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赞臣育儿新概念:婆婆每天坚持给宝宝的餐具消毒,有必要吗?

宝宝一天天长大,“饮食装备”也随之升级:从奶瓶到喝水的吸管杯,从吃辅食的小碗小勺到做辅食的工具等。餐具多了,怎样消毒成了大问题。


妈妈们不惜剁手各种“专用消毒机”,没想到却被家里的长辈“拒用”。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什么紫外消毒柜、红外消毒柜都比不上最万全的消毒方式——开水煮上五分钟。

婆婆每天都坚持这样给宝宝煮餐具,真的有必要吗?

大火开水五分钟,餐具真的百毒尽消?


比起每次在外用餐用开水“礼貌性”地烫一下餐具,水煮餐具确实是更为有效的消毒方式。但有一些顽强的细菌,即使在100度的沸水中也难以消灭,譬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黄曲霉素等。

另外,给宝宝置办了全套进口奶瓶及餐具的壕家长们要注意了:

因为消毒观念和水质的不同,很多发达国家的进口餐具,如澳大利亚某品牌的重力球吸管杯,是不支持高温消毒的哦。

所以在把奶瓶、餐具扔进热锅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餐具的说明书,并遵循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消毒。

即便是支持高温消毒的塑料制品,在水煮消毒时也会产生其他问题。

盛放开水的器皿多为金属的大锅,而金属有两大特点:导热性能良好、熔点远高于水。这两个特征容易导致接触到锅边的塑料制品遇到高热,轻则变形、融化,重则释放有害物质,后续将无法使用。


美赞臣育儿新概念:婆婆每天坚持给宝宝的餐具消毒,有必要吗?

消毒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那么,究竟该怎样消毒宝宝的用餐工具呢?家长们不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中的消毒步骤:

1清洁


  • 用香皂和水清洗双手,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 在热肥皂水中彻底清洗所有喂哺和冲调工具。使用干净的瓶刷和奶嘴刷擦洗瓶子和奶嘴内外,确保清除各个死角残留的奶液。


  • 在干净的水中彻底冲洗。


2消毒


使用市面上的消毒器(遵照厂商的说明),或者在锅中用沸水滚煮,对清洁后的工具进行消毒。

  • 在大锅中注水,将清洗后的喂哺和冲调工具放入水中,确保工具完全没入水中,内部没有残存的气泡。


  • 盖上锅盖,煮至沸腾,注意水不能烧干。


  • 在需要使用喂哺工具时再打开锅盖。


3存放


  • 清洗并擦干双手,然后接触消过毒的工具。建议使用消过毒的镊子来处理这些工具。


  • 如果要提前从消毒器中取出冲调和喂哺工具,请将它们放在干净的地方并盖好。


  • 当提前从消毒器中取出奶瓶时,请切记把奶瓶全部组装好。这样可以防止瓶子内部,以及瓶嘴的内外再次受到污染。


美赞臣育儿新概念:婆婆每天坚持给宝宝的餐具消毒,有必要吗?


带娃有洁癖,是好还是坏?


综上所述,宝妈们可以放心地把购物车里的奶瓶清洗剂、消毒剂删除了。但是,消毒一次餐具的工程量堪比一场化学实验。小宝宝每日少则三五餐,多则要喝七八顿奶,每次都要这样消毒,休说老人吃不消,老母亲也是要累垮的节奏哇!

事实上,美国儿科学会对此的意见是:在买回来开封之后消毒一次,之后正常清洗就好了。由于美国的自来水为直饮水标准,考虑到两国差异,国内宝宝的餐具每天消毒一次足矣。

这可能会令很多新手妈妈不解:都说宝宝脆弱,那带娃的时候,难道不是越干净越好吗?

有一句俗话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对宝宝而言,基本的卫生固然要注意,但是如果一个健康、无先天或重大疾病的宝宝从小生活在过度清洁或消毒的环境里,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很少,TA的免疫系统就会因未能积累足够的“打怪”经验,而无法升级。

一旦宝宝开始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譬如说游乐场、公园、幼儿园等,就可能被外来的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动辄生病,或者可能因免疫系统经验不足、“不分敌友”而出现过敏现象。


因此,比起剁手十个牌子的消毒柜、因家长自己的焦虑而产生的过度清洁,更重要的是让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茁壮成长,这样才能提供宝宝在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保护。母乳中富含乳铁蛋白,是宝宝免疫力完善的最佳助手,助宝宝成长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