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周口市,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东临安徽省阜阳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周口古属陈国,《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

周口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漯阜铁路的电气化双线升级改造全面启动,改造完成后并入国家铁路路网,将成为带动周口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杭州。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

周口已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为支柱,以电力、机械、皮革皮毛为特色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莲花集团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同行业四强,单厂产量居世界第一,宋河酒业生产的高、低度宋河粮液酒获国家金奖,进入国家名酒行列,河南鞋城皮革集团生产的牛皮革及制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建制沿革

西周初为陈国地。1965年设周口专区,后改周口地区。1996年,周口地区面积11637平方千米,人口约985万人,行政公署驻周口市,辖周口、项城2市和扶沟、西华、商水、太康、鹿邑、郸城、淮阳、沈丘8县。

2000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川汇区。(2)周口市设立川汇区,以原县级周口市的行政区域为川汇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老街。(3)周口市辖原周口地区的商水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城县和新设立的川汇区。原周口地区的项城市由河南省直辖。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河南省划分为1市1区8县的4线城市,享有“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之称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周口市总人口9741283人;川汇区323738人、扶沟县666779人、西华县820319人、商水县1093686人、沈丘县1079278人、郸城县1151994人、淮阳县1229357人、太康县1254680人、鹿邑县1068984人、项城市1052468人。

2005年,周口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川汇区撤销蔬菜乡、南郊乡、搬口乡,分别设立相应街道办事处(城东、城南、城北、搬口4个街道)。项城市撤销秣陵镇、老城乡,设立新的秣陵镇,秣陵镇政府驻北关居委会。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2005年末,周口市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个街道、85个镇、91个乡。

2011年6月13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1]58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淮阳县许湾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9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周口市将川汇区太昊路街道办事处的冯庄、柴堂2建制村划归商水县城关乡管辖(10月23日周口市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川汇区和商水县行政区划的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