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清退員工真相:職場35歲,只能等著被代替嗎?

華為清退員工真相:職場35歲,只能等著被代替嗎?

最近我的票圈,都被同一個話題都搞得很焦慮:職場35歲現象。

35歲現象,是指很多企業將招人的年齡門檻限定在35歲,包括公務員招考年齡都要求35歲以下,這無形就是一個分水嶺。在很多人心裡,35歲職場人應該是“骨幹精英”的代名詞,是“走向不惑”的年齡,這個年齡的職場人,創造力可能不似以前,但做事穩健,深諳職場規則,經驗老道。

但是近兩年,這一年齡層的職場人被歧視,已是公開的秘密。

去年,華為清退34歲以上員工的新聞被炒得鋪天蓋地時,一些HR的討論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華為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其實很正常。任何公司都只會清理低績效員工,騰出資源、錢、空間給更高績效的員工。低績效+高齡,妥妥被清。和年齡沒有直接關係,和人才性價比直接掛鉤”。

“30歲以上的應聘者,看簡歷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選擇,跳槽喜歡從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圖個高薪舒服養老的,這種人不能要。”

“中層以下,35歲肯定不要,30歲以上最好也別要,除非帶資源,帶流量,帶可估量的收益。”

“中層管理者年輕化,條件差不多,選年輕的。”

這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如果你已經35歲,沒有技術壁壘競爭力,面臨瓶頸期,只能看著更年輕的人一步步替代你。

Q先生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前些天,我取代了一個三十多歲人的“飼料區域經理”職位。緣由是我要的薪資更低,上手能力快,社交能力還算行,其實搶了他的飯碗也有點覺得對不住他,但是沒辦法,職場不相信眼淚。”

這時候你不能去責備企業的無情,追求高性價比,因為逐利是其本性和唯一的責任。

但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在35歲到來之前,做好這三件事情:

1、明確職業目標,做出選擇

華為清退員工真相:職場35歲,只能等著被代替嗎?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清晰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那麼請繼續努力在這個領域深耕細作,升職加薪的籌碼來自於時間與經驗。而且足夠的經驗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會隨著時間累積,自然轉化成能力。

如果你處在25-35之間,仍沒有清晰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諸多選擇中,找到可以為之奮鬥的目標。

你可能面臨:

城市和家鄉的選擇;行業跑道的選擇;公司還是老闆的選擇......

所以就需要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做出選擇,比如你是學飼料的,就要考慮今後是做銷售管理,還是走技術研發,是要去體制完善的大公司,還是有更多機會的成長企業,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根據自己的規劃做出選擇,併為此努力。

2、不斷學習,建立壁壘,越高越好

華為清退員工真相:職場35歲,只能等著被代替嗎?

明確目標和選擇後,就要不斷學習,建立自己的壁壘。

我查看了我們網站的上百份簡歷,總結35歲的求職者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已經做到一定級別,總監級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於20萬的人;

另一類是工作多年,但依然處於一個相對低的位置,無論是職位和薪資,都沒有太大起色,處在瓶頸期的人;

通過對比發現,那些在職業發展上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在自己的領域,有著別人不可替代的壁壘能力,且不止一個。

什麼是壁壘?就是圍城的那座高牆,越高越不容易被衝破。技術壁壘、資源壁壘、行業壁壘,時間差信息差帶來的壁壘......你要成為一個超級問題解決專家,並且放眼望去,只有你具備這樣的綜合能力。

在25歲-35歲這個階段,千萬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不要計較多做一點份外事,多幫一點沒有利益的忙,因為這些看似無用的事,都會累積成為你自己的壁壘。

3、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華為清退員工真相:職場35歲,只能等著被代替嗎?

曾經有位求職者Y先生,區域銷售做了五六年,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有一次去應聘某知名飼料企業的區域營銷經理。在面試的過程中,所有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統及戰略層面,他的腦子就一片空白。

因此,你應該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眼光和思路應該不斷髮展和突破,如果你只停留在執行層級,那麼你永遠也無法獲得質的飛躍。

另外,從溝通的層面來說,你的職位越高,你與老闆的距離就越近,你與公司最高領導接觸的機會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問題的思路無法與老闆們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麼,你的能力是無法得到認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向上晉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職業生涯也會就此止步。

生活就是一根鏈條,環環相扣。你現在的生活,取決於你十年前的選擇。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十年後的生活。

所以,哪有什麼中年危機,不過都是年輕時埋下的伏筆。25歲到35歲,是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具有決定性的10年,而大部分人揮霍著,毫無知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