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這可能是很多媽媽們遇到的問題和對孩子的評價吧。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有時也會發脾氣,但“發脾氣”都是有願因的。小孩子”發脾氣“也是一樣,是與你健康的一種溝通方式。

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現在網上流傳一句話”情商低的大人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哭夠“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試卻想一下,假如小孩在用哭鬧或是發脾氣的方式與你溝通時,我們有沒能耐心的去傾聽去引導孩子, 你卻一臉不耐煩的又訓了她,久而久之得不到理解,他就不再哭鬧了,因為得不到你的關注與理解,所以拒絕與你溝通。

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有研究表明;淚水裡麵包含皮質醇和應激激素,每當孩子在哭出來的時候同時也在釋放心理壓力,淚水還可以降低血壓,起到調節心態平衡作用。

有一天早晨我做公交車,和我一同上車的有一位帶著小孩去幼兒園上學的媽媽。

孩子看起來也就三四歲,好像沒睡醒,一臉的不情願。媽媽要給他擦擦鼻涕,他煩躁地推開,媽媽讓他好好吃飯,他扭過頭去不理不睬,媽媽想給他戴上帽子,一下子成了壓倒他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一下子爆了。

他對著前面的車座又踢又踹,對媽媽又扭又打,還有幾次,不小心打到了那位老人。媽媽有點不好意思,一邊控制住孩子的手腳,一邊連聲和老人道歉。

她說:“我家孩子脾氣太大了,稍有不順心就發作,我打也打過,道理也講了不少,怎麼也管不好他這個臭脾氣。”

沒想到老人家微笑著說:孩子跟你發脾氣,是好事,你要珍惜啊!

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也許看到這裡,你肯定會不解,哪還有這個道理,這不是助長孩子脾氣越來越囂張嗎?但實際上,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發脾氣的過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別有益。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所以,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不妨讓他們痛痛快快地發一發脾氣,哭一哭,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一些的時候,我們再來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地抒發情緒。

想想我們什麼時候最愛發脾氣?是不是情緒已經累積到一定程度,突然襲來的某件事,掀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時候我們的脆弱,全部化作憤怒爆發出來。心裡滿滿的都是委屈,和不被理解……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

成年人尚且都不一定能處理好情緒問題,更何況孩子呢?

這個小小人兒在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是在向我們求助,我們不但沒有給他幫助,取而代之的卻是指責、懲罰和熟視無睹……想想就心疼。

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如果你三番五次地向一個人求助,但每次都被殘忍地拒絕,下次你還會找他嗎?

所以有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封閉,如果你的孩子從來都不敢在你面前哭,實在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那隻能說明,他的心裡裝滿了對你的失望。

孩子願意在你面前哭鬧,是好事,不發脾氣才是壞事。發脾氣說明他願意與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和藹

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想想我們這一代人從小被壓抑的情感,壓抑有一定的自我保護作用,壓抑就不會被打罵了,但經常壓抑,就可能出現心理失常,心理疾病。所以我們這一代人的心理問題特別多。

帕蒂·惠芙勒說:

孩子之所以喜歡在家裡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在家裡他能被傾聽和理解。

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變現得越好。所以,如果你家有一個常發脾氣的小魔頭,那麼恭喜你,這是好事。

孩子脾氣越大,越要珍惜一件好事,給你一個讓你服的理由

一個不發脾氣的小綿羊,才不是我們想要的。

一個從小就沒有溝通,沒有情感空間的孩子怎麼會有高的情商呢。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希望各位媽媽能夠正確處理與孩子之前的感情,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多多陪伴他們,那才是真正的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