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省园会淮安园:再现“南船北马”盛景

随着木质船桨、漕船麻包和马匹剪影渐次映入眼帘,便知道淮安展园到了。石码头在,古河道也在,这些都是被固化了的历史印记,把人们带回过去,一万多漕船从岁月深处驶出来了,船上装满了粮食和盐,也装着这座城市的美食滋味。

探秘省园会淮安园:再现“南船北马”盛景

淮安和扬州一样,伴随着大运河的贯通,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漕运枢纽和商业都会。很长一段时间,主管全国粮食运输的唯一机构——总督漕运部院,就设在淮安,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船衔尾而至山阳,依次出运河,粮船卸载之后,再从河下装盐运往南方各地,这样的中转方式发展于秦汉,昌盛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始终围绕粮和盐两个字编织着一座城市的忙碌,酝酿着锦衣玉食的繁华。习惯于骑马的北方人在这里弃马上船,习惯于乘船的南方人又在这里换马北上,“南船北马”的典故如今被艺术抽象成3三匹镂空的白马和1一排倒置的船桨,它们虽已淡出了历史舞台,却以故旧之交的身份重逢于一场园林盛会。“马儿”周边有连片的绿草地,“船桨”背后有蜿蜒的河道,开阔的湖面,只是这些背景和场域现在都与它们无关了。

作为运河名都,淮安对国家和朝廷的贡献不容忽视,明清两代,全国每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其中5000万通过漕运实现,淮安的河道治理中心,每年花费也占全国收入的1/10。不同的是扬州的盐商暴富后,把许多银两都集中到建筑园林上。淮安,集漕、河、船、盐、税于一体形成的挥金如土消费能力,更多表现在舌尖上的奢侈。在南河道总督的后花园——清晏园,一碗驼峰要宰两三头骆驼,一品里脊肉要用活猪数十头。淮安、扬州两座城市,一齐分享的真正财富是“淮扬菜系”,说初衷是巨商贪图享受,追求品位也罢,恭迎康乾南巡,精心贡奉也罢,“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盛誉也只是一时的昙花,许多厨艺和品种传入民间后,更加“接地气”了:以羊易鹿,用鸡当鹄,蟹脂代熊掌。鲜活水产为主,清淡平和为要:清炖狮子头、大煮干丝、软兜长鱼、梁溪脆鳝、平桥豆腐羹,哪一样平民百姓消费不起,就像如今的粮食、食盐不再是稀缺贵重物资,城市的兴盛也不再维系在垄断经营上,淮安正在用盱眙龙虾、金湖荷藕等新型美食抢夺天下眼球。

淮安展园是低调、淡定的,徜徉于离岸栈道,席坐于芳溪草甸,眼前澄净的水面和充盈的绿意,反衬着运河流转的缓慢。然而,淮安在传承历史方面,又是高调、激昂的,当地下4.5米处掘出用木料制成的闸底时,当地不惜投资3亿元,收回已出让的100亩土地,建设板闸遗址公园,开设中国船闸博物馆。今年6月1日,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又在淮安拉开帷幕。淮安人如今正致力打造文化运河、绿色运河、经济运河。此时此刻,来展园的休闲茶舍里,泡上一壶好茶,由着轻风凫起清香,捎来鸟语。以梦为马,以思作楫,开始一番轻松的神游。如果还不够,不妨踏上现实的淮安,走进运河文化长廊……通讯员 汪向荣 朱丽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