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帝辛其實是個偉大的改革家!

商紂王——帝辛其實是個偉大的改革家!

商紂王帝辛即位時,先王帝乙留給他的是一個殘破的河山和破敗的政局。國內,他要面臨已經崩潰的經濟、不斷出現的奴隸起義和來自王室、大貴族集團以及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對他權利的挑戰。對外,他要面對從四面八方湧入的外族入侵。在這種危機下,年輕的帝辛表現出超凡的才智、勇氣、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冷酷殘暴的鐵腕。史料記載,帝辛聰明機智,智慧過人。而且身才健壯高大,力大無窮。可以“手格猛獸”。在先王老臣的輔佐下,年輕的帝辛開始了他礪志強國的歷程。

首先是選拔賢能。在帝辛的支持下,一批有才能的從中下層管理和善戰的將領被重用。在能臣如微子、比干的輔佐和京城宿衛將領的支持下,帝辛開始對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針對王室、大貴族集團。當時的規定是奴隸主貴族“世襲”制。王室成員和大貴族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獲得利益後的王室成員和大貴族為了保護既得利益經常干預政務。為此,帝辛採取大膽改革,廢除了以往貴族的世襲權利並收回了他們的領地。喪失領地後就意味貴族以及王室成員再也無力組織起與中央的對抗。利益受到損失的王室成員和大貴族進行了激烈的反抗甚至發動了武裝叛亂。而且還勾結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在商代,國家要經常進行祭祀活動。凡事都要進行占卜,大到對外用兵,小到殺一隻雞都必須通過占卜“問神”,因此宗教神權集團的權利極大。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經常用占卜等宗教手段干涉朝政,嚴重威脅到王權的穩固。為此,

帝辛進行了堅定的宗教改革。他懲處了一批為非作歹的宗教人員,同時明確規定政、教分離。宗教不得干預國家世俗政治事物。而這就危機到宗教集團的利益。為此,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一方面利用宗教手段進行反帝辛宣傳,動叛亂。另一方面則公開勾結貴族集團進行武裝亂。面對兩股敵對勢力的勾結,帝辛毫不手軟,進行了空前血腥的鎮壓。大批貴族和包括大祭祀的神職人員被處決,都城內血流成河。忠於帝辛的神職祭祀被任命為新的大祭祀。至此,王室、大貴族集團已經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手到毀滅性打擊,再也無力對君王構成威脅。消滅上層對手後,帝辛開始整頓國內經濟,鼓勵生產,減少賦稅和勞役。國家經濟逐步得到改善,國力得到提高,而這就為他下一步對外行動做了準備。

帝辛即位時,商王朝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入侵。這其中包括北方的鬼方、西方的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敵東夷。為了抗擊外敵,帝辛進行了軍事改革。首先是提拔一大批新將領,隨後是大規模擴充軍隊尤其是戰車和象陣。在軍事實力強大後,帝辛開始對外大舉用兵。當時商朝要面對來自多個周邊民族的入侵,而這種中原地區的中央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早在夏代就已經開始了,到帝辛時期已經持了近千年。

夏、商兩代尤其是商代,從建國起就要始終面臨來自外部其他民族、部落政權的不斷入侵。靈雲認為有必要說明一點,那就是夏、商兩代與後世中央王朝面臨的情況都不同。夏、商時期中國中原地區中央王朝屬於典型的部落制國家,也就是說一個民族或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作為中央王朝的夏、商其王國能直接實際控制的面積很有限。王朝除了自己的直接領土外還控制著很多又其他民族或部落建立的“方國”。這些方國在王朝強大時臣服於中央王朝,在王朝勢力衰弱時則與王朝對抗,屬於“時戰時和”。而且當時的民族、部落情況極其複雜。作為中原地區中央王朝的夏、商始終處於周邊各部落、民族的包圍中,因經常與這些周邊勢力發生戰爭。尤其是商代,這種外部侵略更加強烈,曾經迫使王朝先後5次遷都。整個商王朝歷史就是一部商人與周邊民族的戰爭史。這種情況到帝辛時期發展到頂點。當時對商王朝構成直接威脅的周邊勢力主要4股。包括鬼方、西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敵東夷等。而帝辛完成內部整頓後對外發動戰爭的第一個部標就選擇了北方的宿敵鬼方。現在,每當人們翻開相關史書,看到的幾乎都是關於商紂王有多麼殘暴、淫亂和昏庸。然而,自從春秋戰國時期起就已經開始有學者為他鳴不平。今天,我們能看到的都是紂王如何兇殘,如何荒淫無度,如何昏庸。但是,這些罪狀幾乎都是後人尤其是滅亡商朝的周人留下的。中國自從出現國家政權起就存在著這樣一個規律。就是當前一個王朝滅亡後,滅亡他的新政權的建立者總要找出甚至編造出各式各樣的罪名來證明被自己滅亡的這個王朝尤其是這個王朝的末代君主是何等的腐朽昏庸和殘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行動找到合法合理的依據。周人給商紂王定了六條罪狀,分別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貴戚舊臣;三是重用小人;四是聽信婦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但是,這些罪名現在分析起來有很多牽強附會。例如貴戚舊臣和不留心祭祀就很明顯。這正是由於紂王在即位之初期面臨來自王室大貴族集團和大祭祀神權宗教集團隨時可能奪篡位的壓力而進行的改革。他打擊貴戚舊臣是為了壓這些王公貴族對政權的爭奪,而打擊祭祀就是為了消除宗教集團對國家世俗政權的干預。正是著兩項改革直接導致商王朝結束了延續數百年的內亂而實現了內部穩定。而信有命在天更為荒唐。原因非常簡單,“信有命在天”是說紂王始終相信自己是承受了上天的使命因此決不會滅亡。但問題是發佈這條罪狀的周武王和他的父親文王自己本身就是所謂“承天命而稱王”的。將這也作為罪狀加在紂王頭上明顯是在羅列罪名。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失敗者永遠只能是被討伐的對象。商紂王的過失主要是他在執政中、後期而犯下的一系列錯誤。但是,從整個中國國家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出發,紂王的功績遠大與他犯下的過失。正是由於紂王在位期間對外進行的近30年的爭戰,奠定了今天中國主要疆域以及多民族國家的地位。今天中國的山西北部、湖北北部、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山東半島、浙江、江蘇、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就是在紂王時期併入中國版圖的。紂王的爭戰有力的促進了中原地區先進文明在中華各地的傳播,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對中國版圖和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所有這些都是商紂王也就是商王帝辛對中華民族作出的不朽的貢獻。商王帝辛的偉大功績將永遠值得後人敬仰,而商紂王在勝利後所犯下的導致國家在極盛時期驟然滅亡的災難性錯誤也將值得後人永遠銘記和思考。皇皇青史,是萬世昏君,還是千古功臣?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