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赤腳醫生?

餘夕陽


赤腳醫生這個稱呼可能現在大多數的零零後小孩都沒有聽說過,其實,赤腳醫生就是鄉村醫生,揹著藥箱行走於各大村落,懸壺濟世。

自古以來,看病就是個老大難,真正有醫學知識的,所謂的正經醫生大多數集中於縣城,農村都是靠赤腳醫生,某某村誰生病了,不管什麼時間,只要一個電話或者親自上門,都會得到有效的治療,也不會因為時間的問題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但是,隨著改革開放,赤腳醫生的能力有限,很多棘手的症狀也沒有辦法進行診治,還是要送到大一點的醫院,從而由鄉村醫生,村衛生所所取代。

赤腳醫生並不是專業醫生,他們也是農民,只是在需要他們的時候,從而從事醫療診治活動,那時候的好處是,農村得大病的比較少,小病,這些赤腳還是可以治好的。醫學注重以人為本,這些赤腳醫生也是解決了一些偏遠地方的治病困難的問題,他們所做的,也都被別人深深的記在心裡。

小海牛——今日頭條今日新農人特約撰稿人,“田管家”農技問答專家


鮮農場


赤腳醫生向陽花,是毛主席取的名,在60至70年代解決農村缺醫少藥問題,因那時麻疹病每年都流行,每年要接種牛痘,當時的醫院很少,在農村有個醫院也要管相當於現在兩個鎮這麼大的一個地盤,醫院的醫生都是跟師學醫出來組織結幫辦的,我老師那時就是自選的院長,醫生都是背中藥包衭到戶頭看病,到70年代初就興辦合作醫療,當時隊要有一個衛生員,村要有一個衛生室,社員每人投伍元,集體拿伍元,吃藥不收錢,每就診一次收伍分錢,主要是以預防為主,每7天要給人人服上預防藥,就是中草藥大鍋湯。我當時就是有村沒醫生我從醫院按排去當的赤腳醫生,那時我們是很辛苦的,要看病,要組織衛生員學習,還要採藥,種藥,還要完成每次分來預防接種,包括種牛痘。特別是流行麻疹期就更忙。要普服預防藥,還要治療,工資就是拿工分,每天10分,擔誤了還要扣成,10成的代価是貳角伍分,一個赤腳醫生還要負責培訓衛生員,,治療,接生,都是一個人幹,我一個陡弟就是一個知青當衛生員學成醫的,最後知青返城,他還當上了市醫院的主任。在80年代未合作醫療停辦我們年級大的就成了個體醫生,年輕的在幾年後又辦鄉村醫生,就是現在的村衛生室。在90年代未打擊非法行醫,所未我和這些赤腳醫生都是非法行醫,醫療執法大隊把很多醫生的藥沒收,罰款。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死的是一無所有,看病嗎又沒醫師證,打工又沒人要!


發掘中醫藥1


赤腳醫生這個稱呼,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所聽過,因為我的大伯孃就是其中一名。聽她說過,赤腳醫生是以前由於新中國成立不久,正規的而且技術達到專業水準的醫療人員實在太少,所以當時國家決定在農村當地挑選一些有基本醫療經驗的或者本身就是學醫世家的人來培訓,然後分配到每個村落裡面,充當定點定村的醫生。

雖然赤腳醫生的醫療水平有限,病情複雜的嚴重的病基本上都是看不了的;但是面對一些日常的小病小痛,還是綽綽有餘的,這樣極大的方便了當時社會的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要知道六七十年代的交通還是非常不方便的,這樣赤腳醫生的出現就大大的緩解了這個尷尬。可以說從事赤腳醫生的老一輩,真的是當時最貼近農村瞭解農民看病的一幫人,新中國應該感謝這一幫人的付出與貢獻。


南沙十一阿哥


1966年全國農村以公社為單位,從每個生產大隊抽調1至2名具有初中高小文化的農村青年,在公社衛生院所進行短期培訓,名稱叫半農半醫人員。1968年上海江灣公社實行合作醫療,派生出的不脫產的半農半醫人員有了赤腳醫生的稱號。除負責小傷小病外,還擔負預防公衛工作,實踐出真知,在農村還對常見病多發病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手機用戶一言九鼎


最美鄉村醫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6, "file_sign": "0d25efbcdda69539e8095c3f23314714\

鄉村野老


赤腳醫生是新中國的一代熱血兒女!在那個紅色歲月裡以燃燒的生命開拓和建築了大農村的醫療衛生事業!是一群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農民兄弟姐妹們的人!不是現在比百姓收人高出十幾倍還嫌錢少的唯利是圖的人!



赤腳醫生,在我國是六七十年代的新生事物,一開始是為了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在農村選擇有一定文化,思想好的青年人,進行一定的培訓,使其掌握治療一般常見病的技能,為農民防病治病。

它的誕生徹底地改善了當時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當時的要求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在那時赤腳醫生是很受尊教的,實事上池出現了很多非常優秀的赤腳醫生。

七十年代反映赤腳醫生的電影就有兩部(春苗),(紅雨),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萬家,就是當年赤腳醫生的真實寫照!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赤腳醫生改為鄉村醫生,其職責職能還是和赤腳醫生是差不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