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六帝150多年的精心營建,佔地350公頃,建成了200多座精美的中國式宮殿和園林,樓塔宮闕,金碧輝煌。

圓明園果然經過150多年的、精心營建嗎?需要那麼久嗎?150年是建設時間?還是其壽命呢?兩者可以混而為一嗎?在我看來,1707年是其始建年代,1860年是其焚燬時間,153年是其壽命而不是建設時間。換言之,建設時間根本就用不了那麼長,甚至連1/5都不到,其餘時間只是居住使用以及有些必要的維護罷了。還原歷史是必要的,如此還原,就是篡改了。不能為了增加敵人的罪行,就隨意擴大犯罪的標的額,正如對於殺人犯,我們也不能隨意增加其罪行一樣。以下,從兩個方面證實,圓明園之營建,根本不需要150年。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縱向對比分析

紫禁城乃中國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規格之高,技術難度之大,施工組織之複雜,在中國古建築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建築可以與其匹敵。即便如此,由於土木結構興建之簡便、易行和迅捷,在短短十四年中,紫禁城就拔地而起,宣告竣工了。即:永樂4年(1406年)始建,永樂18年基本完工。工程量有多大呢?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8704間,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

紫禁城建於明初,比圓明園始建年代1707年,正好早了300年。300年間,技術再停滯,也不至於倒退的。因為,大興土木、修房蓋屋、疊山引水、整治園林是經濟社會之必需,必須的技術是不會失傳的,也不會停滯和倒退。

在清代,最後一座皇家園林是頤和園。頤和園之面積比圓明園稍小,不過,圓明圓是圓明、長春、綺春園(後改稱萬春)三園之和,長春園和萬春園之面積均在千畝上下,這就是說,要是隻算主體(圓明圓四十景,都在圓明園內)的話,頤和園與圓明園面積相等,都在三千畝上下。只是,頤和園的水面佔更大,佔全園面積的3/4,圓明圓水陸面積大約是平分秋色,各佔一半。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清漪園(頤和園之前身)是乾隆為其母親60大壽修建的。借祝壽大興土木,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堵住大臣的嘴。在儒家道德主導的帝國,皇帝雖有無限權力,可是,也不可奢侈和奢華,這與尚簡的儒家道德相 違背。歷代,都有正直、好事的大臣在奏摺裡不厭其煩地教導皇帝要勤儉治國。乾隆也不想擔奢靡之罪名,一方面大臣會反對,另一方面,他也不願意超越自己的父親雍正和祖父康熙。

以“孝道”之名,原有的“惡行”就搖身一變成為善舉。正如懷橘遺親,本來是毫無疑問的偷盜,卻成為人們頌揚的孝行。在修建清漪園上,乾隆就使了這麼一個小手段,使得捆綁自己的道德枷鎖被徹底打碎。在圓明園修建中躡手躡腳的乾隆,終於可以在頤和園放開膽子、甩開膀子大幹一番了。史料也顯示,乾隆在頤和園修建過程中,幾乎事必躬親,投入之熱情、精力,遠非圓明圓可比。

如此,是想說明,頤和園之建設規模,雖比圓明園略小,但是,其規格、技術難度、奢華程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要是不超過圓明園,何必再修一個呢?要是不超過圓明園,如何表達乾隆的孝心啊!要是不超過圓明園,見慣了圓明園的乾隆母親會滿意嗎?這才是符合邏輯的史實。

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漪園開建,1764年全部完工,用時15年。乾隆自比玉皇大帝,並傳下御旨,要把御園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要雄偉華麗,象徵著天宮裡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寬闊,好比天河,並在湖(河)的東西兩側修了一個銅牛和一個耕織圖。銅牛身子朝東,頭朝西,正好對著織女圖,這樣一來就更像天河了,天上織女,地上牛郎,遙遙相望。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圓明園建設分期分析

從時間上看,圓明園歷經康雍乾三朝,三代相繼;空間上,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而以圓明園為最。其中,一個必須單獨討論的是位於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景區,因為,一則,這是西方建築引入中國皇家園林之始,二則,也可以間接佐證中式園林建築之用時。

圓明園始建年代,經專家多方考證,為康熙46年。起因是,暢春園建成以後,康熙每年都有一百多天居住在西郊,諸皇子也都隨駕住進御園。皇太子允礽住在暢春園內西南部的無逸齋,後移居西花園,其他皇子也都集中住在西花園。《日下舊聞考》載:“西花園之前有荷池,沿池分四所,為皇子所居。”四所中南所有殿堂、房屋22楹,東所21楹,中所20楹,西所11楹,共有房屋74楹,其中有三楹二層小樓四座。

康熙朝的皇子,一般是到15歲時完婚,標誌著長大成人,即應實行分府。賜予什麼等級的府第,要根據各位皇子冊封的爵位。同時,住在暢春園中的皇子,也要在適當時機,從御園西花園荷池四所遷出,移居到在暢春園周圍新建的皇子賜園。如皇四子胤禛的賜園是圓明園,皇九子允禟的賜園是彩霞園。賜園之規模與建制,必須與其冊封的爵位相一致,不會是一座普通的平民宅園,但也不能逾制僭越。此時,雍正只是皇子,他既不能和康熙比,也不能和太子比,甚至不能和諸位皇子比,因為,他要標榜自己的德行:謙遜、儉約,不尚奢華,返樸求真,以此獲得康熙的青睞和欣賞,以謀求皇位。換言之,圓明園只會比其他皇子的園子更簡單、更樸素,更少花錢,而不是相反。事實也是如此。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四十六年正月記載:“丙子。是日南巡,閱淮套河工。命皇太子允礽、皇長子多羅郡王允禔、皇十三子允祥、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隨駕自暢春園啟行。駐蹕南苑。”

按通常慣例,允祉、胤禛等人應隨駕南巡,這一年卻置身其外,其原因不問自明,康熙帝予以寬免,命他們用心建造各自的賜園去了。

皇四子胤禛賜園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年初,當年即大體建成,並且入住。到這年十一月,康熙帝曾蒞園進宴。

正如胤禛在《圓明園記》中所說:“恭訝鑾輿,欣承色笑。慶天倫之樂,申愛日之誠”。《聖祖仁皇帝實錄》也有明確記載:“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己未。皇四子多羅貝勒恭請上幸花園進宴。”此處,“花園”當指圓明園無疑。

即:康熙朝,圓明園建了不到一年,就完工了。至於,康熙當政時期,雍正有沒有繼續添磚加瓦、再興修建,如上文所述,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韜光養晦、覬覦皇位才是其重心所在。雍正既沒有心情,也沒有能力在花園上浪費時間。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第一園:圓明園

雍正登基,暢春園歸了皇太后,圓明園成了御園。擴建圓明園遂在雍正主持下,大張旗鼓地展開了。不過,雍正也不敢太張揚,畢竟有暢春園比著。

在《雍正御製記-圓明園記》中,雍正寫道:“及朕纉承大統,夙夜孜孜,齋居治事。雖炎景鬱蒸不為避暑迎涼之計。時逾三載,僉謂大禮告成,百務具舉,宜寧神受福,少屏煩喧。而風土清佳惟園居為勝,始命所司酌量修葺亭臺邱壑,悉仍舊觀,惟建設軒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諸臣有視事之所。構殿於園之南御以聽政。晨曦初麗,夏晷方長,召對諮詢,頻移晝漏,與諸臣相接見之。”

以上文字,透露了幾個信息。

圓明園大規模建設時間——“時逾三載”。根據楊乃濟《圓明園大事記》所記:雍正二年,請了風水先生看風水,為圓明園制定總體規劃;三年,撥付圓明園工程銀30萬兩,這也是圓明園建設史上第一筆大額資金。同年8月27—29日,雍正首次駐蹕圓明園。雍正《圓明園記》,也在這一年寫成。雍正四年正月,雍正下旨:“每日辦理政事與宮中無異”,廷臣皆應“照常奏事”。足見,經過三年的大規模建設,雍正三年末,圓明園之規模當已大備,所以,雍正才能“每日辦理政事與宮中無異”。2,雍正擴建圓明園的重點——始命所司酌量修葺亭臺邱壑,悉仍舊觀,惟建設軒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諸臣有視事之所。重點不在亭臺丘壑,而在朝署;康熙在位的時候,圓明園只是皇子的賜園,政治中心在暢春園而非圓明園。要把政務中心移到圓明園來,必須先把各衙門的房子修起來,否則,三部六院王公大臣們可如何理政啊。

可以斷定,這三年是圓明園最重要的建設時期,標誌是雍正所寫的《圓明園記》。要是圓明園還沒有模樣,還沒有大體完成,雍正是不會寫《圓明園記》的。這不是說,三年之後,圓明園的建設就停止了。事實是,雍正在位的14年間,圓明園的朝署再沒有動靜,“亭臺丘壑”卻一直在修建。這一點,可由《圓明園大事記》中,每年雍正都會為新景點題寫匾額證實。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雍正末年,圓明圓四十景中的32個景點,已經完成。也有說29個的,也有說33個的。其實,具體是多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就算是最少的29個,也足以說明圓明圓的大部分在雍正朝已經佈局落成。留給乾隆的,只是見縫插針和修修補補了,再用大手筆、做大文章,已經沒有空間了。

乾隆三年正月,傳旨沈源、唐岱將圓明園各所合畫冊頁一冊。——為圓明園蓋棺論定做準備。

乾隆六年,傳旨將方壺勝境、蓬島瑤臺、慈雲普護三圖增入冊頁內。——建成一個,加入畫冊一個。

乾隆九年,即1744年九月,繪製成“圓明園四十景”圖。又後奉旨將雍正御筆《圓明園記》、乾隆御筆《圓明園後記》裱於畫前。——四十景是兩代皇帝親賜的,以後誰還敢改啊。圓明園四十景,直到1860年圓明園遭難,再也沒有改變。

至此,圓明園大規模興建宣告結束。此後,乾隆的興趣和建設中心,就轉移到長春園了。

綜上,圓明園建設期為:1+14+9=24年。以頤和園對比,這才是一個符合實際的、可信的圓明園建設時間。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第二園:長春園

長春園面積為1000畝左右,相當於圓明園的1/3。以乾隆帝的意思,修建長春園是為了他退休之後園居的。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在《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一文指出:“而圓明之東,復拓水磨村為長春園,據乾隆三十五年御製詩:‘預修此園,備六十歸政後悠遊之地。’然考澹懷堂、含經堂,實建於乾隆十四年前。”

《清史稿.職官志》記:乾隆十六年,長春園建成,置六品總領一人;據此,長春園之修建,應該開始於乾隆十年,也就是圓明園工程畫上句號的第二年,終於乾隆十六年,歷時六年。這一點,無論從時間上——要在圓明園工程之後——,還是在空間上——長春園的工程量,最多相當於圓明園的1/3,都是合理的。

不過,據張恩蔭在《清五帝御製詩文中的圓明園史料》中考證,乾隆每次南巡之後,都會將南巡看到的江南美景“移天縮地在君懷”,在長春園仿製一個。所以,長春園的大規模建設雖然在乾隆十六年結束,可是,小規模的新建工程則持續不斷。乾隆十七年,修建茜園;乾隆二十三年,修建小有田園;乾隆三十二年,修建如園;映清齋、鑑園、獅子林則分別建成於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和三十七年。

自乾隆十年開始計,至此,已歷時二十六個年頭。面積只有圓明園1/3,建築的規模、尺度和技術難度,與圓明園相當,卻比圓明園還費時,解釋只有一個:長春園之建設在磨洋工。換言之,建長春園根本用不了26年。之所以變成“馬拉松工程”,完全是乾隆下江南之故。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長春園的修建,到底是多少年呢?較為合理的算法是,以其有工程營建的年份為實,即:乾隆十七年,修建茜園;乾隆二十三年,修建小有田園;乾隆三十二年,修建如園;映清齋、鑑園、獅子林則分別建成於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和三十七年。合計為5年。

長春園還有一處重要建築,也是今天圓明園遺址中唯一看得見的文物:西洋樓。西洋樓是一組建築,在長春園的北邊,呈長條狀,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西洋樓是委託西方傳教士、來自意大利的清廷宮廷畫家郎世寧操辦的。郎世寧幹不了,就舉薦在華的、有建築才能的蔣友仁。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歷時十二年。據此,長春園基建年限:6+5+12=23年。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第三園:綺春園

綺春園的情況較為特殊,在乾隆時期,綺春園已經加入圓明園,成為圓明園的附園。《清史稿.職官志》記:乾隆三十七年,增綺春園總領一人。然而,一開始其規模很小,且未作大的修繕。乾隆時期的綺春園除宮門和正覺寺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大型建築,只有一些小型的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如浩然亭、涵遠齋、知樂軒、聯暉樓、竹園、雙壽寺、莊嚴界、環秀城關等。乾隆皇帝從來就沒進去過。這一點,可由乾隆御製詩文從沒出現綺春園景物為證。嘉慶朝時,將綺春園西邊諸多小園併入,加以修繕、添建才初成規模。

綺春園面積800多畝,比長春園略小。它是由若干小園合併而成,分建於不同時期,因此,全園並不像長春園那樣有一個統一的總體佈局,大體說來,綺春園是一個小型的水景園集錦。加之,若干小園之主人,無論家世多麼顯赫,財力如何雄厚,也不敢和皇帝叫板!何況,與圓明園、長春園僅一牆之隔,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不低眉順眼地表示臣服,豈不是自找苦吃嗎?所以,這就決定了綺春園的品質只能是“小家碧玉”,圓明園和長春園才是金枝玉葉。如此推理,綺春園之修建更不應耗時、耗力、耗物太多,最多,五年就是其上限了。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並立!後人為什麼統稱為圓明園?

圓明三園的合計建設年限為:24+23+5=52年。其中,西洋樓是西式建築,採用石料、石雕較多,還有一些“高科技”的機械設施,例如大水法所用之水泵,因此其修建是最耗費時間的。其實,其建築面積,不到圓明園的1/20。需要說明,由於中式建築的脆弱性,水火不容。所以,古建築的維護、保養乃至重建,是十分常見的。但是,無論是維修,還是重建,都沒有新增建築內容,因此,不應將其計算在建設週期內。

嘉慶年間又擴建了圓明園西路,併入親王及公主賜園,奠定綺春園的規模。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相對獨立又互相連通,總體上以圓明園為主,三園統屬清廷設立的圓明園總管大臣管轄,因此一般統稱“圓明三園”或“圓明園”。按清朝制度皇家工程應歸中央六部之一的工部管理,圓明園興建則是個例外,由主管宮廷事務的內務府管理,另組工程事務所,建造所花費不受工部法規約束。

嘉慶年間,圓明三園依然有所增建。嘉慶之後,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道光帝撤了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的陳設,取消了熱河避暑山莊的避暑與木蘭圍場的秋獵,而不斷出資翻修圓明三園殿宇。由於國力衰敗,清朝皇室再也無力對該園進行大規模的修葺,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咸豐十年(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燬為止。

從乾隆晚期到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不過區區60幾年,期間經歷嘉慶、道光、咸豐三朝。而偌大一個大清王朝,卻也無力再重建曾經的萬園之園。俗語云,盛世收藏,亂世黃金;亦可謂:盛世皇家園林,亂世斷壁殘垣,嗟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