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哲学的圣经”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博学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之一。柏拉图称他为“学园之灵”,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思想巨人”。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哲学的圣经”

17岁时,亚里士多德由于聪敏过人成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跟随柏拉图学习20年。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在周游列国时,认识了亚历山大王子,并担任王子的老师,为今后显赫的政客生涯埋下伏笔。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创办了著名学园 —吕克昂,开始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哲学的圣经”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等,写有大量著作。但这些著作大部分失传,只有小部分流传至今,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倾向和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哲学的圣经”

内容简介

黑格尔: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的一个人。

公元前4世纪,正是马其顿王国和雅典、底比斯等国混战,时局动荡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在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学习。在老师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开始游历各国,根据各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以及对前人的知识积累,汇集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并配合自己的独立见解得出一些新的理论哲学。亚里士多德抛弃了老师柏拉图所持的观点,运用一些客观正确的因素,注重知识源于感觉,发展成为“形而上学”的理论。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哲学的圣经”

对于研究哲学的人来说,《形而上学》一书乃是极其艰深又不可不读的经典,它是哲学的奠基之作。它本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而是由一些不同时期的讲义、笔记整理而成的哲学论文集,而且并非由亚里士多德自己编辑审订,甚至它的书名也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所起。公元1世纪时,吕克昂学园第十一代继承人安得洛尼可着手编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将其命名为“物理学之后诸卷”,此后这个书名亦被人们当作哲学或第一哲学的同义词。中文根据《易经》将其翻译为“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哲学的圣经”

全书共十四卷,亚里士多德用富有思辩性的语言探讨了“作为存在的存在”这样的极富哲理性的问题。卷一总结了亚里士多德以前西方哲学的发展,提出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原因”关系,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卷二是一般的学习哲学的导言;在卷三和卷七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实体问题,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卷四讨论了“存在论”;卷八、卷九讨论了“实体论”的基本内容,是《形而上学》的核心部分;十三、十四两卷主要是批判柏拉图以及柏拉图学园中的人的思想;其他几卷探讨了相对独立的几个问题。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被誉为“哲学的圣经”

虽然《形而上学》结构松散,各卷之间缺少连贯性,不成系统,但这丝毫不能降低它的重要性,它依然是哲学研究的可靠资料,也是一部最早的论述西方哲学史的文献。书中的许多问题一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依据,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本质和终极原因的探索。《形而上学》表明了亚里士多德自己的哲学体系,成为许多西方哲学家获取灵感的源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其中的部分理论也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对以后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