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說起南京的老街巷,人們自然地會想到烏衣巷、南捕廳、評事街等,這些地方記載著千百年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生活軌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長江北岸的浦鎮,有條津派建築風格的龍虎巷,其中夾雜著幾座英式建築,長不足500米,寬約8 米,呈南北走向,已經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可謂獨樹一幟。它不僅是北方建築文化南進的一次成功實踐,也是近現代南京大工業初始期產業形成的重要物證。


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龍虎巷的形成

1908年,在津浦鐵路開工建設的同時,由清政府和英國合資在津浦鐵路南段建造鐵路修理廠,修配鐵路機車和客貨車輛,以及製造維修線路、橋樑、輪渡等所需配件。工廠建設籌備工作由津浦線南段總工程師、英人德紀負責,將江浦縣西南隅浦鎮萬峰門內定為廠址,並設立了浦鎮火車站,因在浦鎮,工廠名為浦鎮機車車輛廠。浦鎮機廠於1909 年4月竣工投產,此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除修理車輛、製造配件外,還陸續組裝從國外進口機車和車輛。隨著津浦鐵路運輸日益繁忙,津浦機廠擴建了廠房,工人人數也不斷增加,不少河北唐山與天津一帶的城鄉青壯年,沿著津浦線來到南京,進入浦鎮機廠成為工人。外地工人沒有宿舍,天津籍工頭劉鳳友頭腦靈活,善於經營,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深得英國人的信任,他趁著機廠擴展的時機,先後在機廠北面即浦口南門建起了100多幢具有清式風格的民居。


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蔚為壯觀的街區

此後,劉鳳友逐漸發跡,他的族人也紛紛南下,將北方的四合院、三合院及生活方式帶到了南京。到了上世紀20年代前期,龍虎巷街區已初具規模。在道路兩側,整齊地排列著小青磚、小黑瓦砌成的院落,虎坐門樓、高臺階、天井,有的還在進院門處設玄關照壁,在屋頂設置平臺,街巷裡瀰漫著濃濃的津派文化氣息。


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如今,這些老房子經歷百年的風雨剝蝕,仍保存完好,巷子連著小街,小街勾著巷子,東西向,南北向,錯落有致地分佈著。


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龍虎巷的居民大部分是天津人,世世代代幹鐵路,有在機廠做工的,有開火車的。時至今日,還居住浦廠工人的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子孫。龍虎巷的老人多半身材高大,腰板挺拔硬朗,一看就是北方漢子。聽他們說話,都是天津的方言普通話,偶爾也會加入一點南京腔調。在天津俄租界,有條街叫浦口道,想必是因為龍虎巷的緣故,讓南方的小地名在北方的大都市上了戶口。

別具風情的英式建築

與沉穩大氣的津派建築形成強烈的反差,龍虎巷的英式建築氤氳著浪漫的情懷。


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英國洋樓外景

該建築位於龍虎巷5號(浦鎮車輛工廠院內),工廠內有座小山丘,30米高,因形狀如虎,因此叫虎山。建廠伊始,英國廠長奧斯登看中了這塊地方,當即遣工頭領著工人建造了一個既能居住又能辦公的別墅。為避潮氣,整個建築在山頂架空近一米,凌空而起。房內佈局按當時英國風格,不僅建有臥室、餐廳、舞廳,還單獨建了鞋子間、盥洗室、衛生間等。別墅坐北朝南,建築面積621平方米,前簷高4米,磚牆、鐵皮頂、木地板,四面有長廊,還有地下室,門前有花架。站在門前,居高臨下,廠區情景一覽無餘。英國人講究生活的舒適,山頂建有露天澡池,從山底到山頂,建有盤旋的混凝土臺階,臺階的形狀隨山勢而變化,旁邊還有護欄。為方便運送物品,從山底到山頂建了纜車。據看門的老人回憶:蔣介石和馮玉祥曾在此會晤居住。抗戰時間,大漢奸汪精衛和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在此密談,出賣國家機密給日本人。2002年,被公佈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虎巷靜臥百年,在江南建築比比皆是的南京獨樹一幟


洋樓的走廊

浦鎮不大,卻有龍山虎山各一座,龍虎巷位於兩山之間。明清兩代,這裡都曾設衛,叫龍虎衛。北方漢子信手拈來,把自己聚居的地方取名龍虎巷,吐灑著沖天的豪氣。也許是應了這個響噹噹的名字,上世紀20年代初,中共早期黨員王荷波在這裡團結工人辦工會,鬥監工,臥軌請願,譜就了龍虎巷最輝煌的樂章。而浦鎮機廠,現在的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鐵路車輛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研發生產基地,產品走出了國門,享譽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