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初始回忆录 于彬

按:他从06年开始跟我学拳,是最早一批跟随我的人之一。是第一批经过无护具开放式实战练习的,也是第一个跟我学八卦掌的,担任过研究会第一任助教,曾任山东水利学院机电系武协第二届会长,第一届会长陈达也是我的徒弟。现在潍坊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就是他的文章。文章选自2014年研究会十周年系列征文。孔天璞

练拳初始回忆录 于彬

照片为2008年他担任助教时,在拳场指导大学生练习。

练拳初始回忆录

上大学后,因为时间相对充分些,所以爱好武术的我经常自学练习些散打、跆拳道之类的动作,因为这样后来我遇到了陈达。

他是日照本地人,比我高一级,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据他自己说,在日职两节棍协会练习双截棍,再后来跟随日照内家拳法研究会会长孔维涛先生学习通背拳,师出名门,这自然激发我的好奇心,整天跟随他,也想从他身上学点武术的东西。

练拳初始回忆录 于彬

照片为2008年我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座中,他现场演练形意拳。

渐渐的,受他影响我也喜欢上了中华传统武术,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整天琢磨传统、历史,同学都说我像是入魔了一样,上网、看书都是些古老的东西,再后来他就引见我认识了孔维涛先生和其师弟高军先生,第一次见到两位先生是在银河公园的研究会拳场,而两位先生长得也没有传说中武林高手大把年纪、胡子白花花的样子,相反都是年轻力壮。说实在的当时心里确实迟疑,到底有没有那么牛,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两个小时候后的一次交手,我才知道“我大意了”,因为一掌让我趴在了地下,这就是高老师,现在是我亲爱的高师叔。

两位老师见到我酷爱传统武术就说“别的不说了,先和陈达打一场吧”,当时心里想,打就打么,结果一上手就发现陈达的表情变了,像是从来没有碰到这么个软柿子一样,狠狠的疯狂的轮开了那两条像风火轮一样的胳膊施展开通背拳,我的个天,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唯一的动作就是闭着眼,其他的都不记得了。陈达收手后才听孔老师说我打的还行,最起码没往后退缩,一个劲的咬着牙往上冲还想着要打回来,答应我作他的学生。

练拳初始回忆录 于彬

照片为2008年他代表研究会,参加市首届散打争霸赛开幕式表演后的留影。

从那天起我就随孔维涛先生练习通背拳、形意拳,后来拜入了孔老师门下成为徒弟。我们师兄弟每个周六下午都去师父和高师叔在银河公园开的拳场练拳,他们还抽空来我们学校教拳,我感到是无比的幸运。不过师父说每周都必须要打实战,所以从那开始我的鼻血就开始了逢周六必流的循环,最让我崩溃的是每次战后,总是得口腔溃疡,这是因为被打破嘴里的皮所致,每次都是周四溃疡才愈合,周六干一场,周末回来开始痛苦至周四,就这样快乐却又崩溃的循环着……

而现在,我已经毕业多年,练拳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次与师父、师兄弟重逢总是显得那么的珍贵,今恰逢研究会庆典,回忆一些珍重往事加深一下自己对师门对传统武术的热爱,以后标杆自己,珍惜机遇,不舍不弃。

练拳初始回忆录 于彬

照片为2009年他毕业后回到日照,在我家小区中,与其师弟古怀天进行无护具开放式实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