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中张灵甫58师为何见死不救?

杨渊滨


用见死不救这个词就偏颇了,张灵甫当时真的是有心无力。众人皆知常德会战时,余程万将军的57师浴血奋战,死伤惨烈,而兄弟师58师在张灵甫的指导之下正在和日军精锐部队13师团正面交战,并且对战了整整5天。

武汉失守之后,湖南成为了日军下一个目标。常德乃是湘西重镇,鄂西会战之后,74军前往常德一带休整,正好第六战区的部队也在鄂西会战之后的休整期,唯恐防备不力,便请求74军的支援。所以57师便在前期安排在常德驻扎,51师和58师分别驻扎在桃园和郑家驿附近。

常德主要的外围战场是慈利和石门两处天然屏障。日军首先攻下石门,国民党73军无法抵挡,只得向慈利撤退,他们边退边打,到了慈利的时候只剩下13个残连,少将师长彭士量牺牲。此时,能够守住常德的只有慈利了,正在参加开罗会议的蒋介石收到情报,立刻下达指令,将所有的主力调往慈利与日军决战,留一部守常德。


在王耀武的部署之下,张灵甫率领58师急速赶往,在慈利一带严密部署。在此期间,日军利用58师兵力部署的缺陷选择了迂回夜袭,但是张灵甫早有预料,让173团在高处伏击扫射。攻击不成的日军后来有采用了毒气弹、空袭和炮轰,陆陆续续到达慈利的日军已经达到5个联队,在慈利战场之上,友军所剩无几,几乎只有58师在孤军奋战,张灵甫在前线独立苦撑。


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在优势兵力之下,联合空军和炮兵,不眠不休夜袭多次都没有将58师打垮。只是此时王耀武发现了日军企图割裂包围58师的企图,对张灵甫下达了转移命令。激战了五个昼夜的张灵甫师极不甘心,但是也不得不放弃坚守了五天的阵地。

至此74军51师和58师基本上已经歼灭了日军13师团,张灵甫也因为在这场战役之中的突出表现,被蒋介石授予云麾勋章。如果51和58师冒着74军全部覆灭的危险去救57师,才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在这场战役之中,日军进攻用了5个师团十余万人马,外围阻击战是重头戏,20余万的国军外围打得异常艰辛。常德保卫战后半部分是57师的浴血抵抗,惨烈异常,但外围战也一直是悲壮不已。往往一提到常德保卫战,更多的印象就是57师的悲壮惨烈,都在问,外围部队都干嘛呢,留个57师在哪里和日军拼命,难道都在打酱油!其实,外围部队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常德外围战牺牲的将军:第五师师长彭士量将军;预备十师师长孙明瑾将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将军;守城战牺牲:57师少将参谋长兼169团团长柴意新将军。值得一提的是柴团长在牺牲的时候,新婚不过刚刚几个月而已。所以付出惨烈代价的不仅仅是57师,外围的部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这一仗打下来,余程万将军差点被处死,张灵甫却受到了蒋介石的表彰,在外人看来,自然对张灵甫有所敌意,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之下肆意抹黑罢了。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张灵甫表示我不背这个黑锅,老子和日本两个师团鏖战5个昼夜,自顾不暇,哪还能去救援常德城?再说最后我还是驰援常德,不过未能挽回败局而已。

1943年的常德会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足见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时任第74军58师师长的张灵甫率部顶住日军两个精锐师团5个昼夜进攻,他没有实力再去救援。

常德会战双方参战兵力

1943年11月,日军发动常德会战,双方兵力如下。

日本方面:第11集团军主力(第68、3、13、39师)和第13军第116师团,加上伪军部队,共计16余万人。

中国方面:第10集团军之第79军、66军一部;第29集团军之第44、第73军;第6战区直辖第87军、第94军;江防军之第30、第18、第86军;主力为第74军之第51、第57、第58师,总兵力约21万人。

常德是湘西重镇,川贵门户,重庆大后方的重要屏障。一旦日军攻占常德,将直接威胁重庆,届时国民政府将无处可逃,因此常德必须要坚守,不容有失。

担纲守卫常德和常德西北方向的是中央军精锐、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74军。

第74军下辖第51、第57、第58师,军长是当时名将王耀武,3个师长分别是51师的周志道、57师的余程万、58师的张灵甫。

王耀武的战略部署是:

余程万的57师在常德城区构筑防御工事,主要承担防御守城任务;

周志道的51师、张灵甫的58师在外围镇守,主要负责防御常德西北线。

经过一番激战,常德外围要地石门失守。

正在埃及参加开罗会议的蒋介石着急了,又犯上了老毛病——遥控指挥,他亲自下令,命第57师原地坚守常德,周志道的51师和张灵甫的58师前往慈利一带阻援。

防御一方主动出击,这是一招险中求胜的棋。

张灵甫的58师担当慈利一带的正面主阵地前卫,周志道的51师阵地在其后方,58师首先与日军交战,顽强阻击了日军进攻,日军见无法击败58师,便绕道向慈利县城进军。

张灵甫的58师约有8000人,而日军陆续投入兵力达2万人之多,而且自从石门失守,友军溃散,慈利地区只有58师、51师孤军奋战,没有友军来援,张灵甫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张灵甫毫不畏惧,打硬仗,他张灵甫从来没有怕过。

自11月17日到11月22日,张灵甫率领58师协同51师在慈利一带顽强阻击,顶住了日军整整5个昼夜不间断的进攻,双方互有伤亡,都有损失,但日军的第13师团和佐佐木支队始终无法突破国军在慈利一线的防御阵地,这就使得他们未能按原计划对常德城进行合围。

日军等不及西北方向的兵力全部到齐,便发动对常德城的猛攻。

日军3个主力师团足有2万余人,轮番进攻,又有飞机轰炸、炮火压制,而守城的57师只有8000多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但守城将士毫不畏惧,浴血奋战,一直坚强抵御日军进攻。

恼羞成怒的日军甚至动用了毒气,最后终因寡不敌众,敌我力量太过悬殊,57师的防御阵地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不断缩小,最后被迫转入巷战,与日军血刃相搏,可歌可泣。

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常德城内的建筑物被毁坏殆尽,留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几乎没有一处完整的建筑。常德城内的每一寸街道、每一个炮弹坑、每一片瓦砾上,都浸染着国军将士的鲜血。

74军的顽强表现让日军吃尽苦头,随着战事推进,他们也开始出现给养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74军军长王耀武敏锐第发现,日军第3师团正在迂回到张灵甫的58师侧翼,为避免被左右夹击,王耀武下令张灵甫率58师撤出阵地,向常德城转移,以解常德之急。

张灵甫不敢有丝毫延误,随即率58师火速向常德推进,但余程万却没能撑住最后一口气。

5日黎明,余程万率57师仅余的200人突围。

战斗到这个地步,余程万对得起蒋介石,对得起中国人民了,他已经竭尽全力。

但蒋介石的命令是死守,要与常德城共存亡。你选择了突围,就是违抗军令。

尽管余程万在第二天就率军光复了常德城,但这并不能平息蒋介石的怒火,老蒋一向褒贬分明,余程万被判入狱服刑,永不重用,张灵甫则因成功阻援的表现,被誉为模范军人。

对余程万最后失守常德而受到处罚,同为军人的张灵甫也很惋惜,他曾说:这是死重于泰山的好机会,失去了,太可惜。

在看我来,张灵甫是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战场为第一生命。

张灵甫或许达不到王耀武的成就,但说起打日本鬼子,他绝不认怂。纵观常德会战始末,并没有任何指令让张灵甫救援常德,根本不存在见死不救的问题。

4年后的孟良崮上,整编74师被全歼,张灵甫之死成了难以破解的谜题。是被当场击毙?炸死?还是自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无论如何,张灵甫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生信奉的信念——宁战死,不投降。对这样一个作风顽强的军人,一个浴血抗日的名将,我们应该致以军人的敬意。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首先看当时的情况,一开始日军的进攻意图并不明显,国军最高统率部不知道应该如何抉择。

当日本人的进攻方向非常明确的时候,一切已来不及了。余程万的8000虎贲军已被3万日军团团包围,以日军的战斗力,常德的陷落已不可避免。


因为常德处在第六和第九战区的交叉部,因此周边有20几万的国军。周边的日军除了围攻常德的3万人外,还有7万围点打援的部队。

以当时的战力来看,20几万的国军是没有办法打败10万日军的,但日军也有日军的短板,那就是当战争进行到下半场时,日军的物资已非常匮乏,难以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能集中资源和兵力猛烈进攻几个月,然后转入休整。



当余程万在与日军苦战时,张灵甫的58师正在常德外围慈利激战。74军是抗战中让日本人吃了不少苦头的部队,对于这支军队,日本人从来不敢小看,直接出动了两个师团的兵力还阻击张灵甫。

日本正常的两个师团大概有5万多少人,就算不满编制也有3-4万人,日军的装备和战术素养当时在亚洲是最高的,就算美国人也怕他们三分。

以这样数量的军队阻止74军是很容易的,就算反过来,让74军防守,日军两个师团进攻,74军估计也很难吃得消。何况日军是在防守,74军是在进攻。


张灵甫的58师和51师能吸引日军两个师团的防守,就说明他们也拼尽全力在向常德运动了,只是局限于自己的力量有限,无能为力罢了。

也就是说,以74军51师和58师,根本没有办法突破日军的防线的,当然吸引日军的兵力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74军实在输不起。

在长沙战场上,74军是少数的王牌军,是让日本人害怕的军队。日本人曾多次想寻找机会消灭掉这支军队,都没有成功。

在蒋介石的规划中,74军是机动部队,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没有直接作战任务;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寻找战机,消灭日军。

如果74军打没了,对于长沙战场来说,会对士气打击很大,会让日军更加肆无忌惮的进攻,74军基本上就是日本人的恶梦。

74军就算用尽全力,也杀不进常德城。况且74军这个招牌就是拿来吓唬日本人和打击日本人的,不管在任何一个层面上讲,是一定要保住的。

张灵甫的58师和背后的74军虽然能打,但也不能战胜同等数量的日军。也就是说在常德会战中,张灵甫的58师并非见死不救,而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就算拼光了,也不一定能突进常德。


新知传习阁


现在网络中对对张灵甫的评价实在太过于两极端,有极度喜爱张灵甫的人把张灵甫吹到了天上去,将其吹捧成了无所不能的战神,而不喜欢张灵甫的人则把张灵甫贬低到了极点,罔顾事实将其怦击得一无是处。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了解一下历史,就知道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现实历史中的张灵甫并没有高到战神那个地步,同时也没有低到的仅仅只是一个团长的地步,实际中的张灵甫应该是在这二者之间居中的。


抗日战争中张灵甫的军职以及猛将形象

首先在常德会战的时候张灵甫就已经是58师的师长了,并不是很多人口中所说的团长,张灵甫在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只是王耀武手下的一名团长,但是抗日战争时期战火飞扬,74军又屡建战功,以张灵甫作战的勇猛,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团长的位置上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张灵甫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坐到的最高位置是74军的副军长,而不是团长,然后我们再说一下张灵甫的作战能力。


如果从张灵甫的作战方式以及战绩来看,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是达不到战神、名将这样高度的,抗日战争中的张灵甫顶多算是一号猛将。

张灵甫的作战极其凶猛,每次和日军作战的时候他都经常会率领敢死队向日军发起死亡冲锋,正因为他经常带兵冲在最前线的原因,他才屡屡在战场上受伤,并最终被日军的炮火炸断了一条腿,从此之后过上了拐瘸人生。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灵甫的勇猛,如果张灵甫这种勇猛是体现在士兵身上的话,他绝对算得上是最优秀的士兵,但是如果放在一个高级军官的身份上,张灵甫的做法就有所欠缺了。

张灵甫当不上名将、战神称号,但却当得上猛将称号

因为真正的将领都是坐镇在大后方指挥士兵们冲锋作战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沉着冷静、不受干扰地指挥军队,如果将领们都像张灵甫这样冲到了最前线,如果最后被流弹打中,那最后溃败的是谁?不还是失去了主心骨的军队吗?

因此在热武器时代,张灵甫这种作战方式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张灵甫在对敌作战上的勇猛,抗日战争中,正是有着张灵甫这样不怕死的将领们,我们的国土才不至于一下子被日本军队全部侵占,从实际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抗日战争中的脊梁。


如果说到战神、名将的话,我觉得真正受之无愧的应当坐镇后方、统辖全局的薛岳、王耀武等人,他们都是指挥过大的战斗并取得惊人战绩的将领,而抗日战争中的张灵甫并没有主导全局过,一直都是受人辖制才能安心与日军作战的。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张灵甫成为了由74军整编的74师长,这个时候的他才总揽起了全局,率领起了一支军级单位。

而张灵甫在职位晋升后,仍旧没有从猛将的角色中脱离出来,他开始带领着74师疯狂地追赶我军,想要与我军展开正面的决战,最后求战不果的他在没有看清己方情势的情况下就率领74军进入了孟良崮,吸引了我军的围攻,最终成功的帮蒋介石自断了一臂。


我们从张灵甫的军旅生涯可以看出张灵甫确实是一名猛将,但却并不是一名智将、名将,他的名气更多还是因为他的勇猛铸就下来的。

常德会战中为救援努力的张灵甫

接下来我们回归正题,说一下常德会战是张灵甫在做什么。

日军部队为了阻止国军向缅甸战场继续地增兵,所以就调动10万大军攻打向了由74军57师驻守的常德城,当时常德驻守了由余程万率领的8000虎贲军,而日军在留下了7万人防止国军增援常德城后,他们率领了3万军队向常德城侵袭而去。

因为薛岳布局错误的原因,驻守在常德周围的国军是很少的,所以在突然得到日军攻打常德的消息后,很多将领都开始匆忙挥兵前往了常德救援,当时张灵甫的58师就在救援队伍中。

日军部队在阻击张灵甫的过程中,他们在慈利陷入了58师和51师的包围,最终在双方陷入了五天苦战后,日军被张灵甫和51师联手消灭了一千人之多,而张灵甫也因为此战的英勇获得了蒋介石颁发的云麾勋章。

当时在营救常德城的时候,很多的将领们都受到了蒋介石的责骂,而张灵甫是这众多将领中少数因为英勇没有受到蒋介石责备的人。

不过因为日军大部的压迫,张灵甫的部队并没有救援到守在常德城的57师,其他的国军部队也没能救援到57师,最终导致了8000虎贲军到最后只剩下了一百来人。

为了面子差点枪毙余程万的蒋介石

常德保卫战中八千虎贲军一共整整坚守了16天,伤亡了7000多、将近8000人,他们在此战中的行为是是非常壮烈、是非常值得我们敬重。

不过在战后的处理中,蒋介石的做法却颇为让人耐人寻味,当时蒋介石正在开罗开会,他给余程万下的命令是死守常德城。

而余程万在仅剩下一百多人又迟迟没等来援军后,他留下了一部分部队然后率领着一部分人突围出城,寻找起了援军,在余程万找到援军后他又从日本人的手中夺回了常德城,只不过蒋介石并没有理解余程万的突围。

当时他正在和罗斯福等人开会,一场坚守是能让他很长面子的,所以在听闻余程万突围之后,蒋介石深感在罗斯福等外国大佬面前丢了面子,因此就给国内下令要枪毙为驻守常德立下大功的余程万,如果不是其他国军将领的求请,可能余程万在常德中并没有被日本人杀死,反而被蒋介石杀死了。



所以说在常德会战的时候,张灵甫并没有见死不救,当时他是非常紧迫想要营救他的兄弟师57师的,为此他在慈利和日本精锐师团血战了整整五天的时间,在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伤亡后,也让日军吃下了大苦头。


孤客生


常德会战张灵甫第58师为何见死不救?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的无奈,因为一开始日寇作战意图不明显,所以国军根本没有打常德会战的准备,也就是说常德不是会战的一个核心。但是常德会战爆发之后,国民党高层才意识到日本集中了重兵进攻常德,而此时张灵甫第58师有点进退维谷了。

当时如果张灵甫决定营救的话,其实也没有把握可以击退日军,第一就是情报不够,再有就是当时日军是有备而来,张灵甫的第58师如果前去,那么保不齐是羊入虎口,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大批国民党官员,在那个时候采取的是选择性的牺牲。就是放弃一些城市,保住主要城市。

张灵甫在常德会战爆发之后,面对日军十万人的部队,一直犹豫到底救不救援,最后失去了最好的救援时机。张灵甫最后也选择了妥协,坐视常德守军与日寇血战,要知道当时离常德最近的就是第58师。还当时蒋介石正在开罗,没有蒋的督战,自然没有人敢轻易下令出兵。

整个常德会战其实检验了国民党内部的许多问题,例如将领的贪生怕死,各个派系之间的利益斗争,以及各个将领之间的纽带关系,一场常德会战就把国民党内许多问题反映了出来,国民党确实是败在了自己手里。


小司马迁论史


非是不救,是救之不得。

日11军进攻常德战役,一共出动了五个师团全部或部分的十万大军,在战役初期一直隐蔽作战企图,机动于两湖方向做不规则运动。而常德位于国军第六和第九战区的结合部,非常需要两个战区协调作战,要命的是战役之初,两战区都不敢明确判断日军要取常德,所以兵力布署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主次。

更要命的是此时蒋介石人在开罗,以国军的特性,没有蒋的督战,战区和集团军乃至军级主官,很难用命。

等到日军的战役态势明显时,余程万师已经被日军割断联系包围,并且日军仅以40%的兵力攻城,六成以上的部队用于阻援和机动作战,其中攻城的以岩永旺116师团为主,守城国军则不足8000人。

之前有个问答讨论过,我一直认为时任11军司令官的横山勇是抗日战争中最凶恶的敌酋,幸亏调入关內战场较晚,否则危害更大。

王耀武集团军所属的74军一般不担任死守的任务,因为这是军委会直属的机动兵团,由此可见,日军的战役企图掩盖之成功,等到发现日军主攻方向时,原本负责战场二线警戒的余程万57师已经是不守也得守了。

王耀武部主力两个军,包括七十四军的51师周至道和58师张灵甫部,此时被隔离在常德外围慈利一线,日军为了对付这支虎之师,出动了第3和第13师团,了解中日战史的同学应该也了解这两个师团的战力,就是他们攻王耀武守,都略显吃力,何况日军以守为主,目标是不让王耀武集团军接近常德。

无论是张灵甫还是王耀武都是尽力了的,毕竟57师是74军的骨肉,真有什么闪失,蒋介石也饶不了他们。他们也确实吸引了日军打援部队的主力。

常德会战的罪臣是薛岳和李玉堂,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抗拒军委会命令,不敢放手攻击日军,反而布置口袋等着日军去钻,完全误判日军战役方向。及至常德被围后才派李玉堂率方先觉第10军等自长沙前往救援,方先觉又惧怕日军有陷阱,走的慢慢吞吞,而其实日军机动部队主力,此刻就是在阻击王耀武及张灵甫。

后军委会转来蒋介石口谕,限第十军三日內突破德山,这下方先觉慌了,督师猛攻,而由于时间丧失,日军从容调回第3师团增防,将强行军百里到达德山的第十军预十师击溃,孙师长明谨阵亡,解围失败。

老蒋急眼了,第六和第九战区都积极起来了,可惜余程万已经血战两周,再也顶不住了,残部突围。其实常德会战的后半段打的还可以,当日军发现国军两大战区主力两线压来时,选择了放弃常德撤退,会战期间损失也不小。

余程万与新11师会合后,反攻常德,鬼子就留了一个中队断后,反攻“大获”成功。

而以张灵甫同学在抗战时期的状态,不可能出现作战不力或抗命不遵的情况,要不怎么升的军长。


度度狼gg




我始终认为常德会战的主角是余程万,不是王耀武,当然更不是张灵甫。

余程万是成也常德会战,败也常德会战。

张灵甫呢?有人说他是百战猛将,冲锋陷阵打遍了抗战全场,即使负伤跛脚也不肯放弃上阵杀敌的机会;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一个团长能有什么了不得的战绩?



张灵甫在常德会战中真的对守卫常德城的余程万见死不救吗?

王耀武很喜欢自己麾下的猛将张灵甫,同时与58师师长廖龄奇关系很不好,所以有心将张灵甫安排到58师任副师长,希望张灵甫能够取代廖龄奇。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时候,廖龄奇请假回老家结婚,薛岳向蒋介石告状说廖不听从指挥、临阵脱逃,让蒋军法处置廖,似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思,王耀武这时也没有为廖说情,最后蒋介石只能无奈地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枪毙了廖龄奇。1941年10月24日,张灵甫被正式升为58师师长。1941年12月,张灵甫率58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6月,张灵甫率58师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6月,张灵甫率58师参加鄂西会战。



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陷入泥潭,日本海军的神话开始崩解,这意味着日本试图进入南太平洋抢掠资源的如意算盘没成功。日本踏进太平洋的“左腿”受到了掣肘,只好利用踏到中国“右腿”发力,为了对中国远征军形成牵制,也为了抢占更多的资源,日本开始策划发动“常德会战”,如能攻占常德,则可进逼重庆。国民政府似乎从日军的调动情况中看破了日本人的计划,1943年4月即让王牌军74军移驻常德地区,由第57师驻守常德城,第58师驻守石门,第51师驻守桃源。

1943年11月,日军在司令长官横山勇的指挥下开始对常德发起了进攻。日军的计划是兵分三路,第一路正面进攻常德外围的国军集团军,对外围国军形成牵制;第二路又由外围集团军的中间插过去,对国军进行分割包围;最后一路则直取常德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外围的几十万国军似乎是在不紧不慢地看戏,当然也确实有怠战的可能性,但是外围战还是涌现了不少英雄将军的,比如在石门战役中牺牲的彭士量将军,又比如自尽殉国的许国璋将军,谁能说他们是在怠战、看戏?

张灵甫当时又在何处呢?

当时日军第13师团的5个联队正在集中火力猛攻常德西北的门户慈利,负责慈利正面战场的正是张灵甫的58师。当然,74军的51师和100军也在慈利附近与日军作战。张灵甫独以58师对抗日军5个精锐联队1万多人,能扛得住吗?事实证明,张灵甫当时没扛住,11月18日日军占领了慈利。这时的张灵甫被日军打得七荤八素的,可谓是自顾不暇,又被拦在外围,试问他张灵甫的58师还能长了翅膀飞到常德城救援余程万?但是,张灵甫很快又向日军发起了反攻,率领58师收复了黄石、九溪两乡镇,将战线推进到了慈利与常德的中间,如果不是要去救援常德,张灵甫有必要这么冒险?

但是,常德城在1943年12月3日已经沦陷,张灵甫想要救援余程万在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



常德保卫战打得很惨烈,余程万的57师从8500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83人,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在常德会战中,74军虽然再度重创了日军,但是自己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最严重的当属57师,从8500多打到只剩下83人。虽然余程万最后因为突围出城被蒋介石扔进了牢笼,但是我始终认为他是英雄。

当然,在常德外围与日军作战的张灵甫也不是对余程万见死不救,实在是他也无能为力,他自己面对的也是日军的精锐甲种师团第13师团,最后能打败13师团并击伤其师团长赤鹿理已经很厉害了。在常德被围的时候,他也是在努力向常德靠近,目的正是为了救援常德。

因为张灵甫的名气太大,所以也背负了很多,但是说他对余程万和常德见死不救确实没有道理。


吾与吾国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薛岳在常德会战里面的指挥失误,他搞错了日本人的进攻方向,使得在常德这个方向上只有74军在这里驻扎,其他的部队在得到常德被进攻的时候才刚刚收拾起东西往这个地方赶,跑来跑去,那点时间连跑这一段路都来不及,等于就是说正面战场上面对付日军的只有74军的51师,58师,57师,张灵甫在这个时候是58师的副师长。

日本这一次进攻可以说是准备充分,光百以内的常设师团就有四个,再加上一个百字以外的特设师团,还有大量的伪军,日本人在这个方向上面集中的10万人最巅峰的时候,兵力达到16万,而国军只有3万人,虽然后来国军总部队人数达到22万人,但是一开始跟日本军队接战的只有3万人。

74军一开始担当的任务就是作为机动部队,机动部队的含义就是这个地方,它并不是属于交战地区,他的设想是等到其他战线吃紧的时候,74军再过去增援。此时此刻,日本军队突破石牌到达这里就已经很说明整个战区的布防问题。

本来74军如果能够固守常德市,能够等到其他的援军过来增援,但是在开罗开会议的蒋介石自然是咽不下自己还在这儿开国际会议呢,自己军队被人打败这样的事实,所以老毛病遥控指挥,他立刻命令74军分成三个部分,就这三个师,其中余程万率领57师在常德城内固守,51师和58师立刻在常德城四周机动,寻找战机歼灭日军一部分。

日本人可不管那些有的没的,他们的整体作战部署就是由3万人负责,(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主攻常德,剩余的7万人在外围部署,等待中国军队咬饵了以后派出军队来围点打援!

说一句实话,比起当时有陷可守的余程万的57师,当时张灵甫手下的58师还有剩余的那个51师面临的情况更加困难,他们要在野外跟日本人用来围点打援的7万大军做周旋和机动!并且牵制住他们,还要完成蒋介石交给他们的主动出击,寻求战机这样的鬼命令!

就这样,时间一直持续了五天,张灵甫率领的58师还有51师在外围不断的寻求战机,不断的跟敌人作战,战斗进行十分惨烈,如果说这个时候张灵甫一开始就率领58师与余程万的57师汇合话,那么,常德程所面临的压力更加巨大。

但是这个时候作为74军的最高指挥官王耀武很快就看出来问题所在,日本人打算先解决在常德城固守的余程万的57师,然后再分兵对58师进行包抄,并且余程万那里打的快要支持不下去了,赶紧要派人去支援他,就这样在外围作战了五天的张灵甫接到了命令以后,迅速向常德城方向靠拢,但是后面跟随着大量的日本军队的51师和58师还不能完全靠拢于常德城,讲一句实话,战场上命所有支援57师的中国军队都能够像常德盛靠拢,但是51师和58师两支军队不行,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与日本军队周旋,机动,看看能不能把日本军队甩掉以后,然后再去增员,否则的话,一下子带领这么多的日本军队进入常德城的话,不仅给余程万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很有可能攻击常德城的日本军队会和后面尾随的日本军队一起联手将74军这两个师给围剿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其他的那些中国军队,我会发现,由于薛岳将军部署的失误,再加上当时中国战区之间那种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余程万死守常德达两周之久,竟然没有见到一支援军,就已经很证明当时中国战场上面军队建制的问题。

张灵甫率领部队在外面拖住这么多敌人,并且主动向常德靠拢已经算得上是他和57师是属于兄弟部队,都是74军的,看他这份情谊上,张灵甫已经做到极致了,你要这轮到其他人,让他的军队在野外跟两个百字以内的师团血战,这个想都别想。

将再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这一回我们如果真的要排个主要责任的话,蒋介石算一份儿。薛岳也得承担一半儿的罪责!如果说74军能够一开始就集结在常德城附近三个师共同面对敌人的话,那么战局不可能处于这样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偏偏是本来人数劣势的74军还调出去两个师进行外围作战,这就使得这两个师即便是有力气去增援常德程,也会因为自己身边围绕着大量的日军部队儿不敢去,最终孤立无援的余程万的57师被日本人围殴致死这一点就真的不是什么稀奇事!可是如果你就因为余程万的57师几乎全军覆没,就说张灵甫没有就他或者是无所作为,那你就真的是冤枉张灵甫了。张灵甫做的事情也是值得很多中国人敬佩的,甚至说他在这一场战役里面所发挥的作用跟余程万可以说平起平坐,51师58师跟日本人进行血战,这一点有谁比57师差?


漩涡鸣人yy


常德会战,张灵甫时任国军74军58师师长,战争开始之前,由于国军上层对日军战争意图的错误估略,导致当时驻扎在常德周围的部队很少,其中张灵甫的部队就被放在了常德的外围,离常德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常德保卫战打响以后,日军又调出了部队对常德周围的国军进行了阻击,不幸的是,我们的“战神”张灵甫部队就在其中,虽然在五天的苦战中,张灵甫联合友军消灭了将近一千多日军,并因此获得了蒋介石的嘉奖,但对于大势已经是于事无补了。


所以从常德保卫战之前到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对于张灵甫的58师“不作为”不能定义成“见死不救”,而是“想不得,救不得”。何为“想不得”,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国军上层对于日军战略意图错误的估计,使得他的部队去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远离战场的位置,让他“想不得”。

何为“救不得”?等到日军意图暴露的时候,也就是战争打响的时刻,而当时的情况是日军部队用于攻城的人数不到一半,一大半都被用来打阻击了。张灵甫的58师就被隔绝到了慈利一带,并且了日军强势师团的阻击,使得他根本没有机会冲破防线,这是他的“救不得”。



常德保卫战中虎贲万岁的虎贲军以8000人的兵力抗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武器弹药更是远远落后于日寇,但他们仍然以牺牲7000多人,仅百人生存的代价死守常德十六天,可以说非常壮烈了,这是一支值得我们敬重的英雄之师。而对于张灵甫不能驰援常德,我们也应该抱以理解,毕竟许多事情并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


一树梅花一放翁


常德会战,是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发生在湖南常德的一次会战。日军集结了七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第九战区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

张灵甫为何见死不救?不是不救,是救之不得。

张灵甫,原51师师长,当时临危受命就任58师副师长。承德会战之时,蒋介石正在开罗,国军群龙无首,没有蒋的督战,战区和集团军军官士气不振,导致贻误战机。余程万所部57师八千人,守卫常德十八天,孤军与数敌血战。等待援军到来。



张灵甫所部,摔新军58师赶来支援,手下不服其调动。(因原师长廖龄奇),在外省。由张副师长带领赶往前线。

这时余程万已经血战两周,在也顶不住了,摔残部突围,这时,日军发现国军两大战区主力两线压境。后来选择了放弃常德。余程万与58师张灵甫会合子后,开始反攻。这时鬼子只剩一个中队的兵力,反攻取得了胜利。


后来蒋介石要枪毙余程万,,当时承德的政要和民众联名上书求情,余程万逃过一劫。58师师长廖龄奇,反到成了蒋介石杀鸡儆猴的祭品给杀了。

由张灵甫接任廖龄奇任58师师长。之后又提升为军长。

张灵甫在承德会战中出现的抗命不遵,见死不救,作战不利的情况视为误解。如果是那样他不可能被升官加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