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民族现在是不是已经消失了?

一起傻笑


契丹这个民族现在是不是已经消失了?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契丹民族在西辽王朝灭亡之后就基本消失了,但这个消失可并不是契丹人都死光了,而是在国家灭亡之后,契丹人流散亚洲各地,最终大部分都融入了所在地的当地民族之中,而少部分则形成了新的民族。


契丹人的离散

在公元1125年,辽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朝灭亡。失去了国家的契丹人则在此之后开始了迁居亚洲各地的历程。

曾经盛极一时的辽朝

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在辽朝灭亡之后,多数契丹人还是留在了其故地,并没有马上迁走。但此时契丹故地大部分已经处在了金国的统治之下,所以留在辽国故地的契丹人也可以说就任由金国统治者来摆布了。

而金国首先对契丹人采取的策略是强制迁徙并充军,大量契丹人被分散迁徙到金国各地,并被编入金国军队之中,为其征战。比如在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之时,就曾经遣使到各路征兵,要求契丹人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全部从军,帮助金军南侵。而契丹人因为无法忍受如此沉重的兵役,所以在当年在一位名叫撒八的人率领下发动了大起义,但很快就被金军镇压。

古画中的契丹人形象

而在起义过后,金国对契丹人的政策转为对其进行强制同化。金世宗在位期间(公元1161年-1189年),就曾经明确下诏,将契丹人分散迁徙:

与女直(真)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

而在这种政策实施之后,大量契丹人融入女真人之中,但一些没有被同化的契丹人则对女真人更加憎恨,所以在后来蒙古开始入侵金国的时代,就开始有大量的契丹人投奔蒙古,加入蒙古军队,参与灭金战争。

西辽王朝也聚焦了大量契丹人

而除了留在金国的契丹人,在辽朝灭亡之后,契丹人的另外一个主要去向是跟随耶律大石西迁到了中亚地区。之后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又收拢了大量契丹人。后来西辽进行的人口普查显示在其首都虎思斡耳朵附近共有男丁84500人,其中恐怕也有相当比例是契丹人。另外还有一些契丹人则投奔了西夏,而在辽朝灭亡前几年,有一支契丹军队曾经入侵高丽地区,但后来被高丽军队击败,所以也有一些契丹人留在了高丽。

契丹人融入其它民族

而在蒙古灭金之后,契丹人这个身份因为其民族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分化,所以开始渐渐消失。元朝建立之后,更是因为契丹分化已经非常明显,所以干脆将其并入其它民族进行管辖了,比如元朝时曾经明令:

若女直(真)、契丹生西北不能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

也就是不再将女真和契丹视为单独的民族,西北不会说汉语的女真人和契丹人直接视为蒙古人,而汉地已经汉化的女真人,以及被女真同化的契丹人都算汉人。所以多数契丹人应该是在此时已经融入汉族和蒙古族了。

契丹人征战场面想象作品

而在西辽的契丹人,在西辽于公元1218年被蒙古帝国灭亡之后,大部被编入蒙古军队,同样蒙古灭亡西夏之后,投奔西夏的契丹人也大量被蒙军收编,所以这些人后来都随蒙古军队四处征战,后来也大部融入蒙古族。现代观点认为在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有相当一部分蒙古族很有可能是契丹人后裔。

而在西辽被蒙古人灭亡之前,有一支西辽的契丹人就已经投奔了当时中亚另外一个王国花刺子模,在花刺子模也被蒙古人灭亡之后,这支契丹人继续西迁,最终来到伊朗中部的克尔曼地区,再次建立了一个契丹王朝。这个契丹王朝又存在了一百年左右,后来其公主还曾经成为蒙古人在西亚建立的伊儿汗国的王后,但后来在内乱中被伊儿汗国吞并。而那些契丹人后来相继投奔当地其它伊斯兰王朝,逐渐融合于当地的伊斯兰民族之中。

高加索地区的诺盖人被认为有契丹人血统

另外在辽朝灭亡前后,还有一支契丹人迁到今天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为辽朝戍边,这支契丹人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后来形成了达斡尔民族。而根据现代基因检测,达斡尔民族和契丹人的基因相对比较接近,因此可以被视为契丹人的后裔,但直接说他们就是现代的契丹人也并不合适,因为其民族认同已经不一样,达斡尔族并没有继承契丹的主流文化。

乌拉尔山地区的巴什基尔人也被认为有契丹人血缘


此外在云南地区,有一个跨民族的族群叫“本人”,现代也普遍被认为是南征蒙古军队中的契丹人后裔。而在中国以外,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中有一个叫达尔契丹的部族,而在哈萨克斯坦的钦察人中,有个叫契丹钦察的部落,这两个部落现代也基本被认为是西征蒙古军队中契丹人和当地人的混血后裔。而在更加往西的高加索地区和乌拉尔山地区,分别有两个民族叫诺盖族和巴什基尔族,这两个民族在现代也被认为有西迁契丹人的血统。


桃花石杂谈


在今天的俄语和阿拉伯语中将”中国“一词念作契丹——这个名字原本属于中国北方一个骁武善战的马背民族: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源于东胡鲜卑,秦汉时期匈奴雄踞北方草原并战胜了东胡,东胡民族的一支分支逃到鲜卑山(据考证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因此被命名为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后生活在中原汉地的鲜卑人日渐汉化,最终完全融合到了汉民族之中;而留在东北老家的鲜卑后裔逐渐繁衍出契丹、室韦、库莫奚等民族。契丹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繁衍出八个部落,其中的迭剌部出现了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和实际统治者分离的现象:名义上迭剌部的首领是可汗,然而实际的军政大权皆掌握在军事首领夷里堇手中。公元907年2月27日迭剌部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取代了痕德堇可汗的汗位,结束了迭剌部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和实际统治者分离的现象。他镇压了部落内部贵族的叛乱,又征服了奚、室韦、阻卜等部族并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阿保机通过对食盐这一战略资源的掌握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与此同时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富打造了一支战力卓绝的军队。915年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凯旋归来后却遭到契丹其他七个部落首领的排挤,被迫放弃汗位来到滦河边定居,在这里他建设了一座仿幽州的城郭。在这里阿保机率领归附他的汉人耕种、煮盐、炼铁,很快阿保机就垄断了契丹诸部的盐铁供应,于是他派手下给其他七个契丹部落的首领传话:“我有盐池,经常供给各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盐方便,却不知盐池也有主人,你们应该来犒劳我和部下。”其他七个部落的首领一听这话就带着牛和酒来犒劳阿保机,结果阿保机在酒宴上布下伏兵将七个部落首领尽数斩杀,至此耶律阿保机完成了契丹八部的统一。

这时的契丹仍是类似于此前的匈奴、鲜卑、突厥一样的草原游牧部族联盟,而不是成熟的国家形态。按契丹传统:可汗之位三年改选一次,不能像中原皇帝那样搞终身制和世袭制。然而阿保机凭借自己的实力一直不让位,由此引发了契丹耶律氏族内部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等人的叛乱,史称“诸弟之乱”——从公元911年到913年耶律阿保机的弟弟们先后发起三次叛乱。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接受汉人幕僚韩延徽的建议仿汉制称帝,定国号为大契丹。926年耶律阿保机东征渤海国,契丹的势力由此扩张到渤海沿岸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消除了东面渤海国的威胁的阿保机又征讨党项、阻卜等部落,向北到达了乌孤山(今肯特山),还曾抓获回鹘都督毕离堇,回鹘乌主可汗只得派使臣纳贡谢罪,阿保机的势力最西到达了今阿尔泰山一带。这一时期的阿保机还命人用300多个汉字作拼音字母创造出了契丹文字。这一时期的契丹国以初步确立了对契丹等游牧民族同汉族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渤海人分而治之的南北面官制度:治理汉人的官署设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设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称北面官,官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地位较南面官高,管理宫帐、部族、属国之事。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病逝,其妻述律平宣布摄政。在述律平的干预下耶律阿保机钦定的太子耶律倍被废,次子耶律德光继承了契丹国的帝位。936年中原的后唐王朝发生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耶律德光支援攻打自己的政敌李从珂,于是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南下支援石敬瑭,石敬瑭因此得以建立后晋王朝。事后契丹获得了燕云十六州,这里成为了日后契丹进一步南下的基地。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于是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随即发兵攻打后晋并于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开封。随着后晋王朝的灭亡,契丹得以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当年二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这时的耶律德光自视已继承中原正统,打算长期经略中原。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激起了中原百姓的极力反抗,与此同时辽军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四月辽耶律德光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栾城病逝。

公元979年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在平定江南后发动了针对辽国藩属北汉的战争。当年三月援救北汉的辽军与宋军在白马岭交战,此战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辽军战败。六月北汉国主刘继元降宋。至此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格局混战的局面,宋太宗赵光义随即将下一步的目标锁定为辽国统治下的燕云十六州。979年宋、辽双方又交锋于高粱河,在这一战中御驾亲征的宋太宗赵光义被辽军射伤,仓皇逃走。至此宋辽之战的形势由宋攻辽守转变为辽攻宋守。982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继位,其母承天皇太后萧绰摄政。在萧绰摄政时期辽国进一步改革内政,国力进入鼎盛时期。993年辽国降服高丽并迫使高丽解除之前同宋朝的盟约。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仓皇失措的宋真宗打算迁都南逃,后因宰相寇准执意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濮阳)督战。宋军因宋真宗亲自督战而士气大振,此战辽军前锋被击败,辽将萧挞凛战死。担心腹背受敌的辽国遂提出议和,最终双方达成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在今天的俄语和阿拉伯语中将”中国“一词念作契丹——这个名字原本属于中国北方一个骁武善战的马背民族:公元916年出自这个民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大辽帝国,当时从中亚直到西欧的各国皆以为辽国已入主中原,统治着整个东方,于是契丹成为从中亚到西欧的各国对东方那片土地的称呼。

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帝国纵横驰骋草原二百余年,南方的赵宋王朝也一直受到其压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骁武善战的马背民族依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兴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完颜部阿骨打创建了金国,随即辽、金之间爆发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辽国最终被金所灭。

然而契丹毕竟是一个骁武善战的马背民族,祖先传承下来的热血基因并没磨灭,终于在契丹人中出现了一位名叫耶律大石的领袖,契丹人在他的带领下在民族消亡之前开创了最后的辉煌。

1115年耶律大石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1122年(辽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大举南侵,攻克中京,辽国天祚帝不敢留守,西逃入云中。当时耶律大石留守南京,遭到金、宋夹攻。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大石拥立耶律淳即位,称天锡皇帝,后世称北辽。耶律大石在分析当时形势后决定向金称臣,同北宋结好。但北宋君臣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于是出兵二十万攻打南京。耶律大石率军迎战,败宋军于白沟河。

1123年四月耶律大石率军在奉圣州龙门壁附近抵抗失败被俘,逼迫为金兵带路偷袭天祚帝的青冢大营。后从金营逃脱,九月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并不能原谅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为,也不能接受耶律大石“养兵待时”的意见,这使得大石深自疑虑。1124年夏在天祚帝准备出兵与金决战时耶律大石杀死了萧乙薛、坡里括二将,率领亲兵200人逃离。耶律大石率领这200亲兵辗转来到蒙古高原上的可敦城,1134年西域东喀喇汗国的阿赫马德汗死后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叛乱,被迫邀请西辽出兵协助平乱。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康里和葛逻禄,并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西辽直辖领地。当年耶律大石定都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改年号康国元年。耶律大石自称菊儿汗即世界之王。历史上称耶律大石创建的政权为西辽或喀喇契丹帝国。

不久西辽就实现了对于阗、喀什等地的征服,将昔日喀喇汗国的土地尽数收入囊中。西辽始终尊崇中国文化——将汉语定为官方语言,与此同时对原本游牧而居的当地原住民进行编户和征税。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稳脚跟后就开始东征金国,然而却遭遇了挫折,于是他转而向中亚地区扩张:1137年西辽军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与前来抵抗的西喀喇汗国军队会战于忽毡,西喀喇汗国战败,可汗马赫穆德逃回撒马尔罕。战败的西喀喇汗国转而去进攻葛逻禄人以弥补在与西辽的战争中的损失,马赫穆德为增大胜算还向自己的舅舅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求援,塞尔柱帝国是当时中西亚头号强国,很快桑贾尔以圣战的名义召集了呼罗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的10万大军。

葛逻禄人自然无法抵挡强大的穆斯林联军,于是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写信为葛罗禄人,桑贾尔却回信要他信奉伊斯兰教并威胁恐吓他:若不改宗教信仰,将率大军将其消灭。为了显示自己军队的强大,桑贾尔在信中夸张的说:“他们甚至能用弓箭把头发射断。”耶律大石见到信后命令手下抓住使者,再递给他一根针,要他扎断自己的一根胡须,使者无论如何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说:“你用针尚且无法扎断自己的胡须,你的同伙安能用箭射断头发?”随即耶律大石集合了由契丹人、突厥人和汉人组成的部队。

1141年9月9日两军在撒马尔罕城以北的卡特万草原相遇,相距两里对峙。战斗爆发前桑贾尔将自己的部队分为左右中三路: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其卫队及后勤辎重压后,西吉斯坦国王指挥联军左翼,联军右翼是埃米尔库马吉指挥。战前耶律大石指出桑贾尔的联军人多少谋说:“敌军虽多但是没有智谋,遭到我们的攻击,他们就会首尾不救,我们的军队必胜。”在仔细观察对手的布阵情况后耶律大石也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路。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为右翼,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率兵2500攻为左翼,耶律大石亲率部队作为中军。

战场地形是一个依山的草原,西辽军队的背后是山脉,有一道长长的峡谷达尔加姆峡谷。耶律大石观察了战场的地形后让军队背靠达尔加姆峡谷安营。战斗开始后双方的中军出现僵持。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桑贾尔的左翼部队插入西辽军队中军与左翼之间。耶律大石的中军和左翼部队被迫向左移动,这样西辽军队的阵营就出现了一个缺口。桑贾尔的部队对准缺口猛攻,试图突破西辽人的阵营。被分割开的西辽右翼部队2500名骑兵迂回到桑贾尔空虚的左翼,西辽左翼部队的骑兵则迂回到桑贾尔的后方并攻击其后卫,而耶律大石带领的西辽主力被挤压向左回旋时,恰好攻击了桑贾尔阵营的右翼。这样战场就出现了西辽正面洞开,而桑贾尔三面受敌的格局。西吉斯坦贵族作战英勇,桑贾尔的部队在战斗中受到挤压,只能向前继续挺进,进入耶律大石看中的那条达尔加姆峡谷。这时西辽军队中的葛逻禄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桑贾尔的部队有至少上万人在这条小峡谷内被杀,桑贾尔的妻子、左右翼统帅和伊斯兰法学家布哈里均被俘虏,桑贾尔和马赫穆德带残兵侥幸夺路而逃,奔至泰尔梅兹。

卡特万之战后西喀喇汗国成为西辽藩属、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于西辽,布哈拉也俯首听命,西辽南部边界越过了锡尔河,以阿姆河为界。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契丹文化在中亚扎下了根。公元1142年古儿汗耶律大石去世,由其遗孀萧塔不烟摄政直到1150年,随后耶律大石之子耶律夷列继位。耶律夷列在1163年离世后其妹耶律普速完摄政。耶律普速完和驸马萧朵鲁不的弟弟萧朴古只沙里私通,并出贬萧朵鲁不为东平王,然后罗织罪名将萧朵鲁不杀害。萧朵鲁不的父亲萧斡里剌是朝中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他于崇福十五年(1178年)发动宫廷政变,率兵包围皇宫,射杀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拥立耶律直鲁古继位,改年号为天禧。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时被蒙古降将、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让位。屈出律尽管沿用西辽国号,但这个政权已不是契丹耶律氏所统治的了,1218年西征的蒙古军团彻底消灭了西辽政权。

西辽灭亡后契丹贵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尔曼,于1224年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又被称为“后西辽”,这也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起儿漫王朝历经八帝二后,存在86年。起儿漫王朝所铸钱币皆用阿拉伯文书写,这标志着这已是一个高度伊斯兰化的政权。1306年起儿漫王朝被蒙古伊尔汗国兼并,此后契丹作为一个民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就像之前的匈奴、鲜卑等民族一样作为一个民族存在的契丹被融合同化到其他民族其他文明之中。那么都有哪些民族继承了契丹人的基因血脉呢?

首先在辽金易代之时并不是所有契丹人都跟随耶律大石前往西域的,仍有相当部分的契丹人留在了辽国故地。这些人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所征服,女真人对这部分契丹人进行了同化政策——公元1161年-1189年在位的金世宗完颜雍就曾经明确下诏:令契丹与女真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不过并不是所有契丹人都被女真人同化了——耶律楚材的生平经历就是一个例证:尽管耶律楚材家祖上数代在金国朝廷为官,但他们作为契丹后裔的民族记忆并未磨灭,所以才有了日后助蒙古灭金之事。1215年契丹后裔耶律留哥趁金国在蒙古攻击下岌岌可危之际攻占金东京。公元1216年初耶律留哥前去朝见成吉思汗,奉耶律留哥之命驻守金东京的耶律厮不趁机自立后辽政权。一开始因为有女真金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所以蒙古和后辽进行战略合作夹击金国,然而随着金国的灭亡一心统一天下的蒙古又将后辽锁定为自己下一个目标。后辽在蒙古的压力下进入高丽境内,1218年蒙古进入高丽围歼后辽,后辽灭亡后部分契丹人就留在了高丽并日渐融合到后来的朝鲜民族中。元代时期女真人的汉化现象比较普遍,而那些被女真同化的契丹人也逐渐汉化,元朝政府鉴于这样的局面诏令:若女真、契丹生西北不能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真、契丹生长汉地者同汉人。在这一过程中契丹后裔逐渐融合到汉族和蒙古族之中。在蒙古人破西夏、灭金、降高丽、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战役中归附蒙古的契丹后裔也被征调出征,其足迹遍及整个中国,甚至远至朝鲜、中亚和西亚地区,其中有的人就留在了驻地并同当地民族日渐融合。根据现代基因检测:如今的中华56个民族之一达斡尔族和契丹人的基因相对比较接近,因此基本可以视为契丹人的后裔。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有10余万自称“本人”的群体被认为是跟随蒙古南征的契丹后裔,需要注意的是“本人”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跨民族群体,目前分属于10多个民族。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也被认为具有契丹血统。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现在已经没有“耶律”这个姓氏了,但是契丹族并没有完全消失,据了解,现在我国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族的后裔。

(达斡尔族)

在辽国被女真灭掉之后,契丹人从此淡出了历史舞台,他们当初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

1,跟随契丹贵族耶律大石逃往西域建立了西辽帝国。由于辽国疆域辽阔,女真人虽然将辽灭掉,但并未统治此前辽国的所有领土,耶律大石逃到当时金国人还未触及的西域地区,并在那里集合当地驻军,重整兵马,在额敏(今天新疆塔城)重新建立辽国,史称西辽。西辽一度征服中亚大部分国家,连花拉子模都归附在西辽的势力下,西辽对于东方文明向全世界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得阿拉伯语和俄罗斯语至今仍把中国称作“契丹”。

2,一部分人北上逃往蒙古,成吉思汗的大谋士耶律楚材,就是前朝的契丹贵族。

3,一部分人逃到东北边陲,形成今天的达斡尔族。

4,其他人留在故地接受宿敌女真族的统治,从此契丹族一蹶不振,消失在历史中。

正如开头说的,虽然今天已经没有了契丹族这个称呼,但他们并未完全消失。在清代以前,达斡尔人还在使用契丹文字,直到今天为止,他们的风俗,语言,饮食等等都是和古代契丹人最为接近的,因此史学家普遍认为,今天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人后裔。


北宋一书生


达斡尔族被证明是比较纯种的契丹后裔。


云南有一个家族自称是契丹人后代,因其祖先曾为蒙古将军,驻守云南某地,基因证明其父系确实是契丹人,但母系混血严重。


本人在西安,又一次坐出租车,看到司机名牌姓耶,感觉很奇怪,司机说本来是耶律,改成耶了。说祖先几百年前战败了,几十人逃亡千里,流亡到西安灞河边上,安顿下来,改姓为耶。说他记得小时候,家族里有几位老人,个子很大,力气很大,现在那样彪悍的人已经没有了,他个子不大。他们家族前几年想改回耶律姓,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了了之。有一个同事,跟我说他在长安一中上学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姓耶,便是灞河边上一个村的,想来应该和这个司机是一个村的。

故乡是什么?不过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漂泊中的最后一个驿站。


青青塬上柳


契丹作为一个族群,在金朝的时候由于与女真人关系恶化,长期处于对立局面,虽然有个别契丹人甚至被赐姓完颜,但在金朝并没有与女真族过多融合。另一方面,契丹人长期与其他边境部族联合组成乣军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种新的融合。乣军集团成员包括契丹人、汉人以及一些蒙古语族群,由于其首领多数是契丹人,所以人们往往把乣军集团视为契丹人的军团。乣军集团成员很多都投靠了成吉思汗,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蒙古人对乣军集团和契丹人存在忌惮之心,所以用了很多策略对契丹人进行解构。

比如说,由于辽朝长期占据中国北方,所以北中国往往被蒙古人称为契丹之地。而蒙古人按照这个逻辑思维,把居住在契丹之地的民众称为契丹人,但用汉字却写作“汉人”,将契丹与汉人概念混为一谈。于是契丹就逐渐变成汉人、中国的代名词。另一方面,蒙古人将乣军集团打散,防止他们再像金朝那时那样变成独立的军团势力。同时对契丹人的概念进行拆解,将居住在契丹之地(中国)的懂汉语的契丹人划入汉人,而居住在北方不懂汉语的契丹人划入蒙古人,如此一来,契丹这个族群就被蒙古人拆分,消解在汉人和蒙古人群之中。


大意觉迷


辽国被女真人灭亡后,耶律大石带领辽国余部西撤到现在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复国,建立西辽,并在击败原来的西亚霸主突厥塞尔柱人!由此称霸中亚!斯拉夫语用契丹称呼中国就是由此而来及至蒙古人崛起西辽被灭国!还有一部分契丹人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投奔了蒙古,并对蒙古灭金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耶律楚材不但在蒙古国地位显赫,并且在保护汉民族方面做了很多很多。。。


我意纵横1


保大五年(1125年)二月二十日,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兵俘虏,八月送至上京(今属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金太宗将其降为海滨王,三年后病逝,大辽帝国最后一点复国的希望也破灭了。

享国二百一十年的大辽帝国灰飞烟灭之后,契丹族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曾经繁荣昌盛的民族究竟去了哪里?他们的后裔今天是否还存在?

《辽史》记载: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辽国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二百铁骑乘夜仓皇西逃,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建立西辽,后击溃中亚联军十万人,驱逐了塞尔柱帝国,确立了在西亚的统治地位。

西辽也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统治中亚地区八十八年之后,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被蒙古帝国一举击溃,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从此彻底灭亡,漠北大部分契丹人向西迁移,来到伊朗克尔曼地区,其后裔现已完全伊斯兰化。

辽国灭亡之初,也有部分契丹人选择留在了境内,元朝时期,一些契丹人被蒙古军征召作战,一度形成了较大的部落,也有部分族群随着战争的发展,迁移到了世界各地。

其中较大的族群至今仍生活在中国的内蒙古、黑龙江、新疆、辽宁等地,即今天的达斡尔族,人口约十三万一千余人,达斡尔族在清朝以前仍使用契丹文字。

辽宁阜新一叶姓人家珍藏的家谱显示,这一支叶姓起源于耶律氏,为契丹人的后裔。

家谱中有两份官方文书,其中道光十五年一份地契的题头上书:“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蒋姓人家珍藏的《勐板蒋氏家谱》记载:“蒋氏祖先姓耶律氏,名阿保机,创建辽朝,为金所灭。后裔以阿为姓,又改为莽。在元初,随蒙古军队南征有功,授武略将军之职。明朝洪武年间,因麓川平缅叛有功,分授长官司,并世袭土职。后又经历数代,改为蒋姓。”

今天仍然生活在云南的契丹人后裔,除了蒋姓,还有阿、莽、本人等姓氏。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现代DNA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云南保山的五个村庄等地区,分别抽取了多个姓氏的血样,确认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达斡尔族,以及云南部分族群就是契丹人的后裔。


汉周读书


这个可以准确的说没有,中国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民族达斡尔族,经基因鉴定为契丹族源最近的民族,地理分布也相对吻合,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还有清朝时候因为其民族特点骁勇善战,被征西迁到新疆塔城地区戍边,为祖国安全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达斡尔族服饰和头饰都与契丹人极为相似。也是目前中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好的一个少数民族。


本草纲目zb


古代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民族凝聚力并不高,很多是松散的部落联盟,而且很多民族的血统是一样的,都混杂在一起,分不出彼此。

契丹人消融在其他民族中,大致可以分几个方向:

第一多,可以说是多半,是融入蒙古族之中。契丹人和蒙古人本来就有很高的相似度,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来源,所以两者兼容性极高。契丹人对灭掉辽的金朝十分仇视,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有大量契丹人加入到蒙古阵营,后来他们随蒙古军队南征北战,慢慢就和蒙古人融合了,这是多数契丹人的归宿。今天蒙古族里有不少姓律的人,就是当年的皇族耶律氏。

第二多,是随耶律大石西迁的契丹人。这些人在西辽灭亡后,基本消融到中亚各个民族之中,尤其以哈萨克人之中居多。

第三,是融入到汉族之中,其实人数比重并不多。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契丹人是积极参加的,这时距离辽灭亡还不到百年,契丹人就算汉化程度再高,甘于做汉人,这时的民族性也会激发出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耶律楚材,帮助蒙古不遗余力,更不用说其他人。有人可能会举元朝四等人的例子,说第三等汉人里面包括契丹人,以此说明契丹人后来融入汉族,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契丹人还有和他们文化血缘更接近的蒙古,绝不会想要做第三等人,即使后来真的变为汉族,也是先变蒙古再变汉的。云南的“本人”虽说父系祖先是契丹人,也融入了汉族,但他们最早是作为蒙古军队而来的,由此可见一斑。

有很多人提到达斡尔族是契丹人后裔,但这就是猜测而已,根本没有确切证据。先前说过,北方游牧民族很多血缘是相同的,族源也是一样,DNA接近只能说明两者的起源相同,并不能说明谁是谁的后裔。同样道理,很多通古斯民族DNA也是接近的,语言风俗习惯更是很像,也不能说谁是谁的后裔,但可以是兄弟民族。


安锅说道


现在已经没有契丹民族了。契丹实际上,是回鹘,也是匈奴人残留在蒙古高原的后裔。

契丹民族在公元1125年左右灭国后,辽国故土,东部地区,成为了金国的领地。这里留下的辽人,基本上被女真化了。

中部地区,成为了其他正在悄然崛起的,蒙古族各部族的天下,留下的辽人,基本上融入到了蒙古族。其实蒙古族,本身就是契丹人的一个很小的不起眼的分支部落壮大而来。

西部的契丹人,建立了西辽国,位置就在今天的新疆、内蒙古、外蒙古一带。西辽国一度称霸西部,但是后来被崛起的蒙古人给灭了。

契丹族也就是被蒙古族,以及新疆当地的其他民族给融化掉了,契丹作为独立的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