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新妈都错了!最常见的5个宝宝吃奶误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其好处自不必多说。在母乳喂养的过程,妈妈难免会遇到五花八门的状况,缺乏经验的“想当然”很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9成新妈都错了!最常见的5个宝宝吃奶误区

以下是新手妈妈最容易犯的宝宝喂奶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等不及开奶,先喂奶粉

请记住:最好在宝宝出生1个小时内让宝宝吸吮乳头,尽早开奶,确保宝宝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如果遇到尝试多次喂奶还是不成功的情况,妈妈请先不要着急,你越是焦虑越不容易下奶,更不要马上用奶粉来应急!初生宝宝体内的能量储备可以至少满足3天的代谢需求,这期间,只要宝宝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时的7%就应该尝试纯母乳喂养。

建议你放松心情,寻求医护人员或专业通乳师的帮助,尽快让宝宝喝上第一口奶。

9成新妈都错了!最常见的5个宝宝吃奶误区

误区2:“奶水太清”≠营养不足

要知道:每位妈妈的母乳都是为自己宝宝“量身定制”的,其成分会随着宝宝成长变化而变化。

奶水看上去清淡或浓稠不应作为营养是否足够的判断依据。妈妈应每半个月(6月龄内)给宝宝测一次生长和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来判断宝宝的营养摄入状况。

虽然哺乳妈妈的营养状况决定着奶水的质量,但请别因为觉得奶水太清,而大肆补充鸡鸭鱼肉等食物。太浓、脂肪太多的汤不仅会影响产妇食欲,还会引起婴儿脂肪消化不良性腹泻。

误区3:晚上叫醒宝宝喂奶

宝宝出生的头3个月要按需喂养!宝宝饿了就喂,每天大概喂奶6-8次或更多。由于宝宝的胃容量小、胃排空快,因此也饿得比较快。新生儿(出生至28天)每次喂奶间隔最好不超过4小时,如果宝宝睡的时间过长,需要叫醒来喂奶;但超过1-2个月的宝宝不需要叫醒吃奶,TA已经能够做到饿了自己醒来吃奶啦。

宝宝满3个月后应按时喂养,大约每3个小时喂一次。

误区4:宝宝添加辅食后,减奶量或者慢慢断奶

很多妈妈认为辅食更“饱肚子”,宝宝吃辅食后,就慢慢减少喂奶的次数和量。这是错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7-9月龄婴儿每天的母乳量应不低于600ml,每天应保证母乳喂养不少于4次;10-12月龄婴儿每天母乳量约600ml,每天应母乳喂养4次。母乳仍然是这阶段宝宝的首选食物;当母乳不足时,可为宝宝选择含优量水平DHA的配方奶粉如美赞臣铂睿,支持宝宝更易达到国际权威推荐DHA水平,助力小脑袋多方面发展。

美赞臣联合权威科研团队经临床研究发现,摄入优量水平DHA的宝宝比没有摄入DHA的宝宝智力发展指数表现高7分。

9成新妈都错了!最常见的5个宝宝吃奶误区

误区5:宝宝长牙了就断奶

宝宝一般在6-8个月大时开始长牙,因牙龈不适,宝宝可能烦躁不肯吃奶,甚至在吃奶的时候咬妈妈的乳头。这让不少哺乳妈妈萌生“断奶”的想法。

希望妈妈能稍微忍耐一下,如果你的母乳充足,最好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满周岁。建议你可以用冰镇牙胶(温度稍低就可以了)或者磨牙棒之类来帮助宝宝缓解牙龈不适,还可以准备一些手抓食品给宝宝用来磨牙,如地瓜条、水果条、胡萝卜条等。

误区6:宝宝都一岁了,母乳也没营养了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半岁以前进行纯母乳喂养,而母乳喂养可持续至2岁或更长。

宝宝即将开启“一日三餐”的饮食模式了,越来越多样的膳食搭配能够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营养支持,但奶类在这阶段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可缺少。而母乳依然是奶类的首选。

9成新妈都错了!最常见的5个宝宝吃奶误区

误区7:断奶后,给宝宝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更好

断奶是指中断母乳喂养,而非中断其他乳制品!

0-6个月的宝宝应纯母乳喂养;7-9月龄的宝宝每天母乳量应不少于600ml;10-12月龄每天母乳量约600ml;1-2岁的宝宝每天奶量约500ml;2-5岁宝宝仍应保持饮奶习惯,每天饮用300-400毫升的奶。

断奶后,配方奶较鲜奶、酸奶等奶制品更符合宝宝的营养需求。

配方奶粉经过一定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保证了部分营养的含量和比例更适合宝宝的消化吸收以及营养需求;鲜牛奶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远高于人乳,直接喝鲜奶会对3岁以下宝宝尚不成熟的肾脏和肠道造成较大负担。

配方奶粉选含优量水平DHA的配方,支持宝宝小脑袋多方面发展。

在0-3岁,宝宝长得很快,体格上几乎一天一个样;而“看不见”的大脑发育也同样迅速,到3岁时宝宝的脑重已经达到成人的85%了。 这需要多元营养的相互支持,DHA作为脑细胞膜的构成成分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妈妈选配方奶粉时,不仅要关注喂饱宝宝肚肚,还要考虑如何“喂饱”宝宝大脑,含优量水平DHA的配方奶粉,支持宝宝更轻松达到权威推荐的DHA水平。

9成新妈都错了!最常见的5个宝宝吃奶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