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真實身高1米9的劉墉,卻被戲稱作「劉羅鍋」?

說起劉墉,大家都會聯想起當年李保田老師演繹的經典形象劉羅鍋,生性耿直、詼諧幽默、五短身材,背上還有一個大羅鍋。但真實歷史中的劉墉,不僅不駝背,而且身姿挺拔,有1米9那麼高!那為什麼劉墉還會被稱為“羅鍋”呢?


劉墉是山東諸城人,看過《宰相劉羅鍋》的人大概都覺得劉墉娶了六王爺的女兒是攀了高枝,其實不然。劉墉的出身並不貧寒。劉墉祖父劉啟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則是雍正乾隆兩朝重臣,官做到太子太傅、吏部和刑部等尚書。可以說是世家出身,也是一時的顯貴。

劉墉生於1719年,乾隆十六年(1731年)考中進士,隨後就當了侍講,也就是陪皇子讀書之類的官兒。這種官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是靠近皇帝,因此升遷的機會非常多。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剛過了四年,劉墉父親劉統勳因為在準葛爾戰爭中措置失當,被奪官下獄治罪。劉墉受到牽連,也被奪職下獄。後來事實調查清楚,劉統勳並沒有太大過失,乾隆帝就下旨釋放了劉墉。

為何真實身高1米9的劉墉,卻被戲稱作“劉羅鍋”?

出獄後劉墉當了翰林編修,被外放為督安徽學政。這個官是個肥缺,掌握著一省生員考試選拔的大事,對於營造關係網有很大用處。不過劉墉也是有操守的人,他一上任就大力糾治貢監吏員履職不力的積弊,因此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獎。

劉墉後來歷任知府、道臺等職,因為父親的餘蔭,逐步做到按察使、巡撫、左都御史等大官,最終又回到京城,在乾隆帝身邊供職。大概正是如此豐富的任職經歷,才讓他在民間留下許多痕跡和傳說。

為何真實身高1米9的劉墉,卻被戲稱作“劉羅鍋”?

不過劉墉的性格並非民間傳說和影視劇中那麼耿直,也沒有與和坤搞過多麼激烈的鬥爭。《清史稿》他的本傳中,只記載了一次與和坤有關的事,就是一同到山東調查該省巡撫國泰貪汙之事,還因此立了功,被授官為工部尚書。至於和乾隆皇帝抖機靈、鬥智鬥勇的事蹟,更是半點也無。

不過翻閱史書,類似事件倒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倒是經常幹這種事。乾隆在位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大學士張廷玉聲望如日中天,家族、親故、子弟遍佈朝野,影響非常不好。劉統勳就上書說,為人臣者囂張成這樣,不是自保其福的方式,朝廷應該體念他的功勞,對他們家人當官稍加抑制,也好保全張家的名聲。

為何真實身高1米9的劉墉,卻被戲稱作“劉羅鍋”?

乾隆有一段時間非常惱怒州縣倉庫空缺,想盡數罷去當地官吏,而從在京的筆貼式中選人代之。這件事不太合乎常規,乾隆思來想去不敢貿然決斷,便叫來劉統勳詢問,說:“我考慮這件事都三天了,還拿不定主意,你看如何?”

事情牽涉重大,弄不好會引發地方官的集體抵制,但如果在這個關頭替地方官說話,又會引發乾隆的反感,劉統勳便沉默不語。乾隆焦急地責怪他不為皇帝分憂,劉統勳巧妙地回答:“皇上如此聖明,尚且想了三天都沒有答案,老臣昏庸,哪能一時半會兒就有對策。我想回去之後好好思考,再來回覆。”

為何真實身高1米9的劉墉,卻被戲稱作“劉羅鍋”?

乾隆被拍了個小馬屁非常受用,也不便再多問。但是劉統勳這種方式,其實已表露了他的態度。第二天,劉統勳回來給乾隆上奏,說州縣的情況還是地方官熟……還沒等說完,乾隆就會心一笑說:“你說的對。”於是中止了這件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