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若帆之閣”原來是乾隆建的一個觀察哨


圓明園“若帆之閣”原來是乾隆建的一個觀察哨


圓明園“若帆之閣”原來是乾隆建的一個觀察哨


圓明園“若帆之閣”原來是乾隆建的一個觀察哨

圓明園是用來幹什麼的?也許很多人都會說是清代帝王悠閒娛樂的地方。我要說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至少說在雍正和乾隆時期不是這樣的。

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盛世有三個,第一個是西漢時的“漢武盛世”,從“文景之治”到“武帝極盛”;第二個是“大唐盛世”,從“貞觀之治”到“開元全盛”;第三個就是“康雍乾盛世”。也有人說應該把“永樂盛世”也加進來,稱為四大盛世,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我們先放下不談。

康熙晚年到暢春園辦公,開啟了清代園政的歷史。雍正繼位後,把父皇給自己的賜園圓明園升級為離宮,從此五代接續150多年。這裡是當時除紫禁城外的第二政治中心,一切都以“理政”為第一原則,這一點是和頤和園、避暑山莊等完全不同的。寫了幾十篇關於圓明園的文章後,我也對這一點有了更深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重農輕商是絕大多數王朝的基本國策,康熙、雍正和乾隆也都有自己的自留地,都親自耕種農田,瞭解農業生產過程。圓明園中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景點也非常多,前面多有提及,這裡不再贅述。乾隆在自己的自留地裡生產勞作時,經常就在想,這裡的太監和農夫是絕對不敢偷懶的,農田水利設施也是配套的,農作物的長勢和收成不錯,但民間的勞作又是如何呢?只能聽大臣和太監們的彙報,但他們會不會報喜不報憂,或存有什麼私心呢?他也不是對臣下和太監們不放心,只是想著自己能親眼看看才好。

有一天,乾隆從自留地“多稼如雲”出來,沿著假山散步,走到圓明園大北門東側的假山最高處時,他向外一望,眼前是大片的百姓農田,再回身向園內一望,西南就是自己的自留地。這個地方太好了,不用出門,就可以既看到園內農田,又可以觀察百姓的莊稼。於是,他就叫來內務府的人,讓他們在這裡修建一處景觀,開始的時候叫“耕耘堂”,他還寫了9首《耕耘堂》詩,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假山巔築室,牆外見溪田”“園中屬官物,牆外私墾別。當官與治私,盡力殊勤拙。何事不窮理,亦弗苛察屑”等。

乾隆的意思是這裡建好後,他就多了一雙準確瞭解農業生產的慧眼,還可以觀賞更多的美景。建的過程乾隆在“多稼如雲”裡勞作或休憩時都可看到,看著看著他就想到了南巡時的場景,腦中不時出現“高閣築溪上,因之號若帆。雖雲出想象,體物意不凡”的感受。於是,乾隆不僅把這裡重新命名為“若帆之閣”,還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前寫好了“若帆之閣”“耕耘堂”“爽籟居”“湛虛翠軒”等牌匾,建築一修好,就命人掛了起來。

乾隆以後,嘉慶、道光等也常到這裡來閱視園內外的莊稼生長,乾隆寫過9首《耕耘堂》詩,嘉慶帝更是寫了19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