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明朝末年的时候,国内有许多农民揭竿而起,起义军数不胜数,其中威胁最大的要属李自成了,他自从扯起大旗开始反明后,势力越来越壮大,打的明军节节败退。对外又有后金的皇太极,虽然努尔哈赤死了,但是皇太极似乎更难对付。

后金的八旗军屡次南下,已经把明朝打的晕头转向了,只要他们再逼的紧一点,明朝覆灭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大臣也分成了好几个派别。 有的人主战,有的人主和,也有的人主张联合一方灭掉另一方后,双方再进行对决。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明朝的大将袁崇焕被崇祯干掉之后,朝中就没有人能抵抗八旗军了,当时的崇祯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只能干着急。他想要保住大名的江山,不想让祖宗的基业毁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希望能够扭转明朝的颓势。

但是思来想去,只有一条路走得通,那就是先和后金议和,把明朝内部的起义军解决完之后,再讨论和后金的事情。他这么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起义军都是不满朝廷的,想要拉拢他们太难了,其次皇太极多次南下攻下明朝的地盘,也需要调整一段时间。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如果这个愿望达成,那么明朝就有了一线生机,只要快速灭掉起义军,然后招兵买马,和后金形成南北并力的局面,到时候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想通了这些事情的崇祯,还有一件放不下心的事情,那就是他的面子。

如果和后金议和,意味着他服软了,一国之君低声下气,肯定会遭受非议,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事情。所以他从朝中的主和派里,挑出了一个自己的代表,他就是陈新甲,当时朝中的兵部尚书,崇祯让他秘密地和后金议和。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陈新甲也确实没有辜负崇祯的希望,他私下里和皇太极互通书信,在信中他告诉了崇祯所提出的条件。皇太极也都认真考虑了,甚至给陈新甲的回复都很诚恳。双方都有议和的想法,只要到时候一公布,议和就算正式完成了。

在此期间他还多次跟崇祯交流过,明朝的条件已经开出来了,现在就等后金开条件了。这一天陈新甲还在家中,突然收到了一封信,看完信的他哈哈大笑,立马去洗漱更衣,打算进攻面见皇上了,而这封信就是后金的议和条件。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精明了一辈子,居然毁在了这件事上。他去洗漱更衣的时候,把信放在了自己办公的桌子上,然后就走了。正巧他的书童走进来,看到桌子上有封信。一般陈新甲放在桌子上的书信,都是一些地方报上来的事务,要交给各省的办事处传抄。

于是这位书童也没多想,拿起来就直接给了办事处了,这一给不要紧,后金的议和条件马上就传遍了京城。等陈新甲想要挽回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崇祯在宫中听说了这件事,立马把他召进了朝中。其他大臣不知道皇帝知晓这件事,所以都在极力弹劾他。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本来崇祯是想保住他的,只要他自己承担了所有的罪名,崇祯再说几句好话,他就会被放走了。可惜的是陈新甲被弹奏之后,立马跪在地上开始辩解,还说议和就是崇祯皇帝的主意,还让他们不要质疑皇帝的做法。

这句话一说出口,崇祯就有点不开心了,他当初选陈新甲议和,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也参与其中了,现在倒好,他还没说什么话呢,陈新甲就把他给供出来了。这搞得崇祯保也不是,不保也不是。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不过在纠结了很久之后,崇祯还是把大明江山扔在了一边,选择保全自己的面子。于是陈新甲被打入了大牢,没几天就被处决了。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和后金议和的机会,而后被左右夹击,直接灭亡了,崇祯也因此吊死在了煤山的树上。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他受崇祯委派,秘密议和,却因一书童丢了性命

一位书童泄露了重要的军事机密,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命运。我想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就算明朝不能重现辉煌,也肯定能再多坚持几年的时间。不过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也只能叹息:小人物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