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全省第4位!閩侯連續9年上榜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

位居全省第4位!闽侯连续9年上榜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號外!號外!

福建省“十強”“十佳”縣(市)出爐!

閩侯上榜啦!

位居全省第4位!闽侯连续9年上榜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加上此次,

閩侯已連續9年

蟬聯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

位居全省第4位!闽侯连续9年上榜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位居全省第4位!闽侯连续9年上榜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所屬單位“福建省區域和企業評價中心”開展的“2018年度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市)、經濟發展十佳縣(市)”評價結果近日揭曉。

誰是“十強”?

誰是“十佳”?

位居全省第4位!闽侯连续9年上榜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 2018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市)依次為:

晉江市

石獅市

福清市

閩侯縣

南安市

惠安縣

龍海市

上杭縣

永安市

連江縣

● 經濟發展“十佳”縣(市)依次為:

雲霄縣

詔安縣

建寧縣

長汀縣

南靖縣

永泰縣

武平縣

長泰縣

閩清縣

連城縣

注:上述評價結果是基於2017年相關數據進行測算的。

閩侯縣被評為

2018年度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市)

第4名!

這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一起去看看

↓↓↓

被推薦為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成效明顯,在全國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智慧法院”的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入選全國“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是我省唯一入選的司法領域改革成果;白沙海絲時尚居藝小鎮、竹岐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分別入選省、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位居全省第4位!闽侯连续9年上榜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縣城風光•程水華/攝)

近年來,閩侯緊扣“為民、生態、宜居”主旨,一手抓縣域經濟發展,一手抓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再造八閩首邑新貌。目前,已形成汽車、機電、建材、工藝品、輕紡、食品等六大產業發展體系,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互聯網經濟等新業態也初顯規模。城市框架全面拉開,“三大城市組團、兩個特色小鎮、一個生態園區”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實現城鎮化率達55.8%。

位居全省第4位!闽侯连续9年上榜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宜居生活•程水華/攝)

2017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2.13億元,財政收入總量均列福州市各縣(市)區第一位,列全省各縣(市)區第二位;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63.9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位列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第51位,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

“十強”和“十佳”有啥不同?

據瞭解,該評價指標體系不以GDP論英雄,既有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體量、速度等指標,也包含創新驅動、民生保障、生態保護等指標,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其中——

經濟實力“十強”縣(市)主要是評價質量和體量

經濟發展“十佳”縣(市)重在評價發展效益和速度

2017年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有啥特點?

高質量趕超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增長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2017年全省縣域經濟總量比上年增長8.3%,增速比全省快0.2個百分點,其中有30個縣(市)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的縣(市)有8個,超過300億的縣(市)有16個;

縣域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比重由2016年的12.7:52.5:34.8調整到2017年的11.7:52.4:35.9,第三產業佔比提高1.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49個縣(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正增長,一半縣(市)財政收入增長超過10%,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創新驅動基礎不斷夯實。

所有縣(市)“規模以上工業R&D經費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指標平均值比2016年增長14.29%,研發投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速,促進了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

所有縣(市)地表水質量平均得分比2016年提升7.12%,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好於2016年,水和空氣質量越來越好,“清新福建”建設取得新成效。

區域協調發展呈現可喜局面

山區縣(市)整體實力增強。

從“十強”縣(市)排名看,沿海縣(市)佔有8席;從“二十強”看,山區縣(市)與沿海縣(市)平分秋色,各佔10席,其中第11至16名均為山區縣(市),一批欠發達縣(市)和山區縣(市)經濟發展步伐加快,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

山區縣(市)後發優勢顯現。

從“十佳”縣(市)排名看,山區縣(市)佔有8席;同時,有15個山區縣(市)進入“二十佳”,14個位次上升10位以上的縣(市)中有12個是山區縣(市)。可見,經過長期的山海協作,山區縣(市)後發優勢逐步顯現。隨著兩個經濟協作區建設的有力推進,山區縣(市)與沿海縣(市)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縣域城鄉居民增收勢頭良好。

縣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縣(市)有5個,增速高於或等於全省平均水平的有34個;縣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縣(市)有15個,增速高於或等於全省平均水平的有36個,縣域城鄉居民收入與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

民生保障水平提升。

得益於惠民生、補短板政策的大力實施,2017年大部分縣(市)的民生支出增長超過10%,其中13個縣(市)的民生支出增長超過20%。可見,我省縣域經濟發展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