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向国君进言:管仲必须得死,不然将成为我国之大害!

现在的山东省,我们一般称之为齐鲁大地,是因为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有两个国家,一齐一鲁。两国是近邻,却摩擦不断。其实开始时两国差距并不大,后来齐国强大了,鲁国衰败,究其因,本质是人才问题。齐国真正的腾飞是在齐桓公时代,主要是任用了一个政治家管仲,而管仲成为齐国的相国却是鲁国一手促成的。

此人向国君进言:管仲必须得死,不然将成为我国之大害!

公元前686年,荒淫无道的齐襄公被他堂弟公孙无知所杀,齐国爆发大规模内乱。

于是为了活命,齐襄公的二弟公子纠跑到娘家鲁国,她母亲是鲁国的公主,而三弟公子小白跑到莒国去了。次年,公孙无知又被雍林人杀死,国内再次动乱。两位公子争相回国,抢班夺位。

当时贤士管仲与召忽辅佐的是公子纠,管仲是个精明之人,他生怕公子小白抢先回国,一方面要鲁庄公派人保护公子纠先行回国,自己率人去截杀小白,一箭射中小白腰带上的钩子。哪知小白装死,大家都以为小白完蛋了,将这个好消息传给公子纠,于是行动速度放缓,结果公子小白先回国,终于成功即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桓公当然不愿意放过自己的王位隐患,立即派兵攻杀护送公子纠的部队,打败了鲁军,并要求交出公子纠的两位辅臣管仲与召忽。

此人向国君进言:管仲必须得死,不然将成为我国之大害!

当时齐桓公说得真够残酷:“公子纠是我兄弟,我不忍心杀他,鲁国帮我解决吧。管仲和召忽两人必须送过来,我要将他们剁成肉酱,不这样难解心头之恨。”

当时桓公身边的贤士鲍叔牙力劝桓公:”如果大王要称霸,非得管仲这个人不可,请大王三思!”齐桓公向来有大志,尤爱听鲍叔牙之言,如何能不从之。

不过鲁庄公真是胆小,让齐桓公一恐吓,竟然真将公子纠给杀了。而长期辅佐公子纠的召忽是个忠臣,不愿苟活,也自杀。

此人向国君进言:管仲必须得死,不然将成为我国之大害!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之所以未自杀,是因为他知道公子小白是爱才之君,加之他与齐桓公身边的亲信鲍叔牙有交情,齐桓公的用意,肯定是要用他,而他也想有一番作为,所以愿意回国。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管仲的:“管仲知之,故请往。”

鲁国却有一个精明人叫施伯,他早就看出了问题,齐国要是真想杀管仲,直接让鲁国代劳就可以,借刀杀人还无道义之过,何必这么费事?

于是他对庄公说:”目前齐国实力已超过鲁国,管仲有大才,如果回国,很可能成为我们鲁国的灾难,不如杀了他,找个借口将尸体送回去得了。”

鲁庄公是个糊涂人,未能深察其中之利害,怕得罪齐国,还是让人给管仲上了刑具押送其回国了。结果,管仲回到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盛大欢迎,让他沐浴更衣,拜他为相。

从此管仲跟着齐桓公执政达数十年之久,齐国在他手中强大了,成为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国。

此人向国君进言:管仲必须得死,不然将成为我国之大害!

如果鲁庄公能听从施伯之言,齐国可能也会强大,但估计难以成为霸主,可见一个经天纬地的大才足以兴邦!庄公等于给自己挖了个大坑,这确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呀!

推荐:

若有史实失误,请务必指出!本人零容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