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悅自己,是最高級的幸福

小南最近很喜歡一首歌,裡面有一句歌詞深得我心:“懼蹉跎,更懼你們看輕我。”

只活在別人眼裡,從此一舉一動都像演出。

糊里糊塗地聽著大眾告訴你,你需要做什麼,用盡全力活成別人希望的樣子。

失意落魄時,還要告訴已經憔悴不堪的心靈:你還是做得不夠好。

我們真的需要這麼累地活著嗎?

取悅自己,是最高級的幸福

01

成長,不是活成別人口中的模樣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被別人“貼標籤”。一次考試就決定孩子是勤學或懶惰,難得奢侈就被人說是“富婆”,不喜熱鬧是“孤僻”,不善表達成“悶騷”……

取悅自己,是最高級的幸福


都說我們要透過別人這面鏡子來了解自己,但既然是鏡子,就不只有平面鏡,還有哈哈鏡、顯微鏡……很多時候,我們要通過與自己對話來了解自己:我,想怎麼樣?

常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別多想這樣做別人會怎麼看。真正的成長,是成為一個有獨立主見的人,而不是活成別人口中的樣子。

取悅自己,是最高級的幸福

02

愛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

張德芬當過風光的新聞主播,曾任知名公司經理,但最終卻患上了抑鬱症。早年填報大學志願的時,父母不同意報中文系,她只能違心地念了工商管理。畢業後,由於母親過多幹涉,她第一次的婚姻十分失敗,父母也因此鬱鬱寡歡。

2002年,她幡然醒悟,“這是你們的願望,不是我的願望。”辭去高薪工作,她不再活在父母的期待裡,開始學著獨立,專注於研修文學和瑜伽,做自己喜歡的事,來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

取悅自己,是最高級的幸福

03

個人選擇上,沒有高低之分

梁文道曾經提到過“鄙視鏈”的問題,當官的看不起從商的,說鄙陋;隱居的看不起當官的,嫌庸俗。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在個人選擇上,沒有高低之分。

魏晉時期,有個一生貧窮的詩人——陶淵明。他飽讀詩書卻過得食不果腹,親戚們見了便都勸他,“人生苦短,你為什麼不趕緊向上爬,謀求功名”,他卻回答,“我不喜歡官場的生活,當一個農民也挺好,你們不必再說什麼了。”

取悅自己,是最高級的幸福


取悅自己,正是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且選擇最合適的生活。既然有所追求,為什麼要被別人的目光捆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只要享受,不想付出,是貪婪,不是取悅。我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活法,既然無法預知未來,不妨珍惜幸福的每一刻,認真地活,認真地走,直到最後,猶能含笑。

悅人者眾,悅己者王

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世界,而是為了取悅自己

我們無需害怕與他人的分歧

同一種花,也會開出不同的美麗

今天的我只做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

以我的韻律

我把這叫做,幸福

取悅自己,是最高級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