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甘肅報道(記者 李虎)甘肅蘭州高原夏菜以其品質聞名,熱銷全國並早早進入國際市場。蘭州市種植高原夏菜20年來,尾菜汙染相生相伴,治理十餘年,至今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

種植與倉儲核心區的尾菜集中傾倒地胡家溝一度“臭”名遠揚,近10年間在經歷了被群眾舉報、媒體熱議,到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多次交辦,當地政府花費2900萬元於今年9月才得到徹底治理。但西邊治理,東邊汙染,甚至汙染四面開花。隨著蘭州高原夏菜種植區向全省多市縣擴展,出現了“集全省尾菜汙染蔣家營”的現狀。

自蔣家營村西胡家溝治理以來,村東金崗嶺新開闢的尾菜傾倒場無縫承接了胡家溝的功能,蔬菜保鮮庫經銷商租用田地挖坑掩埋尾菜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好在新的汙染問題重新引起當地政府的警覺和重視,各級監管部門走出去到外地學習尾菜治理經驗,一系列治理方案也在逐步形成。契機當前,當地政府在尾菜治理問題上再不狠下功夫,年產生近150萬噸的尾菜不但讓第二個胡家溝的形成為期不遠,簡單無序的挖坑填埋令汙染面只會擴大。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7月份治理中的胡家溝,左側為停產的來源工廠(記者 李虎/圖)

年產生150萬噸尾菜汙染物的榆中縣

蘭州高原夏菜產生的尾菜與成品菜的比例平均達到1:1,尾菜率最高的有娃娃菜、芹菜和各類菜花,小娃娃菜尾菜率最高能達到67%。

榆中縣是蘭州高原夏菜的發源地和主產區,也是甘肅省北菜南運、西菜東調最大的產地型蔬菜集散中心。1997年榆中縣高原夏菜種植面積僅有3萬畝,2017年已超過40萬畝,總產量超過100萬噸,農民收入40%來自蔬菜產業。榆中縣農林局2018年《流通環節尾菜綜合處理實施方案》(下稱)中這樣描述:隨著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大量殘次蔬菜和蔬菜加工處理時產生的葉、根、莖和果實等尾菜。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縣生產環節產生尾菜100餘萬噸,流通環節產生尾菜接近30萬噸,外縣區流入流通環節尾菜約20萬噸。大量的尾菜隨意傾倒在山溝、河灘、溝渠等,腐爛變質後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汙染,特別是蔬蔬菜保鮮庫將生活垃圾、包裝垃圾和尾菜一起傾倒,進一步加劇了汙染,流通環節尾菜治理成為尾菜全面有效治理的難題,也是農業面源汙染主要問題之一。

原屬榆中縣管轄的定遠鎮和連搭鎮於2012年整體劃撥歸蘭州高新區,兩鎮農業、環保、土地等多個領域目前仍存在著交叉管理。

定遠鎮蔣家營村是蘭州高原夏菜主產區的核心區,1998年蔣氏集團建成全縣首批12間蔬菜保鮮庫運營。向胡家溝傾倒尾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經過20年的發展,榆中縣經營蔬菜保鮮庫的企業現已多達42家,蔬菜保鮮庫總量約600間,蔣家營村就有300多間。20年間,全縣80%的尾菜傾倒進了胡家溝,總量超過2000萬噸,腐爛的尾菜堆積如山,惡臭的廢水形成堰塞湖。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蔬菜入庫前產生大量尾菜(記者 李虎/圖)

探索式治理10餘年難有大成效

胡家溝的汙染問題終於引發蘭州高原夏菜快速發展過程中,監管部門對環境汙染問題不夠重視、尾菜處理觀念落後的危機。2011年經媒體傳播,胡家溝“臭”名遠揚,榆中縣和蘭州市農業和環保等監管部門壓力倍增。後經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多次交辦,2017年10月,向胡家溝傾倒尾菜的歷史才宣告正式結束,當地政府花費近2900萬元於今年9月得到徹底治理。

據媒體報道,2007年開始,榆中縣農業部門在探索試驗研究過程中,進行了尾菜還田試驗、漚肥試驗。2009年開始,尾菜治理被列入甘肅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利用和重點扶持項目。2011年汙染危機發生後,各種類型的尾菜治理方案和項目隔三差五登諸報端。

一是田間堆肥、漚肥,變廢為寶項目。尾菜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惡臭和大量蛆蟲,加之堆、漚肥勞動強度大,成肥率低,並不受菜農歡迎;

二是尾菜發展沼氣項目。尾菜水分量高達90%以上,產氣量太低,當地缺少大型養殖企業作為配套,可行性不高;

三是尾菜製作泡菜項目。蘭州市永登縣建成了一家工廠,但建成即停產,原因不詳;

四是加工青貯飼料和新鮮尾菜養殖項目。牛吃尾菜過多,產奶量和質量都會降低。豬吃了拉稀,也不長膘,生長期也拖長。羊只吃特定類型尾菜,也不能多吃,養殖利用率不高;

五是養蚯蚓、養黃粉蟲項目。養殖規模難以擴大,尾菜消耗量太少;

六是顆粒飼料加工項目。壓榨後只產生不到10%的粗纖維,還必須混合其他飼料,成本過高。

這些項目在今天看來令人眼花繚亂,官方介紹與媒體報道中,對各種尾菜治理項目信心十足,不乏好大喜功,部分“成功經驗”登上了國家部委官方網站。

以養蟲吃菜項目為例,2012年有當地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稱,蘭州茂祥蔬菜保鮮有限公司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與甘肅省蘭州市工業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甘肅尾菜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環境昆蟲過腹轉化技術引進與示範》項目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認為該項技術是破解高原夏菜尾菜的“奇招”,能有效解決尾菜汙染問題。甘肅省科技廳認為,該項目的實施將對西北地區尾菜生態化處理及黃粉蟲規模化養殖加工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但蘭州市農業部門一位知情者日前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存續期間實際每天消耗尾菜不到200公斤。

在探索尾菜治理過程中,最讓榆中縣監管部門看重的是2012年招商引資而來的第一家專門尾菜處理企業——蘭州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廠化處理模式。2015年,緊鄰胡家溝的來源工廠正式投產、當日處理350噸尾菜的新聞令業界振奮。按照設計,該項目三期總投資6000萬元,可年處理尾菜80萬噸。時任榆中縣農業局負責人表示,來源工廠化處理模式不僅能徹底解決多年積累傾倒的尾菜和汙水,能夠徹底解決榆中尾菜多年遺留的問題,也可生產優質有機肥,最終達到尾菜資源化利用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目的。

但好景不長,2016年11月,當年尾菜結束後來源工廠停產至今。記者近日聯繫到該廠負責人陸安典,其介紹說,截止停產,工廠實際投資2850萬元,由於尾菜處理加工項目公益性強,盈利性差,開動機器就意味著虧錢,在運營兩年後,由於得不到政府補貼資金,股東們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拒絕追加投資。加之在來源工廠投資建設過程中,原屬榆中縣管轄的定遠鎮和連搭鎮於2012年整體劃撥歸蘭州高新區,此後榆中縣不能按環保公益項目給其辦理土地手續,來源工廠不得不無限期停產。

榆中縣《實施方案》中指出,近年來通過省市縣尾菜治理項目資金支撐,全縣生產環節尾菜通過直接還田肥料化,利用率達到60%,在省市項目以獎代補資金支持下,通過5家尾菜飼料加工企業進行處理,但由於處理機制及設備技術限制,處理利用規模受限,2017年流通環節尾菜處理量僅2萬噸,佔比4%,96%直接倒入河溝,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蔬菜庫經銷商租地挖坑掩埋尾菜(記者 李虎/圖)

擴大的汙染與流產的尾菜處理項目

7-9月,記者歷時三個月,多次對蘭州高原夏菜主產區流通環節尾菜汙染狀況實地調查。

7月初,記者進入定遠鎮十字便可聞到尾菜腐爛散發出的惡臭氣味,蔣家營村街道兩側遍佈蔬菜保鮮庫,庫區工人揀選蔬菜,大量尾菜堆積在院中腐爛,黃褐色的汙水通過地下管道流入村鎮排水系統,溝渠汙水橫流,濃烈的腐菜味令人作嘔。為了節省運輸成本,經營者有意將尾菜堆積到腐爛以減小體積。

胡家溝位於蔣家營村西邊,正在治理階段。由蘭州高新區定遠鎮政府於2017年10月樹立禁止傾倒尾菜的告示牌仍在,告示牌對面百米之外的來源工廠關停歇業。在街道上,記者駕車跟隨一輛滿載腐爛尾菜的重型卡車向村東邊行駛,新開挖的山路一片泥濘,道路上散落著尾菜,道路兩旁也是隨意傾倒成堆的尾菜。尾菜車最後抵達金崗嶺新的傾倒場。這裡是一道天然山溝,山溝內傾倒的尾菜數量觸目驚心,山溝盡頭是榆中縣金崖鎮的臥龍川。當地村民介紹,今年傾倒的尾菜腐爛產生的汙水會滲到土壤中,隨著尾菜逐年堆積,汙水就會流出山溝經臥龍川流入宛川河。而胡家溝尾菜產生的汙水也是經宛川河最終流入黃河。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向山溝裡傾倒大量尾菜(記者 李虎/圖)


金崗嶺尾菜傾倒場只限於蔣家營村內的蔬菜倉儲企業使用。9月初,記者跟隨定遠鎮另一家蔬菜保鮮庫的尾菜車,沿著鄉村公路經過多個村莊,最後抵達定遠鎮與來紫堡鄉交界處的白家坪。坪上一塊空地上被挖出兩個四方大坑,大量尾菜傾倒其中,一旁的挖掘機正在推土。

自從胡家溝禁止傾倒以來,蔬菜保鮮庫企業向農民租地挖坑傾倒尾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一位多年參與尾菜治理的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汙染比原來集中傾倒產生的危害更大,經年累積,大量田地被毀。

記者採訪中,當地菜農和蔬菜保鮮庫經營者都知曉傾倒和填埋尾菜的危害性,各級監管部門對這些問題也瞭如指掌,但均束手無策。在全市沒有一家成熟的尾菜處理企業的情況下,禁止傾倒和掩埋尾菜意味著讓蔬菜保鮮庫關門歇業、蔬菜爛到地裡,沒哪個部門敢這樣做。

蘭州治理尾菜汙染難有大的成效與當地政府的重視程度不無關係。記者從蘭州市農委瞭解到,2017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14萬畝,產量超300萬噸,蔬菜保鮮庫年週轉量達到1000萬噸。自2012年起,省級每年投入蘭州市的尾菜處理資金在110-150萬元之間,蘭州市2013年僅投入10萬元,以後逐年追加,2018年增加到最高200萬元。這點資金根本無法滿足年百萬噸尾菜的收集、運輸、加工、監管等環節的需求。

不但治理資金投入有限,省、市政府規劃的尾菜處理項目在建設中也悄然流產。

2011年,蘭州市屬媒體在新聞報道中提到:榆中縣為了徹底治理尾菜,把高原夏菜產業做大做強,擬在定遠鎮建設規劃面積1500-2000畝的“蘭州高原夏菜產業園”,其中包含“蔬菜廢棄物處理中心”。當年另有新聞報道:投資2億元、佔地2000畝的高原夏菜產業園區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而尾菜的集中規模處理,將是產業園的主體功能之一。

201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其中包括建設蘭州高原夏菜交易市場。同年,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印發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項目建設中包含高原夏菜交易區的蔬菜廢棄物循環利用處理中心。從以上媒體報道和政府文件可以看出,項目規劃初期,省、市政府層面對蘭州高原夏菜尾菜汙染問題已高度重視。但在政府後續文件與企業的宣傳中,蔬菜廢棄物循環利用處理中心未再被提及。2018年,由蘭州建投公司與蘭州高原夏菜物流公司投資數十億元建設的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一期項目投入運營。除蘭州高原夏菜物流公司股東原有四大蔬菜保鮮庫企業外,這個坐落在全省蘭州高原夏菜種植、倉儲、轉運核心區定遠鎮的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目前並未從事與蘭州高原夏菜有關的大宗業務。而上述四大蔬菜保鮮庫企業(166間蔬菜保鮮庫)跟分佈在榆中縣的其他蔬菜保鮮庫企業一樣,不得不向外傾倒大量的尾菜。蘭州高新區管委會認為,自2011年尾菜汙染問題被媒體曝光,榆中縣的尾菜至今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蘭州建投公司的高原夏菜基地項目投運後,問題將更加嚴重。

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是經省政府批准建設的甘肅省八大交易市場之一,被商務部評為國家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試點,總投資近百億元,佔地4800多畝,爭取到政府股權投資1.6億元。耗資、佔地如此巨大,卻砍掉了最早設計中帶有公益性質的尾菜處理項目,折射出當地政府和企業對尾菜汙染和治理的重視程度仍不夠。

省級治理任務未實現,蘭州尾菜“脫困”仍需時日

2018年第二次汙染危機重新引起了當地政府的警覺和重視,蘭州市農委組織相關單位和企業赴本省永昌縣和雲南通海縣學習成熟的尾菜處理技術。

蔬菜尾菜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國內目前處理的通用方法是通過晾曬或壓榨實現固液分離,再分別處理。“最大的難題是汙水處理技術”,蘭州市農委副調研員石佔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壓榨分離出的廢水中氨氮和COD嚴重超標,容易形成二次汙染。以城鎮生活汙水COD濃度300相比,尾菜廢水COD濃度達到1600,排入城市汙水處理廠要求COD濃度在500以下,雲南通海縣企業尾菜廢水處理就有9個環節”,石佔海說,該企業各環節技術對外保密,但引進企業治理的代價太高,“他們要求無償使用500畝土地,以榆中縣目前的價格,僅土地一項就超過2億元。”

現階段,市、縣農業部門對榆中縣金星蔬菜保鮮銷售公司寄予了厚望。該企業自2017年至今投入建設了2套日處理500噸尾菜壓榨生產線,目前仍處於改造和調試階段。該公司負責人賈新洲告訴記者,尾菜廢水處理技術並不難,但成本非常高,要達到三級排放標準,僅廢水處理成本高達97元/噸。“我們希望這就是雲南模式”,石佔海對記者說“這是我們的諾亞方舟,如果這條線處理不好,下一步就不好說了”。


邊治理邊汙染,蘭州尾菜汙染治理十餘年仍“臭”名遠揚

△榆中縣金星公司調試尾菜處理生產線(記者 李虎/圖)


榆中縣則希望蘭州高新區重啟停產的來源工廠,這被寫入《實施方案》。來源工廠負責人陸安典對重啟亦熱切期盼,他告訴記者,停產後他與相關單位溝通過,但沒有得到明確答覆。榆中縣農林局負責人說,來源工廠停產的原因是缺乏尾菜處理補貼資金,連續虧本,如果徵收尾菜處理費的話,可隨時投產。陸安典告訴記者,來源工廠負債300萬,政府補貼1000萬就能重啟生產。在不收費處理的前提下,這僅限於對壓榨後的菜渣做有機肥處理,固液分離和廢水處理需建設專門的企業處理。

記者從外圍了解到,蘭州高新區正在與甘肅新天億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協談一項重大尾菜治理工程。但該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諮詢時稱項目還處於討論階段,尚無實際進展。一位知情者對記者說,各級領導對該尾菜治理項目非常關心,但在實操階段沒有人拍板,沒人決策。

雲南通海縣尾菜處理企業向蔬菜保鮮庫企業收取125元/噸的處理費,尾菜由專門的運輸企業拉運,結合監管部門巡查和嚴厲的處罰措施防止經銷企業偷倒尾菜。規範的商業化集中處理與嚴厲的監管手段成為尾菜治理的有效方向。

早在2011年蘭州第一次尾菜汙染危機發生後,甘肅省政府就出臺了《關於加強尾菜處理利用工作的意見》(下稱),明確了誰生產、誰處理,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收取處理費並不難,難的是我們還沒有辦法給蔬菜保鮮庫企業找到去處”,石佔海說。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尾菜處理企業產能跟不上,收費就會變成問題,偷倒就無法禁絕。

雲南通海模式雖然是方向,但並不能完全複製。陸安典說,雲南四季種植蔬菜,尾菜處理企業全年都有活幹,但蘭州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氣候原因使全省蘭州高原夏菜只有半年的種植時間,半年時間內流通環節產生的尾菜數量彈性非常大,少的時候每天只有幾十噸,四個月高峰期最多一天能產生4000噸,這對處理企業生產線設計和人工配置都是嚴峻的考驗。“與雲南通海縣企業相比,蘭州企業處理成本要增加30%,”賈新洲說,如果沒有政府補貼資金,金星會成為來源工廠第二。

對於尾菜汙染的嚴重性和治理的迫切性,甘肅省政府的《意見》指出,尾菜腐爛變質後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汙染,影響到了居民生活質量、身體健康以及蔬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好尾菜處理利用工作、減少資源浪費、防止環境汙染,已成為當前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亟需解決的新問題。

《意見》同時提出了治理目標,即通過3—5年的努力,在甘肅省蔬菜主產區,針對分散農戶、蔬菜集散市場、蔬菜倉儲及購銷加工企業,選擇經濟實用的尾菜處理利用方式和技術,使尾菜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尾菜造成的汙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按照2011年甘肅省《意見》中的各項要求,蘭州市尾菜治理的結果和現狀並不理想。

蘭州高原夏菜尾菜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但需要技術和資金支持,更需要當地政府切實認識到尾菜汙染之重,治理之迫切。目前,市、縣區監管部門就尾菜治理方案向省、市政府上報,國內各路尾菜治理企業重新紛至沓來。但願此番不似前番,各路“奇招”謝幕後汙染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