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雄逐鹿,物聯網大戰爭一觸即發?

物聯網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日本軟銀投資過很多科技公司,其中英特爾、雅虎、阿里巴巴都給軟銀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率,它在科技領域的成功投資案例,彰顯了軟銀和其創始人孫正義的高瞻遠矚。


2016年,軟銀成立了“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它投資基金數額達到了1000億美元的規模,超過了其他所有風險投資基金規模的總和。

群雄逐鹿,物聯網大戰爭一觸即發?

而在未來幾年,這個基金的投資重點將會集中在AI和物聯網領域。在基金成立不久後,它就做出了一筆大買賣,用320億美金的天價,收購了美國著名芯片製造商ARM。

目前全球大多數的手機,都使用了ARM提供的芯片解決方案,而在物聯網時代,芯片的數量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預計未來20年內,物聯網芯片的發貨量將超過1萬億枚。ARM既給軟銀展現出了強大的現有運營模式,又展現出了一個更廣闊的未來。

中國的一個巨頭也開始了自己在物聯網行業的全面佈局,2018年3月,阿里巴巴宣佈進軍物聯網,這個業務將成為阿里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之後的另一個核心。

阿里的目標是成為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其實,阿里從2014年開始就有了物聯網方面的探索,之後,阿里會打造一個集開發者、硬件、服務為一體的物聯網生態。

此外,聯想和華為也開始了對物聯網方面的研發,聯想判讀物聯網是繼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歷史機遇,聯想將聯合各行業合作伙伴,從產品、渠道、服務、AI(人工智能)和資本五個方面發力。


華為將物聯網定為下一個10年的發展方向,它的業務包括了企業物聯網關、家庭網關、IoT平臺、通信模組和芯片與IoT網絡集成服務等等。

此外,百度、小米等巨頭也提出了自己的物聯網方案和口號,從軟件和硬件上雙管齊下。

群雄逐鹿,物聯網大戰爭一觸即發?

和互聯網一樣,物聯網的搭建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傳感器、通信協議、芯片、服務、智能硬件、雲服務、AI等多種元素。單憑一家企業的力量能難打通整個產業鏈,需要跨界合作,形成規模效應,才能實現共贏。

那麼誰能贏得物聯網這場戰爭呢?

BAT自然有海量的用戶、充足的資金、大平臺的吸引力。但是他們普遍缺乏硬件入口。聯想華為小米是做硬件出身的,它們更傾向於構建一套自己的生態系統,實現最完善的生態體系建設。

群雄逐鹿,物聯網大戰爭一觸即發?

經過多年的硬件研發經驗,這些企業在供應鏈掌控、研發設計、用戶需求、銷售渠道上都富有經驗,聯想和華為還有企業級的服務背景,這幾家公司在商用和個人消費端都大有可為。

根據IDC的報告,2016年全球物聯網市場達到7000億美元,2020年有望增長至1.3萬億美元,而隨著5G的來臨,AI技術的日趨完善,傳感器成本的大幅下降,物聯網也迎來了自己的爆發期。

未來鹿死誰手還不好說,但群雄爭霸的局面即將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