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二千二百多年前,在咸阳,秦王嬴政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不仅在当时轰动全国甚至发生了一场宫廷大战,就是在两千多年后今天也被演绎得栩栩如生。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嬴政、吕不韦、赵姬

一、金蝉脱壳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资治通鉴》第六卷【秦纪一】记载,秦王嬴政年龄尚小的时候,太后赵姬时常与文信侯吕不韦私通(实际上是再续前缘)。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随着嬴政的一天天长大,吕不韦担心事情败露,给自己招致祸患。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吕不韦为满足太后的欲望,便将自己的舍人嫪毐(lào ǎi)假充作宦官,想自己全身而退。嫪毐与太后终日厮混。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嫪毐以“阴”得福,被封为长信侯。以太原为国,国家政事都由他裁决,便养宾客舍人。

公元前238年,有人因泄私愤告发嫪毐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谋议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二、宫廷政变

嬴政闻听嫪毐(lào ǎi)与皇太后私通,勃然大怒,下令将交给司法官吏治罪。嫪毐狗急跳墙,盗用御玺,调兵遣将,发动兵变。嬴政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讨伐,在咸阳展开大战,斩杀叛军数百人。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秋季 九月,嬴政下令诛灭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并将氏党羽都处以车裂刑,杀灭这些党羽的宗族,舍人中因罪过较轻被放逐到蜀地的共四千多家。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三、冒死进谏

嬴政驱逐母亲以后,下令说:“跟我谈话时,胆敢涉及皇太后的立即斩首,砍断四肢,堆到宫门之外。”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前后拼死来劝谏的人有二十七人,都被一一处死了。就在这个时候,来了第二十八个人,自称齐客茅焦,有事请求秦王接见。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茅焦

嬴政命令侍卫问道:“是不是为太后的事情?”

茅焦答道:“正是。”

嬴政又命令侍卫问道:“有没有看见宫门外的死人?”

茅焦答道:“看见了二十七个。臣下听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二十七人二十七星,现在差一个,特来补足满数。请赶紧去报告秦王,臣下不怕死人。”使节回报,跟茅焦同住、或者同桌吃饭,以及同乡和朋友,全部收拾铺盖,四散逃亡。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嫪毐

嬴政闻讯大怒。咆哮说:“他是什么东西,竟胆敢冒犯?把大锅准备好,我要煮熟他,教他偏偏不能躺在宫门之外。” 下令准备好煮人的大锅。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嬴政坐在高堂,手按宝剑,口吐白沫。按剑而坐,传令让茅焦进来。

茅焦走进到殿上,不慌不忙,对秦王施礼说道:“有关人的死生、国之存亡的事情,都是历代圣王急于想知道的,不知道大王想不想听一听?”

秦王说:“此话怎么讲?”

茅焦回答说:“陛下有狂悖的行为,难道自己不知道吗?”

秦王冷冷答道:“倒是想听你说一说。”

茅焦严正地回答道:“陛下车裂假父嫪毐(lào ǎi),有妒忌之心;杀死两位弟弟,有不慈之名;将母亲迁徙到雍城棫阳宫,有不孝之行;刑杀劝谏之士,有桀纣之治。如今天下都知道了,纷纷疏远秦国。臣下实在是担心秦国将会为此而衰亡,陛下也会为此而有不测的危险。我的话完了,请陛下处死我。”

于是,茅焦解开衣服,准备接受烹煮之刑。

这时候,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嬴政走下殿来,用左手扶起茅焦,用右手挥开准备前来捉拿茅焦的人说:“一切都免了,先生请系上衣服,我愿意听从先生的。”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四、母子和好

嬴政当即尊茅焦为“仲父”,授予上卿的爵位。事后,他立刻启动车驾,千乘万骑,亲自到雍城棫阳宫迎接母亲归还咸阳。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嬴政

被迎回咸阳的帝太后,在宫中设置酒宴招待茅焦。酒席上,帝太后感慨万端地对茅焦说:“将扭曲扳直,从败乱中复生,安定秦国的社稷,使我们母子得以再次相会,都是您茅君的力量。”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吕不韦

嫪毐之乱爆发时,接受秦王嬴政的命令处理平叛事宜的有三位大臣,相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嫪毐之乱平定以后,吕不韦受到事件的牵连,被免相贬斥出京,后来自杀身亡。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茅焦受到秦始皇的尊敬,被立为太傅,尊为上卿。

茅焦拼死进谏嬴政,平息嫪毐(lào ǎi)之乱

柏杨评论说:

嬴政诛杀嫪毐,合情合理合法。嫪毐不过是老娘的情人而已,奸夫而已,怎么能称“假父”?茅焦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让嬴政发疯,竟然没疯,茅焦也没死,应该是一桩奇事,应该是历史上的一种变数,以致于使我们怀疑这件事情经过的真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