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匈奴、突厥、契丹、柔然、女真、鞑靼指的是什么意思?

山水田园风


直接切入主题。

匈奴

匈奴是古典时代长期盘踞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的统称,根据《史记》的描述,匈奴是夏朝王族后裔,和华夏本是同源。其图腾和华夏一样供奉龙神,在商代被称为龙方。

有着明确文字记述的匈奴部落是在战国初期出现,他们的势力范围非常庞大,上层建筑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三部分组成,控制着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里海、中亚和东北亚的广大地区。


自战国末期以来,因为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匈奴的的牧区线开始南移,这就和诸侯国燕国、赵国、秦国发生了领土和生产力方面的纠纷,于是乎中原民族和匈奴之间长达数百年的纠纷开始了。

为了抵御匈奴,列国纷纷修筑了长城,秦国一统之后,又将各国的长城连成了一片,之后始皇帝遣大将军蒙恬出兵抗击匈奴,将匈奴逐出长城线七百余里,夺得了河套地区的控制权。


楚汉争雄之际,中原衰微,匈奴趁机又大举南下,吞并了河套地区。并且在汉初大败高祖刘邦,迫使大汉和亲。与此同时,匈奴向东大败东胡,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向西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此时的匈奴可以说达到了鼎盛。

随后就是武帝时期,汉匈战争爆发,汉朝通过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三次大战,一举击溃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取代了匈奴中亚霸主的地位。

随着西域控制权的丢失,以及多年的战败,匈奴王庭的控制力日渐下降,到公元前58年,匈奴进入了五大单于夺位的时代,经过多年的混战,匈奴已经大致分出了亲汉派和反汉派,而著名的昭君出塞也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是汉朝拉拢亲汉派呼韩邪单于。

东汉时期,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领四万人南下投汉,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成为南匈奴。而留在漠北的则称为北匈奴。

之后东汉时期,汉朝又和北匈奴发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最终将北匈奴驱逐到中亚,消失在了东亚的版图。

而留下的南匈奴,则逐渐汉化。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在并州离石起兵立汉国,称汉王,后称帝,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之后匈奴和鲜卑还有汉人不断通婚,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在当时,像鲜卑贵族的宇文氏,就有着匈奴的血统。

突厥

关于突厥的来历,历史上众说纷纭,只知道他可能是匈奴统治下的阿尔泰语系下的小部落,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史籍上是在540年的南北朝时期。

突厥人建立的突厥汗国,是六世纪中叶以漠北为中心,东至辽海(辽河上游),西濒里海,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南的部落制汗国,曾一度威胁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王朝的安危。


在五世纪初,匈奴归附了当时强大的柔然,然后在552年又大败柔然,取代了柔然的位置。560年左右,突厥征伐吐谷浑,征战西域,乃至联合波斯灭白匈奴。569年,随着突厥的扩张,突厥和波斯发生矛盾,遂和东罗马帝国联合共同对抗波斯萨珊王朝。这个时期是突厥汗国武力最鼎盛的时期。

随着疆域的逐渐扩大,汗国的内部出现了分裂的迹象,于是聪明的隋王朝开始采用离间计,终于在583年,被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并挑起两个突厥之间的内战。

不过虽然突厥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着强大的实力,可以对中原帝国造成威胁。

到了唐太宗继位时,唐帝国实力强盛,先是用疑兵之计同吉利可汗结下“渭水之盟”。之后627年,趁着薛延陀反东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国。册封薛延陀可汗,共同对抗突厥。


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勣、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李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唐军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突厥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

而西突厥在玄宗时也被大唐消灭并入版图。之后突厥人西迁,并开始伊斯兰化,并在西亚地区建立了多个地方强国,比如塞尔柱突厥汗国。

契丹

契丹本是东胡下的一个部落,在唐末开始发迹,并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帝国。

初代皇帝耶律阿保机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之后二代皇帝耶律德光替兄长完成遗志,统一了整个东北亚。因为实力过于强盛,其影响力一直扩张到东欧,也是因此,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契丹。


柔然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继鲜卑之后有一个活跃在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强大游牧民族,原本他是鲜卑统治下的小部落,鼎盛时一度威胁到北魏的安危,花木兰的故事就是围绕柔然和北魏的战争展开的。

女真

女真,古称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代开始成为女真。

辽国时,女真分生女真和熟女真,其中女真的完颜家起兵建立了金国推翻了辽国,还消灭了北宋。后来被蒙古所灭。


明朝时,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建州女真又被明政府直接统辖,分成三卫。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建立了后金汗国。其子皇太极即位后,于1635年击破察哈尔部并获得大元传国玉玺,遂在1636年改元大清,并把民族称号改为满洲。建国后,满洲被改称满族。

鞑靼

鞑靼有多重含义,可以理解成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区分。白种鞑靼也叫塔塔尔人,是东欧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广泛的分部到北亚、东欧和中亚地区。



黄种鞑靼是蒙古的一个分支,后来被统称为漠南蒙古,在明将蓝玉击破北元之后,元帝国覆灭,蒙古分裂成瓦剌、鞑靼和兀良哈。


火器工坊


多数不是啥好意思,呵呵。这些民族都可以统称为胡人,何谓“胡”?不守规矩,不守规范的人。我们一一道来:

1、匈奴:诞生于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大青山一带。典型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在上古炎黄时代,最早称为“荤粥(xūn yù) ”意思为没有开化的糊涂蛋;商朝称为“鬼方”意思为荒地的野鬼;西周时称为“玁狁(xiǎn yǔn)”意思为丑陋的长嘴猎犬;后来与氐羌称为“戎狄”意思为驱逐远方;在战国时期,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匈奴”意思为一种恶犬,奴字也有贬低之意。匈奴现在基本被融合,也有说匈牙利人有匈奴血统的。

2、突厥:这个在西魏时期才出现在我国史书上的民族,生命力顽强,北魏时期曾经被柔然所驱使,在今天的阿尔泰山为柔然打造兵器,阿尔泰山形似战盔,称之为“突厥”,在鞑靼语中意思为勇敢,在突厥语中意思为最成熟和兴旺之意,这个意思比较好。现今的突厥多数融为汉族,也有土耳其人。

3、契丹:契丹可以算是东胡后裔,鲜卑的一支。关于名字的意思,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契丹一词出于宇文氏酋长名字之演变,约当西晋末东晋初,其异名已显,意为“镔铁” 。现在俄语中的中国Китай就是来自契丹的发音。现今达斡尔族可能是其后裔。

4、柔然:多么美丽的名字,有人说他们是东胡苗裔,也有人说他们是匈奴别种,估计应该是个混血名族罢了。这个名字明显是美化了。原名有“蠕蠕”、“茹茹”、“柔蠕”等,怎么看怎么像个昆虫的名字。柔然本意,是天国的意思,非常美好。现今的后裔在俄罗斯和阿塞拜疆。

5、女真:女真的先祖有很多名字:先秦时期叫“肃慎”,意思为东部的人;汉魏之际叫“挹娄”,意思为深山穴居人;南北朝时期叫“勿吉”,意思为深山老林人;到了隋唐时期叫“靺鞨 ”,也是深山老林人的意思。到了五代时期,黑水靺鞨将名字改为了“女真”,意思为东方之鹰,很有气魄,就是这个民族两次入主中原。现今多数成为少数民族,满族、赫哲族等

6、鞑靼:曾经是突厥汗国下面的一个部落,也是个混血民族。在9世纪中叶,成为了草原霸主,他们的后裔就是赫赫有名的塔塔尔部。不过塔塔尔后来被蒙古部统一,成为了蒙古帝国的一部分。鞑靼的本意为“地狱使者”,听着挺瘆人的。现在的后裔就是俄罗斯的鞑靼人和我国的塔塔尔族。

这些民族都曾经让中原政权吃到不少苦头,现今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是炎黄子孙的一部分,民族融合推进了历史的前进。


黑水布衣


如果按诞生的时间排列,柔然应该排在匈奴之后。

匈奴、柔然、突厥、契丹、女真、鞑靼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他们的每一个名字如同汉民族的朝代名称及年号一样,都富有深刻的含义。从远古时代开始,林林总总的北方少数民族就与华夏族(汉民族的前身)如影随形,并不断的争斗、融合,最终经历数千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成为了我们如今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上述几个少数民族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那么,匈奴、柔然、突厥、契丹、女真、鞑靼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匈奴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原民族习惯上把北方或西方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如果论资格,匈奴人可以算是草原第一胡了。“胡”是一个贬义词,体现了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复杂心理。

史学家把最早的匈奴人叫做“荤粥”,意指没有开化的糊涂虫。远古时期,荤粥人因到中原劫掠被黄帝驱逐到草原。商代时的匈奴人又被称为“鬼方”,西周称其为“猃狁”,东周宣王把猃狁、氐、羌等统称为“戎狄”,战国时期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匈奴。匈奴是“恶犬”的意思,寓意凶猛,让人不寒而栗。



柔然

柔然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崛起的第三草原帝国。柔然人的祖先已无法考证,总之为多个草原部落的混血。柔然的原名为蠕蠕、芮芮、茹茹、柔蠕,它的始祖木骨闾原为拓拔鲜卑部落的一名骑奴。3世纪末,木骨闾率100余众叛逃鲜卑,于阴山一带成立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直到木骨闾的儿子车鹿会成为部族首领的时候,才正式将自己的部落命名为“柔然”。柔然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它的原意为“天国”,充满理想、自由及无限的想像空间。



突厥

隋唐时期突厥人堪比秦汉时期的匈奴人,强大的突厥部队曾经将不可一世的隋炀帝围困于雁门关一月之久,恐惧、绝望的杨广终日以泪洗面,眼睛胖的如桃子一般。李渊起兵之初曾依附突厥人的势力。李世民继位不久,突厥人大举入侵唐朝,万不得已之下,李世民用了数以万计的金银珠宝才将这位“瘟神”暂时送回草原。

据推测,突厥起源于威海周边的塞人,公元4世纪左右被亚历山大东征军赶入漠北,在匈奴北部建立索国。索国在匈奴的打压之下几度沉浮,西晋时趋于瓦解,其中一部分演化为后来的突厥人。突厥最早的首领叫阿史那,后来整个氏族迁徙到平凉,所以又被称为平凉杂胡。

公元439年,平凉被北魏太武帝击败,阿史那氏随北凉沮渠氏进入今新疆的鄯善、高昌一带,并在高车国的侧卧之榻得到了喘息之功。

公元516年,柔然灭高车,阿氏那氏族又被赶往阿尔泰山南麓,成为专门为柔然打造武器的“锻奴”。后来,阿史那史以战盔的俗称“突厥”,将部族命名为“突厥人”。“突厥”在鞑靼语中是“勇敢”的意思,《突厥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充满正能量,打足了鸡血。

契丹

契丹是鲜卑族的旁支,他们的祖先同是曾经与匈奴并存的东胡。关于契丹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着土河行走,当走到潢河(西拉木伦河)与土河的交汇的木叶山,遇见了一位骑青牛的漂亮姑娘。两位情窦初开的少年一见钟情,青山绿水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他们在草长莺飞季节结为夫妻,尽情地播撒爱情的种子,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人。

唐朝时期,契丹人对中原王朝俯首称臣,首领窟哥被赐予李姓。后来,唐朝还将几位公主嫁往契丹,以巩固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面对突厥人的拉拢,契丹也不为所动,他们心里清楚,毕竟唐朝才算是真正的大树。玄宗皇帝的天宝四年(745年),安禄山故意挑拨争端,唐朝与契丹一度大打出手。毫无悬念,契丹人只有被削的命运,然后默默的承受。

唐朝末年,契丹诞生了一位英雄人物——耶律阿保机。公元916年,阿保机接受众臣承上的“大圣大明皇帝”新号,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契丹。契丹为镔铁的意思,向征着坚不可摧,因此契丹也把自己的国家称为“铁国”,把部落称为“铁族”,将部队称为“铁骑”。



女真

有一个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原始部落,名字叫作靺鞨,他就是女真人的祖先。在先秦时代,靺鞨被称为肃慎,汉及魏晋时期称其为“挹娄”(深山居住人),南北朝时刚自称“勿吉”。公元6世纪,勿吉已经发展成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大部落。隋朝时期,正式更名为”靺鞨”,并长期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玄宗时期,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派使节向唐朝称臣,玄宗皇帝册封大祚荣为渤海君王。此后,粟末部不断壮大,建立渤海国。约二百年后,渤海国被契丹攻灭。随着粟末靺鞨的衰落,黑水靺鞨又悄然崛起,同时把自己部落的名称改为“女真”,女真的汉语意思就是“东方之鹰”。

不过,鹰从破壳而出到翱翔天空要经历炼狱般的锤炼。正当女真人蠢蠢欲动的时候,辽国就将这股刚燃起的火苗扑灭。此后,女真人在辽国的压制下渡过了漫长的蛰伏期,直到十二世纪初一位叫做完颜阿骨打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才带领女真人真正的飞向长空。

鞑靼

鞑靼最初是突厥庇佑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部落。当突厥趋于四分五裂的衰亡之际,鞑靼人选择依附于回鹘。回鹘被黠戛斯征服后,精灵的鞑靼人在原回鹘的地盘上发展壮大。鞑靼的意思就是地狱使者。

总结:由于地域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草原民族的生存状态远比中原民族要充满波折与坎坷,因此他们民族的名称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刚健之美。好比,同样是两个勇士,中原人含蓄、内敛,而游牧人张扬、不羁。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我就按照时间顺序来简单地梳理一下吧。

最早的是匈奴,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传说在商汤灭夏后,将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王放逐到了南巢,而夏桀王死后,他的儿子淳维便带着部众和妻妾逃到了北方,以游牧为生,逐步形成了匈奴。匈奴是一个多民族集团的共同称呼,其成员血脉成分复杂,有很多是塞种人和其他黄种游牧民族的混血,从很多壁画和出土的织锦来看,很多匈奴贵族带有明显的高鼻深目的塞种人血统。


在商朝时,匈奴的先祖生活在遥远的漠北,到了周朝开始和中原文明有深刻的接触。先是周文王打败了犬戎,将他们驱赶到了泾水和洛水北边,然后令他们定期进献财物。后来随着周王室势力衰弱,犬戎逐渐对其发起了反攻。在周宣王时期曾经有过短暂的中兴,但很快因为周幽王的昏庸而让犬戎攻进了镐京。

在著名的冒顿单于之后,匈奴成了漠北草原上唯一的霸主,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建立起来,这让今天的土耳其都十分向往,将其引申为土耳其建军的源头。

在匈奴之后,是鲜卑的崛起,而柔然也是鲜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拓跋鲜卑的大敌。

在公元前4至3世纪,由犬戎,楼烦,林胡等游牧部落发展而成的匈奴民族集团在蒙古高原上兴起,大兴安岭南部的游牧民族被称为东胡。在冒顿单于时期,东胡政权被匈奴消灭,东胡余众北退,退居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的成为乌桓,退居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的一支称鲜卑。

公元87年,东胡系的鲜卑势力崛起,是年大破北匈奴,使得大量北匈奴部众投奔东汉。公元153年,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尽据匈奴故地,又西击乌孙。北匈奴畏惧鲜卑,继续西迁,在中亚建立了悦般国。

檀石槐去世后,其子在南侵汉朝时阵亡,鲜卑帝国随之而分裂,随着五胡乱华的开始,游牧部族势力得到了扩张的最佳机遇。

公元308年,拓拔猗卢重新统一了拓跋鲜卑,西晋为了对抗刘渊邀请拓拔鲜卑南下,并封其为代王。大约在公元310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拓拔猗卢的一位部将木骨闾因为迟到害怕受到严惩便和手下逃到了阴山北部的游牧部落“纯突邻”避难,并改名为“郁久闾”。

大约在公元320年的时候,郁久闾去世,其子车鹿会继位,随后摆脱“纯突邻”部对其的控制,建国号“阿拔尔”。汉语翻译为“蠕蠕,茹茹,柔然等。


在鲜卑,柔然之后崛起的是突厥。关于突厥来源有多种说法,我觉得平凉杂胡说比较可信,不过可以确信的是突厥最初是依附于柔然的。他们被柔然人安置在阿尔泰山区,主要负责锻造铁器,也被称为“锻铁奴”。

公元552年,在阿史那土门(亦即伊利可汗)的率领下突厥大破柔然,建立起了突厥汗国。而突厥的军事制度以及政治制度很多都是从柔然汗国照搬过来的。在伊利可汗死后,突厥汗国分裂成东西突厥,东突厥由伊利可汗的儿子科罗继承,而西突厥则由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继承。


至于契丹,其出自鲜卑宇文部,该部在2世纪前后控制着中国的东北边疆。公元345年,宇文部被建立了燕国的更强大的慕容部击溃,分为三部。其中一部被称作库莫奚,契丹亦属其中。388年,库莫奚又分为奚和契丹两部。当时的契丹居于辽河(西拉木伦河)上游的草原地区,而库莫奚居住在契丹南面和西面的山区,至于室韦则是居住在契丹之北,位于内蒙古和黑龙江西部相接地区。

至于女真,其是靺鞨部落中的一部。在公元10世纪时,这个部落中的一些部落又组成了一个以“五国”著称的群体,其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其余一部分是被称为黑水靺鞨的七个部落,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而女真人的第一代祖先就是起源于此。

随着926年渤海国被契丹辽朝吞并,很多边远地区的民族和部落得以有机会直接与外部建立联系。在这之后,这些生活在东北平原,特别是辽河流域的女真人被置于辽朝的直接统治下,被称作“熟女真”,而“生女真”则在辽朝统治之外沿袭着古老林中人渔猎的生活方式。

由于女真人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所以他们早期的历史只是口头流传。而女真各部被联合起来向类似国家地部落联盟转化,是从乌古乃的时代开始的。而后来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正是乌古乃的孙子。

至于鞑靼,是里面最复杂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理区域指代不同的群体。比如在辽金时期就特指蒙古高原东边的塔塔尔部。明朝时期则指残存在蒙古高原东部的鞑靼政权。对于欧洲很说,则是对金帐汗国统治下的部分突厥蒙古民族的泛称。


普鲁士之魂


古代长城以内是农耕区,长城以外是游牧区,在游牧区先后产生了许多强大的部族或者国家。这些部族的名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秦汉时是匈奴,南北朝时是柔然,唐朝时是突厥,北宋是契丹,南宋是女真,明朝时是鞑靼。游牧文明的特点就是迁来迁去,因此不同时期的部族主体民族不一样,但都有前期部族的血统,人种的融合与交流较多。

匈奴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只是称呼不一样,战国以前统称为北狄,战国时代称为匈奴。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遗民,也是炎黄子孙,这为匈奴融入华夏创造了理论基础。赵武灵王时,赵国兵出云中,向匈奴夺地千里以上。秦始皇时期,蒙恬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马。秦末战争至汉朝建立的六年时间里,匈奴完成了国家化建立,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汉朝经过两百多年的战争,最终使匈奴分化,南匈奴内附入汉,北匈奴远遁欧洲。匈奴人消退后,大草原上又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也就是鲜卑族,时间已经到五胡乱华时。鲜卑通过一系列战争,最终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鲜卑族内迁汉化后,大草原上再次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也就是柔然。说起来柔然本是鲜卑的一个附属部族,最终却发展成了鲜卑最大的敌人。花木兰替父从军,打的就是柔然。由于柔然无法跨过鲜卑的北魏,因此他无法对东晋实施骚扰,历史记得就不多。

鲜卑化的北魏后分裂成东西二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攻灭北齐,隋朝取代北周南下灭陈国,统一了中原。柔然汗国被新崛起的突厥取代,柔然人大部分融入突厥,少部分融入契丹。隋唐时北方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偶尔也与契丹交战,最终唐朝攻灭了突厥,突厥人大部分西迁中亚,少部分融入唐朝。突厥被灭后,契丹开始兴起,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契丹取得了燕云十六州。

北宋建立后,与契丹进行了25年的战争,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约为兄弟之国。东北的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宋时受契丹压迫,最终起兵灭辽,灭北宋,建立了金国。辽国被灭后,契丹人大部分西迁,少部分融入金国或者南宋。金国入主北方后,大草原上最后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诞生,他就是蒙古。

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灭了金国,灭了南宋、西夏、大理等国,统一了华夏,入住中原建立了元朝。朱元璋在江南崛起,然后挥兵北伐,攻灭了元朝。蒙古退回草原后很快内部出现了分化,东部蒙古被称为鞑靼,西部蒙古被称为瓦剌,又回到之前的部族形式。瓦剌有四个大的部落: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


大秦铁鹰剑士


古时候的匈奴、突厥、契丹、柔然、女真、鞑靼是指活跃在我国北部的游牧民族。

匈奴: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政权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他们习惯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也即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另外,戎狄就指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中国古籍把山戎、猃狁、荤粥,等居于北蛮的游牧民族都泛称匈奴。

秦朝时,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汉武帝时,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舅甥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出定襄、入漠北,俘虏匈奴王爷及将军相国等人,浑邪王杀了休屠王,率众投降。霍去病乘胜追击,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于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直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封狼居胥,卫青、霍去病大捷而归。漠北匈奴分裂为五部。

汉元帝刘奭时,呼韩邪单于朝拜汉皇,自请为婿,王昭君嫁与其为妻,此后60余年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

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的叛服不定,使得东汉和帝刘肇时,命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匈奴没落。

最后,鲜卑在原来匈奴的地盘上建立了强大的鲜卑国,北匈奴成了鲜卑国的主要居民。北匈奴主力西迁中亚,攻灭西罗马帝国。定居在匈牙利平原。后来被汪达尔人击败,匈奴帝国灭亡。其后裔与其他民族融合。凡说阿尔泰语和乌拉尔语的人们,他们都是匈奴的后裔,包括今天的蒙古人、满洲人、突厥人、日本人、匈牙利人可能就是匈奴人的传承。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首领刘渊起兵反晋揭开五胡乱华的序幕。随后攻占了洛阳和长安,灭掉西晋建立前赵(汉赵),南匈奴也建立过北凉、后赵等政权。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被称做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部击败后投奔羌人建立的后秦,后改姓赫连,赫连勃勃建立西夏国,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遗迹。

突厥之祖先,也说是匈奴后裔,姓阿史那氏。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作战时的头盔,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

突厥原先归附柔然,突厥部落是柔然的臣属,为其炼铁奴,给柔然汗国提供铁器制品。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数百家,后来突厥部落合并铁勒部落,势力逐渐强盛,接着打败柔然,在漠北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 西濒里海,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南临阿姆河。随着突厥的扩张,突厥和波斯发生矛盾,遂和东罗马帝国联合共同对抗波斯萨珊王朝。这个时期是突厥汗国武力最鼎盛的时期,建立了当时世界版图最大的国家。

隋朝时,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其中东突厥与隋联姻建立联盟。东突厥可汗要依赖于隋朝的支持,才能压服其他竞争对手,巩固汗位,因此一度向隋朝称臣入贡。

唐朝时,李世民命李靖、李勣、柴绍、薛万彻,分兵北击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北方诸族多归附,安定北疆。随后经略西域,迫吐谷浑王降唐,衰亡西突厥。最后突厥帝国亡于回纥。现在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分布在阿塞拜疆、土克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我国的新疆与青海、甘肃、蒙古到俄罗斯,遍布东亚、中亚、西亚十数个国家和地区。


德厚致远


大禹前都是黄种人内不同种族的分支,炎帝时是坚持牧业不进行农耕的人群。

所以大禹治水后,把没来帮助治水的人群,划出我们人群之外,我们人群凭鼎居九州内,无鼎的都是没来帮助治水的人,从而不可再居于九州内了。

现实里无鼎不可居九州内的人群,都是牧业不耕种的人群。

因而,黄帝入驻中塬后,在长江南巡狩巡察时发感言:赤县神洲,文明中国。

江南红土,中国尚礼穿丝绸居轩辕门内,各处约盟和祥一片,故曰文明。只不过当时是九洲的中洲处的中塬称中廓,有文字后写中廓成中国了。

而中塬是炎帝共工蚩尤刑天四帝时的,自居地称词;黄帝联盟炎帝得以入驻中塬,且带来轩辕门蚕丝,从而得华一辞,并与中塬的中一辞,共构成中华一词。

而大禹治水为耕种人群解决涝问题,与游牧人群无关。凭鼎居中州后,耕种为生不再与其它相干涉,呈守土为家式,从而将文明延伸成耕自田地为生,不再伤损其它一切的言行举止上,因而自种养殖之外,不取及无涉无损的,仅在自划出的田耕种养殖求生者,被划入文明内,而游牧的牧业用草不是自种殖的,被划入不文明者了。

即无侵损它为文明,有侵损它是不文明。

从而自种殖养殖用自耕田内种殖之物进行为文明,放牧啃食非己种殖的草为不文明列了。

这就是中华人把“互为不害”认定为天理的缘由。

从而才建构起:

天之德曰生,地之德曰长,人之德曰品,定式。

其中,生为生产产出产生,长为生延生衍生长成长,品为品格品性,后世述成人品。

易学述成,天为父,地为母,人为子。其中,人包括大地上的万事万物。自此有天地人合一说。

本型仅把自种自用,非自种的一切不涉不损定为是文明言行的外在表现,所以游牧成不文明表现了。

这惹着了游牧人群,自此袭挠中塬了,且理由充分,因中塬也是他们在黄帝至大禹时,及其更以前时的居地范围,大禹硬用凭鼎居中塬,把他们划分出去了。

因此,居中塬者再用釜式铸成鼎时,内铸文字“子孙万代,永葆享用”的,可窥鼎的凭据重要性。

题目的匈奴等都是游牧人群,居北寒之地,不宜禾类生长,因种植业发展不成,现代人才明白,其地内耕种沙化速度加快,不可进入农耕的。

亚洲欧洲共知鞑靼,欧洲人认为鞑靼是地母所自生的怪物巨人,同天神争斗者,这是欧洲人母系转父系时的痕迹。实际的鞑靼人是白种人与黄种人的混血人群。

鞑靼再后世在亚洲成羌及女真,而匈奴突厥是随黄种人入亚洲的白种人。契丹与柔然是羌匈奴混血后代的分支人群。蒙古是入南北美洲人群中,返回大本营报信通讯人群,其一分支居于北冰塬上了。而居于冰塬上是受凭鼎居中州的禁入造成的。

由此可见,大禹前亚洲是同一东迁追日的夸父人群,白人向西追日落处而居殴洲了,而黄种人前队入白令海达南北美洲了。

大禹凭鼎居中州仅中塬而已,地域缩达极小了。

这一中塬地域内,再夏商周春秋战国及汉唐宋元明清的。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匈奴、柔然,就是内外蒙古人,历史时期不同而已。

突厥,就是西北新疆人。

鲜卑、契丹、女真,就是东北人,历史时期不同而已。

鞑靼,以上各种族人的泛称。


奔驰战舰


生活在中国西部、北部、东北部各个时期强盛的少数民族的名称。他们中,有些将另一些歼灭、同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