奮發圖強奮鬥的來的嗎?外國人卡我們脖子,我們自己也過來了,這不是內因的結果嗎。

所以,努力吧, 少年。好好學習,未來不可限量。






我是奮鬥的70後


專門去看了下這篇文章,感覺非常震撼,一方面是因為屏幕兩端巨大的教育差距,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種差距居然可以通過一塊屏幕大大地縮小,這說明我們的教育,還大有潛力可挖。近年來,教育bu正在開展書寫教育“奮進之筆”行動,我個人認為,名校課堂直播這件事,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奮進之筆、得意之書。

我個人高中就讀於一所縣城裡的重點中學。由於學校已經是當地最好的學校,而且當年網絡也不發達,在整個中學階段,我們只有和年級領頭的人去比較。等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當年的自己是多麼的閉塞,很多中學時代想不明白的問題,大城市的學生一兩句話就點撥開了,當年英語除了單詞語法一無是處,上大學英語的時候每次都躲在角落,生怕老師抽到回答問題。

等到我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再回過頭來看,發現自己其實已經足夠幸運了,在農村中學,甚至在縣城裡其他幾所中學,學生們面對的老師水平更差。在那些把考本科作為全校最高目標的中學裡,學生已經天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他們沒有機會看到更光明的道路。

現在我的孩子也上小學了,我們發現,即便是同一個城市,名校的課程、試題、教案也是相差懸殊。一些孩子每天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題目,而一些孩子,可以通過歷史來學語文,可以通過經濟來學數學,每天除了很難的作業,還有語文和英語的閱讀任務。久而久之,這種差距是無法彌補的。

有人說,互聯網的發達會改變這一切,但我此前在別的回答的中也強調,互聯網的發展,不僅沒有縮小城鄉差距,反而拉大了這種差距。更多的農村學生因為考學無望而投入網遊的世界,反倒是城市學生,通過互聯網實現了更高效的學習。慕課等網絡課程的出現,豐富的是城市學生的內涵,而把農村學生無情地甩在後面。

因此,我個人認為,名校課堂直播是教育的一次革命性的探索,用一種規範化的、強制性的網絡課程,使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和教育理念得到最大程度的複製和繁衍,將名師名校的價值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差距,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學無止境。這可以推廣到師資匱乏的偏遠山區,可以有效解決教育公平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