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斗赢奸人,王阳明把自己从书生进化成了狠人

为了斗赢奸人,王阳明把自己从书生进化成了狠人

作者 | 肖公子

1. 读了几本书,谁不是书生意气?

你总想维护正义,堂堂正正,

但对手就会甘心居于不义的一面,任你当标靶吗?哪有这样的蠢货。

更何况,愿意顶着不义的帽子,去获取利益的,哪个不是贪婪而无耻的人,这种人战斗力强着呢。

大宦官刘瑾爬上台了,带着皇帝净干坏事。

朝臣们纷纷抗争,结果首辅、次辅两位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中的四位,朝堂上六大重臣被刘瑾一举干出了局,诸多中低级官员连带落马,被刘瑾廷杖的廷杖、发配的发配。。

面对这种奸人,三十五岁的王阳明非常愤怒,明知朝政已为刘瑾把控,但还是上书营救那些敢为正义而言的同僚们,结果呢?

王阳明被给予廷杖+发配的重刑。

挨了四十廷杖后,王阳明还被发配到离北京近五千里远的贵州龙场当驿丞。

贵州龙场本已是大明帝国最为荒僻的区域,那驿丞不过是负责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的微末官吏,在大明官员十八级职级体系里连品级都不入。

王阳明经此廷杖后,等于从大明中央六品官员,一步滑落成了偏远地区的微末小吏;从前途无量的状元之子,一步滑落成了被贬的罪臣,从此远离大明政治中心北京这个大舞台。

在王阳明受罚期间,他妻子正怀孕,受此打击流产了,从此终身未孕。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同时也被明升暗贬的安排到了南京,做一个空头尚书,被排挤出了北京这个权力中心。

可以说,在和刘瑾的对抗中,王阳明惨败,把自己从云端一步带入了尘埃里。

我们总喜欢关注败部复活、绝地求生的故事,但实际上,在历史中,落入此种境地的官员们,百分之九十都是有去无回,有死无生,绝难翻盘。

2. 王阳明到了龙场后,也非常苦闷。

一位书香世家走出来的官二代,怎么和普通话都说不了的当地群众融合啊?

更何况龙场当地的自然环境,对迁入人群的体质也是个考验,瘴气、蚊虫,可谓是日日烦忧。

王阳明把四书五经全都翻了一遍,把从小学到大的理学折腾了个遍,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我遵循的是圣贤之道,我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为什么受伤的却是我?

我读了一辈子的书,为什么败在没怎么读过书的刘瑾手中?

为什么一大堆昔日的同僚纷纷去巴结刘瑾,瞬间就得到提升,高官厚禄?

道究竟是什么道?在义和利的冲突下,我应该怎么选择?

为什么地狱空荡荡,好人在受罪?自己如果死在龙场,也就是悄无声息的路边小草。

自己生活的巨大落差,家族地位的跌宕起伏,人生梦想的破灭与重建,这些问题反复折磨着王阳明,“圣贤们是不是错了?”

日升月沉,长夜漫漫,一年又一年,

终于在一个黑夜里,龙场的破旧山村里传来了一声长啸,如龙吟、如虎啸、如泣如诉,王阳明想通了,“龙场悟道”,

就此心学诞生了,知行合一。

很快,在大明的历史舞台上,王阳明就带着他的心学利器,发起了一轮轮摧枯拉朽的攻势。

3. 终于,刘瑾因做恶太多,倒台了。王阳明重新复出,并且转了专业,开始带兵打仗了。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阳明被兵部尚书王琼举荐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康、赣州、汀州、漳州等处。

这南赣汀漳是出了名的难搞啊,十多年来一直盘踞着多股土匪,势力庞大。

江西谢志珊自称“南征王”,占领南安府的横水、左溪、桶冈等地;

广东池仲溶自称“金龙霸王”,据浰头三寨;

福建大帽山詹师富起义;

江西大庾陈曰能起义……

动不动就是多股土匪联手,跨省劫掠,整个南、赣、汀、漳区域实际上就是一团糜烂,无非就是差几位有雄心壮志、天赋才能的义军领袖而已,如果真有唐代黄巢、宋代方腊、明初朱元璋那样的人物混迹其中,整个南、赣、汀、漳区域早就彻底连成一片,另立一国了。

王阳明到任之后,首先创造了“十家牌法”,把民和匪切分开。这个地方的土匪,都是本地人,收成好了种种地,收成差了抢抢劫,民匪之间盘根错节。以前历任政府之所以打不掉这些土匪,政府军还没出动呢,拐弯抹角的这些本地乡亲们就把衙门的军事计划给土匪们送过去了,人都是乡里乡亲的利益共同体,能帮你个外地来的空降官员?

王阳明早知其弊,直接“十家一牌”,牌上注明各家的丁口、籍贯、职业,轮流巡查。一家隐匿盗贼,其余九家连坐。如有人口变动,需向官府申报,不然被认定为“黑户”。

当然这个政策出台后,给老百姓增加了很多不便利的地方,天天被“执牌挨户察纠”,这没有人会觉得愉悦。

王阳明也知道这种把所有人都先界定为“坏人”,然后加以管理的措施会不得人心,他在告示中也反复表达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善意,“今为此牌,似亦烦劳。尔众中间固多诗书礼义之家,吾亦岂忍以狡诈待尔良民。便欲防奸革弊,以保安尔良善,则又不得不然,父老子弟,其体此意。”

但王阳明在十家牌法的具体落实上毫不手软,明确要求“务在一月之内了事。”同时“该道亦要严加督察,期于着实施行,毋使虚应故事。仍令各将编置过人户姓名造册缴院,以凭查考;非但因事以别勤惰,且将旌罚以示劝惩。”

结果怎么样,一个月时间就斩断了土匪和很多潜在匪患的联系。

随后几场硬仗打下来,土匪溃败。真要是军纪肃然的正规军,能打不赢装备都不齐全的土匪吗?

几处匪患平定后,有的土匪就主动投降了。

王阳明察言观色,看你这土匪是否真的能够洗心革面,对那些心存侥幸、不过一时投机的投降之徒,王阳明直接就是一个字“杀”。

盘踞在九连山麓三头(上、中、下)的池仲容团伙势力庞大。

池仲容的部队以“劫富济贫”为口号,以红色“蜈蚣”为旗帜,以红布扎头为标志,池仲容自称“金龙霸王”。

明正德年间,池仲容起义军先后攻打龙川、翁源、始兴、会昌等县城,曾活捉河源主簿、龙南县官,掳南安府经历,戳信丰所千户。

正德十二年(1517年)2月,池仲容率部围攻信丰城。

明王朝曾先后两次调集数万官兵“围剿”起义军,均遭惨败溃退。

这“金龙霸王”池仲容也算是一方霸主,在浰头曲潭村千斤担一带开荒种地、屯兵耕活、炼铁铸器、保证供给,已然是独立王国。

面对这样的悍匪,王阳明挟胜仗之威,以攻心为上,经过一番捭阖纵横,池仲容的手下大多主张出山投降,池仲容无奈之下,于十二月二十三日,率九十三位首领来到赣州选择投降。王阳明将池等安排到赣州祥符宫(现文庙)住下,并送青衣油靴给他们穿,教他们习礼,还让吏人陪同他们浏览街市。

就在池仲容和众首领在赣州快乐地度过了大年初一和初二后,初三事变了!

当天照样是设酒宴招待,池仲容彻底放松了警惕,而就在年初三晚上,王阳明安排人把池仲容及大小首领九十多人全部处死。

在池仲容被杀的同时,王阳明也指挥大明军队对池部大本营曲潭村发起进攻。

4. 宁王造反,他这造反筹备多年,一开始也是杀人立威,江西巡抚不肯投降,直接头都砍了。

王阳明那时候就是从江西路过,本来没他多大的事,按理说给朝廷送送情报,汇报下事变,不投降逆贼,能坚持等待指令就不错了。

结果王阳明奋起神威,带着几个文职官员,组成前敌总指挥部,先是离间计、假情报频出,让宁王顾此失彼;

虽然围魏救赵、批亢捣虚,趁宁王出征,一场硬仗,直接把宁王的南昌老窝抄了,弄得宁王那边军心大乱。

黄家渡水战火攻,直接打垮了宁王主力,彻底平叛。

王阳明这几场恶战,临阵手令就三句话:

伍不用命者斩队将。

队将不用命者斩副将。

副将不用命者斩主将。

战前谍战诡计百出,临阵宁死不退。

这样的对手,谁不怕?

够不够辣?这是书生所为吗?这种雷霆手段,还是儒家之道吗?

当然是,一家哭,一路哭,何为?

对暴徒残忍,就是对大众的慈悲。

知其为恶,为什么不举起掌中之刀?

知行就要合一,明知是虎山,那就不要动嘴,要动刀。

5. 平定了宁王,立了这样大的功劳,该接受封赏了吧,恰恰相反,王阳明一步落入了最危险的境地。

宁王为了造反筹备多年,朝中不少重臣都和他有勾结,王阳明平叛成功,多少心怀鬼胎、藏在暗处的人会有动作?

更何况当朝皇帝糊涂,刘瑾死后,身边依旧小人环绕,看你平叛成功,一堆人的台词是:王阳明这个王八蛋,平了宁王,也不知道捞了多少银子,贪污军饷、劫掠南昌、抢宁王府,这家伙要是不分出一些红利,饶不了他!

有时候觉得人与人之间简直是无法沟通,你前线浴血、军纪森严,在后方的一些权臣眼里,这都是扯淡,无非是你捞到了一个抢财报、喝兵血的机会,不然你那么积极干什么?宁王做皇帝,还是正德做皇帝,关你屁事?

这些人的心里只有利,没有义,没有道。

正德帝特别宠信江彬、许泰这几个人,这几个手下趁着宁王造反这个机会,知道你王阳明已经平叛了,但还是带兵过来了,一路敲诈索贿而来。见到王阳明后,更是准备大敲一笔。

古代官场里,怎么面对贪污受贿问题,堪称是每一位官员的试金石,特别是索贿的是你的上司……

与王阳明见面之后,正德帝的宠臣张忠、许泰问王阳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宁王府一向都是富甲天下,这些金银财宝现在都哪去了?”

这话里话外的,意义太明显了,这两权臣认为,你王阳明既然抓了宁王,肯定也是把宁王的财产都搜刮到自己腰包里了,特么的,也不知道主动拿出来孝敬大爷的。

非常有意思,面对张忠、许泰这样公然的索贿行为,王阳明一守住了底线,没有找点财物去逢迎这些贪官;

二是王阳明并没有一五一十地翻出账本,一笔笔的汇报开支。

因为王阳明知道,这些贪官污吏早已经贪的闻名天下,良知沦丧,那会听你公事公办这套做法;

三是王阳明也没有勃然大怒,没有公然上书抨击,没有与这些奸党不同戴天,没像后世的清官海瑞那样抬棺而战!因为王阳明知道,正德帝这样的皇帝会主持公道吗?那只能呵呵了。

一不行贿;二未按公事处理;三没有不共戴天,那王阳明是怎么回复的呢?

王阳明只回答了一句:“宁王造反之前,把这些财宝都拿来勾结京师要人了,约这些受贿的要人做内应,这都是可以彻查出来的。”

这话说得太高明了,攻敌之所不备。张忠、许泰以前那是宁王行贿的常客啊,你要敲王阳明竹杠,王阳明就准备追查宁王同党、勾结造反之人,孰轻孰重?你盯着那点钱,人盯着你的命运和仕途,要钱要命?就算皇帝信任你们两,饶你们不死,但这种事情闹出来,谁脸上都不好看不是?更重要的是王阳明说的不是实话吗?大实话。

张忠、许泰一听这话,“气慑不敢复言。”

面对上司索贿,一代圣人王阳明守住了底线,但也不是一腔书生意气,有权有谋,不卑不亢,恪守良知,知行合一。

此时距为刘瑾事上书已经过去了十四年,经历过被贬、经历过挫折、经历过艰难苦困的王阳明,已经洞察了人性,他再不是一个冒失的书生了,

周星星演的《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的老爹包不同留言:贪官要奸,清官更要奸,要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坏人?

为了斗赢奸人,王阳明把自己从书生进化成了狠人,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多了光焰万丈的心学。

为了斗赢奸人,王阳明把自己从书生进化成了狠人

本文内容节选自肖公子的新书《王阳明和他的对手们》,更多详细内容,请看原书。

为了斗赢奸人,王阳明把自己从书生进化成了狠人

王阳明,一个官二代,状元之子,不求个人利益,为了民族和国家,上书皇帝攻击权奸,结果被一顿胖揍,从大明中央实权处长,贬为了贵阳省修文县龙场镇国营第一驿站招待所所长,一困三年……在这样困难的局面下,看他如何败部复活,三年六次升职,玩出军民融合,从文臣转武将,平定南赣汀漳十年匪患,将造反宁王一网打尽,逃出小人布下的构陷罗网,在皇帝和首辅大纷争的朝堂中活出自我,成就心学宗师地位,五百年来第一人。这样一个人,混江湖的故事,想不想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