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在憤怒中成長

別讓孩子在憤怒中成長

暑假裡,爸爸媽媽給濤濤報了很多班,繪畫、彈琴、書法,濤濤很不情願,但也無可奈何。濤濤只向爸爸媽媽提了一個要求:每天練完琴,讓他看下午4點鐘電視播放的動畫片。爸爸媽媽同意了。但每天到下午4點鐘濤濤要看動畫片時,爸爸媽媽總是順帶著批評他:“唉,看動畫片這麼積極,要是練琴、畫畫也有這股勁頭就好了….”濤濤心裡很不舒服。有一天,濤濤急著要看4點鐘的動畫片,練琴時心不在焉,媽媽因此懲罰他,宣佈取消他以後看動畫片的權利。濤濤氣極了,打開門衝了出去。

許多孩子,由於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差,衝動性明顯,因此常常在不該發脾氣的時候發脾氣,因為一點兒小事就會相互打起來,因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夠合理而衝他們大喊大叫…..

但孩子的憤怒來得急,去得也快。對成長期的孩子來說,憤怒是自戀的一種表現,因為沒有什麼比發火更能坦率地表達自我感情。孩子自戀並非壞事情,但如果長大以後還封閉在自戀之中的話,就會成為問題。大人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憤怒,並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

別讓孩子在憤怒中成長

不要壓制孩子的憤怒

憤怒,不過是另一種情緒,就跟失望、傷心、嫉妒、欣喜一樣。但是很多家長卻不願包容孩子的憤怒情緒,沒有耐心和意願去姑息遷就和理解孩子的憤怒。

然而,發洩憤怒卻是孩子最自然、健康的學習控制情緒的方式,就如同身體受傷了,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治癒過程,心理也一樣,有了傷口,同樣需要經歷一段修復過程以治癒。缺失了這一過程,傷口無法恢復,一旦遭遇類似事件,致情緒會崩裂帶來更深的痛苦。

在達爾文對自己兒子多比的觀察中,他發現“從漲紅了的臉和頭頂的樣子判斷,他無疑很容易有激烈的情緒。”達爾文對人類的憤怒情緒,從進化學的角度得出了結論:“有些表現比如在極端恐懼時毛髮聳然、在勃然大怒時露出牙齒,除非我們相信人類曾經生存在一個很低級的、動物般的狀態中,不然很難理解這些。”

由此可見,憤怒是一切生物的本性,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會有憤怒的時候。不同的是,孩子因為還不具備控制情緒的能力,往往在憤怒的時候或大發脾氣,或歇斯底里的哭鬧,或使用攻擊性的行為和語言,將其情緒的宣洩變成周圍人的噩夢。

但是,發脾氣的孩子仍然不是壞孩子。如果讓孩子壓制憤怒,等孩子長大成人或者不等他長大成人,他被壓抑的情緒說不定就會大爆發,造成更大的破壞。所以,與其告訴孩子憤怒是不對的,不如告訴孩子憤怒沒有錯,誰都會憤怒,憤怒是一種自然、普通的情緒狀態,我們要以健康的方式體驗它、表現它。

別讓孩子在憤怒中成長

孩子為何成“憤怒的小鳥”

父母沒履行諾言

孩子在接受了“做人要誠實”和“說話算數”的教育後,不到一定的年齡,對信守諾言的理解都是刻板的,缺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的能力,因此別人不履行諾言常常會激怒他們。

孩子權利被剝奪

當自己的權利被剝奪,或者不能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時,孩子極易憤怒。其實,父母的初衷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卻常常不領情,因為大人和孩子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大人希望孩子為了未來的舒適而犧牲現在的舒適,孩子則是現實主義者,不太擅長思考未來與現在的關係。但是孩子確實有享受童年生活的權利。

嫉妒和受侮辱

憤怒分為明怒和暗怒,明怒表現在面部表情、言語方式和行為舉止上,具有即時爆發性;暗怒則隱藏在內心深處,具有延時爆發的特點,但破壞性更強。因為孩子都知道嫉妒是不被人讚賞的,所以,嫉妒常常激起孩子的暗怒。

當父母發現孩子拒絕接受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因別人超過自己而過分不安時,就要防止孩子產生嫉妒情緒:如果父母這時再拿別人的長處來數落處於嫉妒中的自家孩子,他很可能因嫉妒而憤怒,並出現一些非理性行為。

身體疲勞或者事務太多

孩子在學校學習時間較長,有時體育運動強度較大,回到家裡可能把書包隨便一扔,連鞋也不脫,就倒在沙發上或床上休息了。父母要容忍孩子這些暫時的行為,等他休息一會兒恢復體力後再收拾,而不要催促他馬上起來,否則,一場親子之爭就在所難免。如果同時給孩子安排日程太緊張的事務,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激動情緒。父母可以把次要事務先推遲,把主要事務列成清單,讓孩子完成一件,在清單上打一個勾。如果父母不斷地監督和催促,孩子的情緒反應也好不了。

別讓孩子在憤怒中成長

安撫孩子,從自己做起

家長要理解並接受孩子的憤怒,協助孩子用積極的方式去平息憤怒情緒。

建議1 問清原因,以同理心回應孩子

當父母發現孩子憤怒時,首先要問清楚原因,然後幫助孩子整理一下情緒,讓孩子的憤怒平息下來。比如,家長可以說:“你是不是覺得這樣對你來說是不公平的?我也覺得如此!…‘我知道你受到了傷害,我們一起想辦法來解決這件事情吧!”在給孩子提出忠告時要走近他,看著孩子的眼睛或摸摸他的肩膀,清楚、明確地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說明父母是無條件地愛他的。

建議2不要懲罰憤怒的孩子

在孩子表達憤怒情緒時,父母不要用懲罰的方法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後果。父母對待孩子,如果經常使用懲罰手段,效力就會越來越弱,這樣你就不得不使懲罰措施升級,而孩子也會在從痛苦中學會了暴力。所以我們應引導孩子認識錯誤,並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建議3 不要總是樹立憤怒的榜樣

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錯誤時,總會生氣、動怒、呵斥,以為這樣才能顯示做父母的威嚴。而父母在動怒的時候,往往口無遮攔,會說出很多難聽的話。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越難聽的話越傷害他的自尊,越表示父母不喜歡他。孩子犯再大的錯,父母在教育的時候也應該對事不對人,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督促孩子改正錯誤才是教育的根本。

建議4教孩子合理表達憤怒

父母要教會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而不是用身體動作、摔東西、罵人、打人等方式來發洩憤怒情緒。當然,除此之外,教孩子釋放自己的憤怒也是相當重要的。只要是能夠讓自己覺得輕鬆的,能夠化解內心憤怒的合理方式都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下。

別讓孩子在憤怒中成長

如何幫孩子轉移憤怒

寫下反擊的話語

當孩子受到他人欺負而憤怒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在紙上寫下只給自己看的反擊話語。父母要告訴孩子,他可以自由地表達憤怒。

進行親子練習

孩子和母親或父親背靠背坐著,其中一人不受打擾地說3分鐘,傾訴想要表達的任何感情,另外一人只需“嗯嗯”附和。3分鐘後,他才能說話。雙方輪流說話,直到想要說的全部說完為止。結束時,兩人應該至少在一起說5分鐘。

用飛鏢投擲目標

當孩子向父母傾訴完後,還需要釋放憤怒情緒。在臥室牆上掛一個投擲板,每次用飛鏢投擲目標時,孩子繼續發洩出怒氣。能夠進行此類練習,表明孩子是在感情豐富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要知道:憤怒並不是“不良”的情緒,我們的生存要依賴它。

讓孩子哭出來

阻止自己衝過去幫助孩子,這並非易事。但是,父母應該知道,哭泣是給孩子經歷自己感情的機會。幾分鐘後,父母只需攬著孩子,輕聲對他說幾句安慰的話。如果孩子衝進臥室並關上房門,父母也不要打擾他。幾分鐘後,父母再進去安慰孩子。

別讓孩子在憤怒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