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焦拚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二千二百多年前,在咸陽,秦王嬴政家裡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不僅在當時轟動全國甚至發生了一場宮廷大戰,就是在兩千多年後今天也被演繹得栩栩如生。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嬴政、呂不韋、趙姬

一、金蟬脫殼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資治通鑑》第六卷【秦紀一】記載,秦王嬴政年齡尚小的時候,太后趙姬時常與文信侯呂不韋私通(實際上是再續前緣)。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隨著嬴政的一天天長大,呂不韋擔心事情敗露,給自己招致禍患。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呂不韋為滿足太后的慾望,便將自己的舍人嫪毐(lào ǎi)假充作宦官,想自己全身而退。嫪毐與太后終日廝混。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嫪毐以“陰”得福,被封為長信侯。以太原為國,國家政事都由他裁決,便養賓客舍人。

公元前238年,有人因洩私憤告發嫪毐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亂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后謀議說“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二、宮廷政變

嬴政聞聽嫪毐(lào ǎi)與皇太后私通,勃然大怒,下令將交給司法官吏治罪。嫪毐狗急跳牆,盜用御璽,調兵遣將,發動兵變。嬴政派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兵討伐,在咸陽展開大戰,斬殺叛軍數百人。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秋季 九月,嬴政下令誅滅父族、母族、妻族三族,並將氏黨羽都處以車裂刑,殺滅這些黨羽的宗族,舍人中因罪過較輕被放逐到蜀地的共四千多家。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三、冒死進諫

嬴政驅逐母親以後,下令說:“跟我談話時,膽敢涉及皇太后的立即斬首,砍斷四肢,堆到宮門之外。”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前後拼死來勸諫的人有二十七人,都被一一處死了。就在這個時候,來了第二十八個人,自稱齊客茅焦,有事請求秦王接見。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茅焦

嬴政命令侍衛問道:“是不是為太后的事情?”

茅焦答道:“正是。”

嬴政又命令侍衛問道:“有沒有看見宮門外的死人?”

茅焦答道:“看見了二十七個。臣下聽說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二十七人二十七星,現在差一個,特來補足滿數。請趕緊去報告秦王,臣下不怕死人。”使節回報,跟茅焦同住、或者同桌吃飯,以及同鄉和朋友,全部收拾鋪蓋,四散逃亡。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嫪毐

嬴政聞訊大怒。咆哮說:“他是什麼東西,竟膽敢冒犯?把大鍋準備好,我要煮熟他,教他偏偏不能躺在宮門之外。” 下令準備好煮人的大鍋。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嬴政坐在高堂,手按寶劍,口吐白沫。按劍而坐,傳令讓茅焦進來。

茅焦走進到殿上,不慌不忙,對秦王施禮說道:“有關人的死生、國之存亡的事情,都是歷代聖王急於想知道的,不知道大王想不想聽一聽?”

秦王說:“此話怎麼講?”

茅焦回答說:“陛下有狂悖的行為,難道自己不知道嗎?”

秦王冷冷答道:“倒是想聽你說一說。”

茅焦嚴正地回答道:“陛下車裂假父嫪毐(lào ǎi),有妒忌之心;殺死兩位弟弟,有不慈之名;將母親遷徙到雍城棫陽宮,有不孝之行;刑殺勸諫之士,有桀紂之治。如今天下都知道了,紛紛疏遠秦國。臣下實在是擔心秦國將會為此而衰亡,陛下也會為此而有不測的危險。我的話完了,請陛下處死我。”

於是,茅焦解開衣服,準備接受烹煮之刑。

這時候,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嬴政走下殿來,用左手扶起茅焦,用右手揮開準備前來捉拿茅焦的人說:“一切都免了,先生請繫上衣服,我願意聽從先生的。”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四、母子和好

嬴政當即尊茅焦為“仲父”,授予上卿的爵位。事後,他立刻啟動車駕,千乘萬騎,親自到雍城棫陽宮迎接母親歸還咸陽。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嬴政

被迎回咸陽的帝太后,在宮中設置酒宴招待茅焦。酒席上,帝太后感慨萬端地對茅焦說:“將扭曲扳直,從敗亂中復生,安定秦國的社稷,使我們母子得以再次相會,都是您茅君的力量。”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呂不韋

嫪毐之亂爆發時,接受秦王嬴政的命令處理平叛事宜的有三位大臣,相國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嫪毐之亂平定以後,呂不韋受到事件的牽連,被免相貶斥出京,後來自殺身亡。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茅焦受到秦始皇的尊敬,被立為太傅,尊為上卿。

茅焦拼死進諫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亂

柏楊評論說:

嬴政誅殺嫪毐,合情合理合法。嫪毐不過是老孃的情人而已,姦夫而已,怎麼能稱“假父”?茅焦先生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嬴政發瘋,竟然沒瘋,茅焦也沒死,應該是一樁奇事,應該是歷史上的一種變數,以致於使我們懷疑這件事情經過的真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