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研究|圓明園與清宮政治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從雍正皇帝開始,圓明園既是清朝皇室的生活居住空間,又是帝國政治權力運作的舞臺。它和紫禁城都是清帝國的核心。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皇帝都常常在圓明園生活和處理政事,他們駐圓明園的時間超過在紫禁城的時間。這段時期,可以說圓明園成為清帝國的政治制度和權力運行的中樞。這一轉變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不容小視。政治場所的地理位置和空間佈局在政治事件和權力運作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康熙

實際上,圓明園的興建、設計和佈局就跟清朝的宮廷鬥爭息息相關。這還得從康熙晚年爭奪皇位的鬥爭說起。康熙皇帝多妻又多子,很多皇子為奪取皇位而爭鬥。康熙皇帝在晚年,一直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而苦惱。他晚年常常居住在北京西北郊的暢春園。他把暢春園北邊的圓明園賜給當時的四皇子——雍親王胤禛。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康熙皇帝來到圓明園鏤月開雲殿內觀賞盛開的牡丹。因為牡丹花的盛開,鏤月開雲殿又被稱為牡丹臺。當時,雍親王胤禛帶兒子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陪同康熙皇帝觀賞牡丹。12歲的孫子弘曆,康熙皇帝是第一次見到。當時,康熙對弘曆就非常喜愛。通過十幾天的接觸,康熙又感到弘曆聰明機智,是個守業的人才,暗自決定要讓弘曆繼承皇位。

如果要這樣,他必須先把皇位傳給兒子胤禛。這次在圓明園牡丹臺的會面使胤禛在皇位爭奪上比其他兄弟佔據了優勢。牡丹臺會面是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皇帝的第一次歷史性會面,保證了100多年的康乾盛世的存在,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圓明園的牡丹臺就是乾隆皇帝的發跡之地。他見證了那一切,不能不說是幸運的。

乾隆九年(1744),弘曆本人作《鏤月開雲詩》回憶此事:“猶憶垂髫日,承恩此最初。”歷史的發展機緣很重要,某些偶然因素也能決定政治和歷史進程。“牡丹臺相會”也成為清朝歷史上的一段傳奇和佳話。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雍正

胤禛即位之後,成為雍正皇帝,他大規模擴建自己即位前的居所——圓明園。皇位爭奪的結果促進了圓明園的大規模興建,也改變了北京城的宮室格局。雍正皇帝以此為契機,改變了舊有的宮城佈局之下的各種權力配置關係,從而影響了清朝中央的政治格局和制度運作。

從雍正開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皇帝每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圓明園度過,處理日常政事和國家大事,一般有重大的禮儀祭祀才回紫禁城。正如雍正皇帝自己所說:在園中與在宮中無異。為了上朝方便,圓明園周圍出現很多王公大臣的賜園和他們自己建造的園林。雍正還賜給親重大臣圓明園附近的宅第,以方便他們到園內辦公。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在唐朝,唐睿宗的第三子李隆基也是在複雜的權力鬥爭中殺出,最終繼承皇位,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玄宗。他還是藩王時,居住在都城長安城東邊興慶坊的宅子裡。他繼承皇位之後,大規模擴建自己即位前的藩王府,建成興慶宮,改變了長安城的宮室佈局。

長安城東邊的興慶宮在唐玄宗開元中期成為皇帝和大臣新的聽政中心和中樞權力運作的空間。許多官僚貴族為了上朝方便,逐漸在長安城東部買房。因此,長安城東面成了官僚貴族集中居住的區域。

有趣的是:在圓明園這座新型皇宮裡,卻沒有一國之儲君太子的專門居所——東宮。這也得從康熙末年爭奪儲君之位的鬥爭和雍正皇帝改革立儲制度談起。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滿洲人入關之後,漢化很快。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康熙皇帝就採用中原王朝傳統的預先冊立皇太子的做法,並且很早就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但這造成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太子胤礽極力發展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其他眾多皇子覬覦太子之位,造成康熙朝晚期政局的動盪。雍正即位後,鑑於這種情況,不再採取先立太子的做法。而是由皇帝本人把皇位繼承人的姓名寫成詔書,密封,藏於匣內,置之紫禁城內乾清宮正中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另書內容相同的傳位詔放在圓明園內。皇帝駕崩後,由顧命大臣從正大光明匾背後取出詔書宣讀,由先帝指定的繼承人即位。這就是秘密建儲制度。後來的皇帝也基本延續這種做法。從雍正皇帝之後,可以說幾乎沒有當朝太子。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洞天深處(唐岱、沈源乾隆九年繪)

在制度規定中,皇宮裡應該有東宮作為皇太子的居所。太子有了自己的東宮,就有了自己獨立的政治空間。他就能在東宮合法地經營自己的勢力,建立自己的“小朝廷”。東宮作為特殊的有潛在價值的政治能量和抽象的政治符號,絕對能吸引一批政治上的投機分子和野心家。皇帝和儲君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太子的勢力過分膨脹,勢必威脅皇帝的權力。

在紫禁城,太子居住在與自己身份相配的東宮。從雍正皇帝開始,帝國日常政治運作的主要空間轉移到圓明園。諸位皇子的生活起居、教育都在園內的“洞天深處”。既然沒有當朝的儲君,圓明園內自然沒有必要專門為太子建造一座東宮。這就等於撤銷了以往太子所依託的活動場所和政治舞臺。相應地,東宮體制在整個國家政治體制中的政治意義被有意識地淡化,乃至剔除。太子個人的政治空間東宮的缺失實際上就意味著他的政治能量的失去。雍正皇帝實行秘密建儲,自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太子對皇權的威脅。

雍正之後不再發生皇太子經營自己的勢力,進而威脅皇權和其他皇子的情況,與圓明園內沒有太子的專門居所和獨立的政治空間——東宮,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諸皇子在園內的居處“洞天深處”離皇帝日常起居之地——“九州清晏”非常近,步行不到10分鐘。這十分有利於皇帝對皇子們進行近距離監控。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其實,早在唐玄宗時期,就採用過靠壓縮太子及諸位皇子的生活空間來壓縮他們的政治力量的做法。如上文所述,唐玄宗開元中期,中央權力運作的中樞轉移到玄宗藩王府第擴建而成的興慶宮。同時,在這個新的中樞核心地帶,沒有安排皇太子居住在東宮。唐玄宗讓當時的太子和其他諸位皇子一起集中居住在興慶宮皇帝近側的別院裡。這樣,皇帝就可以近距離對太子的發展狀態有所掌握,使太子與諸位皇子處於皇權更加直接與嚴密的控制之下。這樣,太子幾乎沒有獨立發展自己勢力的空間。儲君勢力對皇權的威脅大大減弱。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大家都知道,從雍正皇帝開始,為了加強皇帝個人的專制權力而設置了軍機處這一機構。軍機大臣比其他官員更加接近皇帝。實際上,軍機處衙署所處的地理位置也對軍機大臣直接接觸皇帝和參與國家決策非常有利。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正大光明3D復原圖

在理論上,清朝的皇宮分為外廷(即外朝)和內廷。外廷是國家行政運行的公共空間;而內廷則是皇帝個人辦公和皇室生活居住的私人空間。乾清門就是紫禁城裡外朝與內廷的分界線。中央官署和皇帝上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在乾清門外,即都在外廷。

但軍機處的衙署卻緊貼著乾清門所在的直線,即衙署雖位於外朝,但緊挨著內廷。在圓明園,仿照紫禁城太和殿而建造的皇帝理政的正大光明殿及周邊的衙署中,外朝的行政部門都在面對正大光明殿的正門——出入賢良門之外,唯獨軍機處在出入賢良門之內,比其它機構更加靠近權力中樞。無論在紫禁城,還是在圓明園,軍機處辦公的衙署都在清朝中樞神經的核心地帶,比外朝的官衙更靠近皇帝。這為軍機大臣參與機要和決策創造了有利的地理空間。

圆明园研究|圆明园与清宫政治

同樣,唐朝的皇宮也有內廷和外廷之別。在唐朝中後期,皇帝為了限制外朝宰相的權力而設置了自己的秘書班子——翰林學士,擴大了宦官的編制和權力。翰林學士辦公的衙署翰林學士院和宦官的衙署內侍省也都位於唐朝皇宮的內廷。而以宰相為首的各級官衙門卻都分佈在外廷。翰林學士和宦官在地理空間上更靠近皇帝和權力中樞,他們比外朝官員更方便見到皇帝、更有利於參與決策。在某種程度上,這也能保證皇帝召見翰林學士或宦官的隱蔽性和機密性。

以上事例充分說明:宮殿的地理位置和空間佈局對中央官僚體制運作和政治權力鬥爭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觀察清朝宮廷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時,很需要把地理和空間的因素考慮進去。圓明園不僅是皇家園林、享樂之地、多種文化匯聚的明珠,它的地理位置和空間佈局還在清廷的政治運作和權力鬥爭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作者]

尤 李

付 懷 東

精彩回顧:

  • 圓明園研究 | 中國和歐洲宮殿的跨文化交流:圓明園與凡爾賽宮(三)

  • 圓明園研究 | 中國和歐洲宮殿的跨文化交流:圓明園與凡爾賽宮(四)

  • 圓明園研究 | 中國和歐洲宮殿的跨文化交流:圓明園與凡爾賽宮(六)

  • 圓明園研究 | 琴心莫說當年 圓明園“夾鏡鳴琴”的意義解讀

  • 圓明園研究 | 清代的姊妹園 避暑山莊和圓明園

溫馨提示

為了滿足大家深入瞭解圓明園歷史文化的需求,圓明園研究院特開通“北京圓明園研究會”公眾號,公眾號將定期發佈圓明園遺址保護與文化建設發展等信息。

圓明園的鐵桿粉兒們,趕快通過下方二維碼關注“北京圓明園研究會”公眾號吧~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