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醫患故事

「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

「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

醫院遷建十週年徵文活動推出的第24篇文章是透析室曾志立撰寫的《透析室裡的醫患故事》。透析室是地壇醫院遷址後成立的科室之一,為了能夠滿足收治感染患者的任務要求,走出去學習,歸來後探索,獨立中成長,經驗裡自強,透析室的同仁們中流擊楫,一直為傳染病患者能得到優質醫療而不斷努力著。

「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

2009年7月開始入職,雖然知道是傳染病醫院,但是入職後還是有點吃驚於內科、外科的薄弱,更不用說腎臟內科和其他科室了。由於當時並沒有內科,安排我在腫瘤科輪轉,其後又去了感染一科。腫瘤科的學習使我強化了對乙型肝炎治療的理解;在感染一科,我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到了艾滋病患者,雖然剛開始對HIV感染有點兒異樣的感覺,但隨著和艾滋病人群的接觸,在感染科老師的指導下對他們進行規範化診療,指導他們的生活,慢慢地,對我來說HIV感染就是一個符號。

2010年透析患者寥寥無幾

2010年年底,隨著醫院各科室人員的力量增強,內、外科和其他臨床科室開始獨立。我也回到了內科系統,進入內一科工作,開始收治專科患者。但讓我驚訝的是,透析室只是週一到週五上班,週二、四下午的透析患者寥寥無幾(大部分醫院的透析室都是週一到週六運行,上下午兩班,甚至夜間開三班)。一些合併某種感染的患者,由於透析管理的要求,其他透析室不予接納,他們不得不尋找感染專科醫院來解決透析需求,所以我院作為傳染病專科醫院,收治的透析患者大部分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傳染病患者。新院址的地理位置相對比較荒涼,周圍沒有什麼居民區,透析需求較低。透析室護理人員年齡偏大,有三位超過50歲的資深護士,醫護人員構成情況難以完成危重症患者搶救,精細透析患者管理也力不從心,患者存在透析不充分、高血壓控制差的情況,急性心衰時有發生。

現在週六不閒著,還有排隊的

隨著醫院“大專科、小綜合”戰略目標的制定,科室從無到有,逐步強大。董慶華主任和房雅娟護士長接手透析室及腎內科管理後,逐步更新了護理人員,強化透析技術培訓,開展了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承擔了對合並感染性疾病腎臟病患者的診治工作,併為周圍普通居民服務。透析室日漸人滿,週一到週六全天開診也不能滿足患者需求,新入院患者常常需要登記排隊等候。在超聲科及泌尿外科的幫助努力下,對HIV感染者及普通腎臟病患者開展了腎穿刺活檢病理,推動了慢性腎臟病的診療和管理。

主任手術,我拉鉤

「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

一個科室從無到有,在臨床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特殊經歷,各種特殊情況層出不窮,回想起來也是很有趣的。

科室成立之初,由於醫護人員並無血管通路建立的經驗,醫院也沒有血管外科或泌尿外科,最初是邀請其他醫院的專家來做血液透析需要的動靜脈內瘻。終於,醫院成立了泌尿外科,恰好科裡有一位C先生需要行動靜脈內瘻手術,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電話過去,泌尿外科趙玉千主任瞭解情況後,爽快地答應手術,只是有點兒小為難——泌尿外科處於建科初期,只有趙主任一個人,手術雖小,但是手術檯上缺助手拉鉤,不太方便。我一聽,這事好解決,內瘻手術我不會做,手術拉鉤還是相當有資質的,我馬上回答:“拉鉤我上呀!”。此事就此敲定,我申請手術,趙主任上臺主刀,我當手術一助拉鉤。內瘻手術採用局部麻醉,C先生是個相當健談的患者,手術絲毫不影響他的談興,結果“成功男人的標準”這個話題還沒有討論完,我院第一臺由本院醫生主刀的動靜脈內瘻手術順利完成了。此後,泌尿外科團隊逐漸壯大,我也沒有了上臺拉鉤的機會。

一句簡單的安慰,竟讓她失聲大哭

合併HIV感染的ESRD(終末期腎臟病)患者如預料中的一樣,在腎內科建立後陸續收治,患者來源一部分是從感染科轉入的,一部分是歷經輾轉被拒絕後來我院就診的。後者的就醫經歷,讓他們內心充滿了惶恐和焦慮。當我對一位ESRD合併HIV感染的Q先生的妻子說“不用擔心,我們不會見死不救的”時,她竟然失聲大哭。Q先生後來做了動靜脈內瘻手術,規律血透,病情好轉穩定後回到老家生活。他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質量,開始進行腹膜透析,再後來籌集資金,完成了腎移植治療。或許是當初的那句簡單的安慰,讓患者重拾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幫助患者的同時,也能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最不幸和最幸運的人

我第一次見到H同學時,他剛剛因為生病錯過了高考。感嘆他的命運多舛:幼年白血病,化療治癒;經歷兩次輸血後,卻在19歲時發現腎臟衰竭合併丙型肝炎感染。由於是感染病患者,綜合醫院不方便收治,受客觀條件限制,他不得不每次跑很遠的路來我院進行透析。同時,為了治療丙型肝炎,他接受了干擾素治療。

透析後病情穩定,H同學告訴我們,他準備再參加高考。堅強的媽媽一邊陪伴兒子平靜地透析,一邊跟我們討論腎移植的可能:她能把她的一個腎給孩子嗎?白血病會影響腎移植嗎?……這些問題書本上沒有答案,促使我們共同去尋找——透析3年後,患者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接受了腎移植手術,至今狀況良好。H同學雖不幸患有多種嚴重疾病,但幸運的是有這樣一個堅強又肯付出的母親、有我們這樣不拋棄不放棄的醫生護士守護,他未來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醫患攜手同努力

「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

合併感染性疾病的ESRD患者,比其他患者多體味了生活的苦,多經歷了人生的難,但他們都很堅強,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作為醫務人員,在學科既往薄弱的條件下,逐步開展腎內科常見診療技術,用科學和專業技術支持他們去追求儘可能擁有健康的人生。在腎內科專業技術方面,我們離綜合性三甲醫院腎內科的水平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知不足而奮進,彌差距惟自強,奮起直追,爭做學科標兵,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迁建十周年」透析室里的医患故事

請掃上方二維碼,關注“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瞭解醫院信息、醫療服務內容、健康科普知識、醫院文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